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死刑,为什么要在秋后问斩?原因不简单

古代的死刑,为什么要在秋后问斩?原因不简单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都知道,犯人一旦被判处死刑,都会有一句话“秋后问斩”!

那么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规定呢?这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给大家简单的说一说。

大家知道,现代的死刑复核是由高院进行,而古代的死刑复核,是需要皇帝亲自勾红。

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中,人命关天,即便是罪大恶极之人,也只有上天才有权利进行惩罚性的剥夺,那么只有作为天子的皇帝,才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因此,古代的死刑,代表着“天罚”。

既然是天罚,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


古代的死刑,为什么要在秋后问斩?原因不简单

《礼记·月令》中说,仲春之月,……止狱讼。孟秋之月,……缮囹圄,具桎梏。而先秦时期的阴阳家们,也同样有“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的说法。

在中国传统阴阳五行文化中,春天属木,夏天属火。木火代表着积极向上,代表着生命的生长与繁茂,这是自然之理,为天德好生的表现,那么在这样的季节中,自然不能杀人,更不能发动战争,古人认为,在春夏发动战争,会给国家和主君带来不详的灾祸。因为违反了上天的自然法则。

而秋天代表金,也代表了肃杀,秋风如刀叶凋零,而冬天则为水,为归,为伏藏。另外在五行中,春夏为阳,而秋冬为阴。春夏为善,而秋冬为恶。在秋天实施天罚,同样也顺应了自然之理。且大多数的战争,也是爆发在秋季。

秋天行刑,被称为“德刑”,同样是天德的一种体现。


古代的死刑,为什么要在秋后问斩?原因不简单

唐朝时的法律,对死刑执行的时间规定的更加严格。在立春后,秋分前这段时间里,绝对不可以执行死刑,有违反者,判有期徒刑一年。而即便是在秋后,也不是每一天都可以执行死刑,若是在断屠日和禁杀日执行死刑,则要打六十大板。

那么这个断屠日和禁杀日又是什么个意思呢?大家知道,唐朝的佛教盛行,首先这个断屠日,就是佛教中所规定的五月,九月和正月,不允许杀生。而禁杀日则是每个月的八号,十四号,十五号,十八号,二十三号,二十四号,二十八号,二十九号,三十号。

除了这么多天不能执行死刑外,遇到祭祀,塑望,节气日,下雨的时候,天没亮的时候,都不允许执行死刑。这么一算下来,能处理死刑犯的时间就不多了,因此,唐朝的死囚有些等死了好多年,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死成。

罪大恶极者虽然死有余辜,但是古代的死刑制度,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毕竟人命大于天,没有任何个人,有权力去决定别人的生死。

感谢您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看到这里,马不才感激不尽,写得不好,还请见谅,希望我的内容不负你的时光!还是那句话,平台不倒,我不断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给个点赞加个关注!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