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关城传奇》的传说

#新三国十周年# 提起《三国》,一定会联想到一个地名《关城传奇》的传说,或许有许多个版本,在江苏淮安,有一个口头传说,也是当地的非遗传说,或许对影视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1侃三国的口头文学

江苏淮安,历史上是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剧北场的交通换乘之地,南北文化交融中心。

是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之一,历史上经济特别繁荣,文化传播特广。

那时侃三国遍及各个文化阶层,茶馆、书场、浴室、街巷、百姓家庭等。

博大精深民间口头文学历史,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创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有一位清末举人文寿泉的的第三代弟子张元鼎,善讲三国传说,在当地特别有名。他结合三国传说加上对《三国志》的钻研,出版了《三国人物探秘》,相声作品《侃三国》还选入央视的《全国相声精品荟萃》。

关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关城传奇》的传说

02《关城传奇》成淮安市的非遗传说

关于《关城传奇》,他的传说成了淮安市的非遗传说。

相传汉献帝建安年间( 196~220年),关羽在淮阴石亭大败纪灵后,料定袁军会卷土重来,便在张庄一带筑起 土城,且为战时需要,将东西门堵上,只留南北门使用,且于每天申时(下午3~5时)关闭,以防不测,称为关前门和关门。

南、北门各有一家程姓的大户,还因此被称为关前门程和关后门程,久而久之之,此城便被称为关城。

不久,纪灵率领步兵和骑兵共一万人分别攻打关城和韩城,关羽依靠城墙高大厚实,多次打退袁军的进攻。但是,不多日,粮草即告磬,军情紧急。

城中百姓闻听这种情况,纷纷拿出自家的青麸、黄豆等支援关军。

关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关城传奇》的传说

关羽估量了一下:做成干的,还是不够吃啊。便使出看家本领,做起了豆腐。为了让众将士都能吃到,便多倒了几桶水,结果豆腐没做成,做成了豆腐花。众将士深受感动,纷纷请愿欲出城与袁军决一死战。

关军与在韩城牵制袁军的赵累里应外合,击溃了纪灵所率的袁军,纪灵只带数骑冲出包围,逃之夭夭。后来,袁术亲率数万大军反扑,关军寡不敌众,撤出了关城。

关军被冲散,正当关羽被追至荷花塘边,无处可走时,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演绎出了一段美人救英雄的传奇故事。

此战之后,关羽军中受伤的和被冲散的士兵陆续回到关城定居。

关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关城传奇》的传说

唐朝末年,黄巢起兵后,大肆烧杀抢掠,所过之处,寸草不留。这天, 黄巢大军将临关城,关城亭长在头天晚上梦见关羽要全城户户插柳,可保大家平安。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折柳挂于门上。

黄巢率军到达关城后,见家户都挂着柳枝条,认为此地百姓是在“想留(柳)"自己,高兴不已,绕城而去,全城百姓的性命得以保存。

百姓感念关羽恩德,便在东、西城门外,建起了两座关王庙,称东庙和西庙,供奉关羽的塑像,四时祭拜,香火旺盛。

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庙、西庙等关城遗迹湮没,但关城的名称和有关传说却流传下来。

关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关城传奇》的传说

03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文化遗产的文件中,将文化遗产划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大类。

后来又陆续将“保护物质遗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两大项目,联合国教科文正式接受“非遗”传说。

联合国在《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指出“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来说,就像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看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予以承认和肯定。”


关羽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关城传奇》的传说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智慧及民族精神的结晶。这种口头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和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