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不改的“红色印记”

沧桑不改的“红色印记”

◀红军标语博物馆。 炎陵县委宣传部 供图

沧桑不改的“红色印记”

▲彭德怀带领队伍书写的红军标语。黎世伟 摄

株洲日报记者 黎世伟 通讯员/张和生 陈丽君 罗颖

【故事】

一条特别的红军标语

近日,记者来到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发现第二展厅有一条紫色的标语与众不同。

据博物馆馆长杨双艳介绍,这条标语来自酃县(现炎陵县)十都墟罗国响家的墙上,当时年逾7旬的罗国响曾亲眼看见彭德怀带着红军在他家墙上写下的。

1927年的一天,罗国响正在家里休息,突然门外一阵喧哗,起身一看,来了一支队伍。听说领头的叫彭德怀。彭德怀一来就带领战士们给群众宣传红军是什么样的队伍,又就地取材,利用黄泥浆、锅底灰等在墙上书写宣传标语。

彭德怀来到罗国响家隔壁的染布坊,看见晒在地上刚上色的布,建议战士们把补好的军装放到染布坊里染一下。果然,经过这一染,补丁与衣服同一色,旧衣服变成“新衣服”,大家都说彭军长的主意好。

“这染料染衣服好看,写标语不是更好吗?”彭德怀灵机一动,对宣传队员们说。宣传队员们试着用紫色染料水在罗国响家土墙上写下这条“焚烧一切厘金税局……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宣传标语。

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对这些红军标语悉心保护,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柴草将其掩盖,不让反动派毁掉。该镇因此成为炎陵红军标语保留最多的乡镇之一,这条标语因色彩鲜艳,字字清晰,成为该博物馆众多标语中独具特色的一条。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建成后,通过采用敦煌画掘技术,将写有红军标语的墙壁整块掘下,用玻璃框展示于馆内,很好地保持了原貌。

目前,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被省政府授予“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炎陵县依托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掀起红色旅游热潮。由于疫情,该博物馆曾一度闭馆。3月31日,重新开馆接待游客。

【路线】

1.从株洲出发,京港澳高速——衡炎高速——炎陵西或炎陵东下——炎陵县城——红军标语博物馆。

2.从株洲出发,沿莲株高速——武深高速——衡炎高速——炎陵西或炎陵东下——炎陵县城——红军标语博物馆。

【概况】

4月11日,来自广东的30多名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炎陵县的红军标语博物馆,瞻仰当年红军亲笔书写、如今有些斑驳的标语。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场景。

炎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朱毛第一次会面、第一次连队建党、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给部队集中上政治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均在这里发生。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红军官兵以标语作为发动群众的武器,在炎陵城乡写下了大量宣传标语。

2008年9月,中宣部批准在炎陵县建设全国唯一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2011年6月建成开馆。该馆现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共有151处339条(组),其中陈列45条,分布在6个展厅里。


内容来源:株洲日报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