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之前,一起事件让整个网络热血沸腾。

一切是由一张有趣的告示开始的。株洲市一家理发店"剪吧"的老板在店门口贴了告示,让发廊的常客都愣住了。


告示全文为:"尊敬的各位顾客:昨天我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因为长时间没有带在身边,她都不会叫我爸爸了。用青春赚的钱,难以买回青春。用幸福时光赚的钱,难以买回幸福时光。谢谢您们对本店的支持,年轻的时候人人应该放任一下,纵容自身的真实想法,偶尔甚至拂袖而去。综上所述,特向各位VIP ,请假一周回老家休假探亲。望批准!"而真有顾客在纸条上留言批准。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经过的路人看到了纸条,把它拍下来上传到微博社群网站。


张贴那则告示的理发师吴宏伟与他的太太王圆把女儿托给爷爷奶奶照顾时,女儿9个月大,而那个偏僻的村子距离株洲约540公里远。当时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故事。


"至少她不必忍受在城里生活的压力"

吴氏夫妇说他们难过自己错过了女儿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学会走路的时刻,当初他们也没想到出外工作一离开就这么久。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起初一切顺利,他们在城市的新生活看来也充满希望。吴宏伟在24岁时离开湖南山区的寨石村,因为在那里工作薪水极差,一天只能赚15元人民币;后来他跟着叔叔搭客运到株洲,先在一家理发店当个不支薪的学徒。几年后,他在株洲安顿下来,现在的太太是他用民谣吉他自弹自唱追来的。2011年,他们生下了女儿贝贝。


王圆为了照顾孩子辞去卖手机的工作,但这么一来吴宏伟就得加倍努力,从早工作到晚上11点才休息,贴补太太少去的那份薪水。不料艰难的考验随即而来,儿科医生告诉他们贝贝必须要喝婴儿奶粉,偏偏当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刚过不久,有300多名婴儿因此受害,导致没人敢购买品质不良的奶粉。他们每个月要花775人民币,相当于一个月薪水的1/5,才能买到好的婴儿奶粉。如此一来,吴宏伟更不可能丢下工作回到村里与妻女一起生活,他只得继续留在城里。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他们夫妇尽力与乡下的爸妈保持联系,一有机会就花个14小时搭火车、坐公车、骑摩托车回去看女儿。这个爸爸一心只想着:再多剪几个客人,一个15人民币,这样旅费和寄给爸妈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他们每天打电话给女儿,让她知道他们有多爱她,还把夫妇俩的照片贴在女儿房间的水泥墙壁上。王圆每天晚上闻着女儿睡衣的气味便忍不住落泪,那睡衣是她上次从乡下带来的,女儿已经穿不下了。


"我们心想,至少她不必忍受在城里生活的压力,而且我们也只是跟大部分离开村子外出工作的父母一样,选择了这个解决方式。我们认为自己有办法撑下去,这样一切就妥当了。"王圆说。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爸爸"与"妈妈"真正的意义

直到有一次,他们回家看女儿却饱受打击。他们把贝贝一把抱在怀里,贝贝却边喊奶奶边挣脱逃走。问她爸爸妈妈是谁?小女孩飞快跑进房间,指着水泥墙上的照片,半点也没有靠近他们的意思。此外,由于从小跟祖父母讲村里的方言,贝贝听不懂妈妈跟她说的话。他们给她带回好多礼物,想借此哄她来拉近距离,谁知到了晚上,贝贝只想跟奶奶一起睡。等到她熟睡了,这对爸妈才终于能接手。


"这短短几个小时好珍贵!"王圆说。


但对贝贝来说,"爸爸"、"妈妈"没有半点意义,只是空洞的词,没有任何情感意涵。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我真的很想让她知道『妈妈』代表什么。我想告诉她:『妈妈』就是生她的人,是教她说话、走路、唱歌的人。『妈妈』会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是世界上与她最亲近的人。"王圆无限遗憾。


在那之后,吴宏伟和王圆兴起把女儿带到城里的念头,让一家人长长久久住在一起。但是想到他们那位于地下室的老鼠洞、城里的污染、让人疲于奔命的生活以及品质极糟的食物,他们不得不承认,让女儿留在乡下还是比较好。他们现在尽可能找机会把她接到城里一起度过一些时光。夫妻俩已决定,决定等到她大一点、经济情况好转些后就换个适当的住处,把她接过来,永远不分开。


