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擠的中國地鐵

窮,就要減少消費,因為資源有限。——王福重

民主共和國,傲岸立東方。1971年,中國第一條地鐵線路正式開通試營,隨著電鈴的一聲奏響,微風與激流在四周湧動。這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們來來往往。地鐵上擠滿了乘客,繼續緩緩地向下一站駛去。

中國著名經濟學博士王福重先生對於地鐵曾這樣說道:“中國地鐵票太便宜,所以擁擠,票價應該漲十倍”。

擁擠的中國地鐵

槓桿調價,減少擁擠

針對地鐵擁擠這一現象,王福重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依靠價格槓桿調控地鐵票價”。所謂價格槓桿,這是指以價格來調節國民經濟的一種手段。作為一名經濟學者,王福重始終認為市場是調節經濟最好的手段。

按王福重所說,地鐵的票價應該隨著客流量的出行而合理調價。“地鐵是私人物品,並不是像大家說的公有的,因為這個東西是可以收費的。”在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收費的物品可以算是私人物品。

另外王福重還提到,地鐵的票價可以錯峰調價。

“中國地鐵票太便宜,所以擁擠,票價應該漲十倍。我們可以用錯峰漲價的方式來避免擁擠,早上五點到七點左右這個時間段,人流量小,地鐵票價可以低一點。上班高峰期的時候,地鐵票價就應該給它漲起來。這個就是價格機制的作用。”

擁擠的中國地鐵

中國地鐵票價:按里程收費,十分便宜

地鐵如今已成為大城市中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鐵系統屬於公共物品。中國地鐵票價的制定原則,基本是按照行程距離收費或者分段計票價。

到目前為止,國內已建成地鐵的城市共有三十一個,按照里程長度來說,其中以上海最長,天津最短。

綜合各個城市不同的計價方法看來,南京與武漢的票價最實惠,而廣州和深圳作為一線城市,票價相對來說貴了一些。不過總的來說,中國地鐵的票價可謂十分便宜。

中國地鐵票價之便宜,其中的一大原因是由於政府補貼性質,這是政府稅收為民眾提供的城市建設必要物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此受惠最大的當是中國百姓。

擁擠的中國地鐵

地鐵擁擠的根本原因——畸形的社會發展理念

如若真按王福重所說,將地鐵票價提高十倍,錯峰漲價,如此作為之後,便能從根本上解決根本問題嗎?筆者認為,非也非也!

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由於各種原因,形成了一種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地方差別的客觀現狀。最終這種差別便直接表現在人們財富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異上。

為了減少這種差異,不少年輕人紛紛去到大城市謀求發展,力求更好的出路。如此一來,大城市的人流勢必增多。而地鐵作為廉價便捷的出行方式,無疑是最佳選擇。

縮小差別,並不單單是指物質方面的平均主義,政府應努力創造各種有利條件,提高各城市農村與邊緣地區的社會生產能力。

社會生產,首先需要投入人力,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才能決定人們的去留方向。中小城市的就業機會增加了,大城市的交通壓力才能得到緩解。只是一味地錯峰漲價,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地鐵擁擠的問題。

擁擠的中國地鐵

背井離鄉,一心要到大城市裡去

到海外去、到大城市裡去成了年輕人的夢想,不少“深漂”“北漂”一族日益增加。在人們看來,大城市意味著賺錢多,大城市意味著能發展,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們不知不覺被貼上了“體面”的標籤。

以往通過讀書改換門庭的觀念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大批農民工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人頭湧動,亦成為大城市中靚麗的一道風景線。這亦是大城市內人口劇增的根本原因。

地鐵票價漲價,這可能會解決一時的擁擠現象,然而這只是治標不治本,交通擁擠的原因並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地鐵擁擠表現出來的人口劇增現象,只是中國片面發展的一個投影。

擁擠的中國地鐵

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固然,這些人們為大城市的發展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這些人原本所在的家鄉,依然是貧窮與落後。

事實上,正因小城市本地人一味往大城市出走的原因,導致當今中國城市與城市之間經濟與文化差別越發巨大,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直接影響。

為什麼國家政府不能鼓勵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為家鄉做建設呢?中國幅員遼闊,沃野千里,東方不亮西方亮,不論各處都有發展的空間和餘地。

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盤大棋,根據各個地方不同的特色及水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給予政策優惠等各方面有利的經濟條件,從根本上調整發展理念,人們回到家鄉各司其職,大城市的交通壓力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擁擠的中國地鐵

因為便宜,所有人多擁擠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亦是國內城市中最早修建地鐵的城市。英國倫敦市長早幾年曾在中國體驗北京地鐵,最深刻的感受只有兩個字:擁擠。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時段,車廂內外皆是一片人山人海。

擁擠的中國地鐵

地鐵新線路開發地越來越多,市政府制定低票價理念的初衷,其中一方面主要是為了鼓勵人們綠色出行,減少地面私家車的數量,緩解交通壓力,對空氣汙染亦是一項有效的減緩措施,無奈事與願違。

如今坐地鐵的人數與日俱增,每當出行高峰期,地鐵上便是擁擠不堪。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票價太便宜所致,然而究其根本,真正的問題還是因為社會的發展理念。

擁擠的中國地鐵

高鐵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近幾年來高鐵城市不斷拓建,各城市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城市內交通堵塞及空氣汙染的問題得到了更完善的解決。地下鐵道交通的發展與完善,是一座城市進入國際大都市現代化交通的標誌之一。

地鐵的建成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現,亦是解決大都市交通緊張狀況最理想的交通方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劇增與交通擁擠的問題日益明顯,就此而言,地鐵的投資與建設勢在必行。

地鐵軌道交通的建設發展解決了空間距離與時間距離的矛盾問題,有效促進了城市合理佈局的形成與規劃。綜合以上種種,不得不說,地鐵實在是一項惠國惠民的投資措施。

擁擠的中國地鐵

政府主導,強力控價

其實地鐵最早建成之初,是由負責建設的集團所運營管理,而若集團想要依靠售票實現營利目的,地鐵所售票價必須達到現今的幾十倍不止。且國家考慮到集團之間往往利益至上的侷限性,因此政府的投融資本就必須處在主導地位。

地鐵作為地下最為龐大的封閉體系,人流密集,每日來往其中的客流量巨大,周邊商鋪和便利店等商業入駐與廣告發展,亦是地鐵運營時期主要的收入來源,成為其中直接獲利的部分,這些收入與地鐵票價皆是息息相關。

擁擠的中國地鐵

部分城市地鐵市政交通 “一卡通”的問題,亦是非常有講究的。卡內押金的費用,以及電腦系統內預付費用的性質,亦是由政府市政部門直接掌握的一部分。

基此種種,地鐵運營年收益回報及利潤極大,在此種種有利的基礎上,使得中國地鐵票價十分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