"我知道这不容易,"王圆承认,"但是我不会放弃的。总有一天,我会让她知道『妈妈』这个词真正的意涵。"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潜入调查留守孩童

隐身在巨大的竹林里,一边有棉花田与玉米田环绕,另一边是绿意盎然的山地果园梯田,此处是邻近塘溪村的槐溪小村落。这个田园牧歌般的世外桃源,宛如中国版的海蒂村,里面8成的孩子都未与父母同住。我们在村子随意漫步了整整2天,没遇过半个大人。


以第一印象来说,这个小村落没什么可吸引游客的特色。一群老太太拿着各色矮塑胶椅坐在杂货店门口,一边喝茶,一边七嘴八舌。每次只要我们经过,她们就会停下来盯着我们,从头到尾打量一遍,槐溪罕有旅客。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一位老太太说:"孙子都是我们带大的,这可不容易啊。我今年70了,整天都在田里工作,只有中午来等两个孙子的时候才能休息一下。傍晚累得半死回到家,两个小男生简直要把我烦死了。我已经老了,没力气管他们做作业了。我告诉他们,这样以后就会跟爸爸妈妈一样去工厂工作,他们哪有在怕。更别提他们的爷爷比我还没耐性。"

钟声响了,这些老太太费力地站了起来。


马马虎虎也是靠自己

"从1980年代开始就这样啦!"57岁的任纪青大声说道,他跨坐在电动机车上,停在学校门口等孙女。


"这些被遗弃的孩子面对的现实就是这样。当然他们会抱怨爸妈没在身边,但他们要是没办法把苦往心里吞,人生就没出路了。"

他那11岁的孙女美伦绑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可不完全同意爷爷的看法。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只有有钱人的小孩才能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工作,可以常常跟他们见面。他们很好认,因为他们穿的衣服都比较漂亮。"小女孩轻声说着,她承认自己每星期都会因为想念爸妈,哭上好几次。


"她爸妈每年会寄4,000~5,000块人民币回家,让我们付她的学费和伙食费,或给她买点衣服。"任纪青解释道:"城市的花费贵多了,不管是吃住、学费、衣服,他们不可能把孩子带着。他们没得选啊!反正去大都市念书对美伦来说也没什么用,她的成绩很普通,马马虎虎。"


美伦顿时像落水狗般狼狈,但她其实是班上第三名,成绩优秀。

"她的成绩在我们这种偏乡小学校还勉强过得去,但您可以想像,她要是到了程度比较好的学校,那根本没得比。"任纪青说。


他也承认自己脱离学校那么久了,无法在孙女的学业上帮什么忙,美伦就跟班上多数同学一样,一切靠自己。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世上最好的爸爸

穿着白球鞋的小学生一群大约15个人,在校门口把我们团团围住,最小的几个从我身边溜了过去,然后大笑跑走。他们玩的游戏是拿我的脚当标准来衡量他们脚的大小。这15个学生里,只有一个女孩是由父母其中一人抚养的。另一个13岁的方姓女学生说她跟爷爷奶奶一起住,他们都超过70岁了,不会来校门口接她。她牵着妹妹的手,免得她跟丢了。


"妹妹都是我照顾,"小方剪了个男生头,"我爷爷奶奶有点照顾不来,他们太老了。"


她的爸妈离乡到南方的福建省工作,她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怎么生活。每个月她会跟他们通个4、5次电话,只是短短的对话不外乎例行公事,像是功课、学校成绩,或是叮咛她要帮爷爷奶奶的忙。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小方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备早餐:一碗蔬菜面汤。午餐由奶奶准备,她们回到家就有得吃。晚上放学以后,她会先去买点东西,再回去切洗蔬菜做晚餐。接着她一边做家事、一边盯着妹妹写功课,最后才能专心写自己的作业。她承担的责任远超过她的年纪,但从来不抱怨。她只说,每天晚上关了灯躺在床上时经常会掉眼泪,虽然她不太明白为什么。


"我一年只跟爸爸妈妈见一次面。"她解释道。

当低端人口成了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却不得不错过孩子

"就是新年的时候,那是每年最美的时刻。过年前的那个月,我都会因为太开心而睡不太着。我最想念的人是爸爸。我们很有默契,我跟他很亲,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