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我 5 岁上的小学,不是神童,主要是我妈寻思着上学比上幼儿园便宜,所以早早地就送我上学了。


五年级的时候,我又跳了一级,不是因为学习好,是因为正好赶上了实验班。


总之,16 岁我就上了大学,20 岁大学毕业。


一直以来,我都是班上最小的,同学都快入团了,我都还没入队。


进入职场后从新人一路做起,就算后来成了企业高管,但总有比我更高的管,更老的人。


直到创业之后,我才猛地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公司里最老的!


有一次春节前我做了个头发,一进办公室,90后的客服小哥亲切的问候说:“老师烫头啦?嗯,我妈每年春节前都烫头!”


我¥%&@!!!


好吧,今天是我48岁生日,就容我倚老卖老,跟70后,80后,90后和00后,说几句掏心窝的话吧!


终究我年轻过,你没老过。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我也曾经24岁过


1

70后的同龄人


有一次我去一家外企做培训,走进教室,不知道怎么感觉不对劲,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琢磨出来了。


房间里70后的浓度是我最近几年见过最高的。


换句话说,我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么多同龄人了,以至于不适应了。


曾经有人问过我:职场里的70后都哪儿去了?


很简单,要么成了高管,要么还在原地,要么出圈了。


很多人惦记着退休之后天天喝茶、会友、打高尔夫,周游世界……


这事儿,我尝试过,其实,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浪漫。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我建议70后开始好好思考自己未来退休以后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你想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什么样的意义。


事实上,这是一个“昨天”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了!因为当你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是什么的时候,就会在原地死守。


我曾经给一家公司做教练,60后的总经理口口声声要找接班人。


但他的行为,却处处流露出他对目前位子的恋恋不舍。搞得下面的人无所适从,团队哪里来的战斗力?


千万别把自己活成自己讨厌的领导的样子!


如果到现在你对未来还没有思路,那么,我建议你多和90后/00后年轻人混混。因为无论你将来做什么,你服务的对象都不大可能是同龄人了,而是年轻人。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导师”( Mentor )的概念。


但你听说过“Reverse Mentoring”吗?你需要找一个年轻人做你的”后浪导师“。


《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讲到,GE 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早在90年代就在公司内,让年轻人教老的上网知识。


他认为这样不但增加了不同代际之间的了解,对建立开放多元的企业文化也有好处。


我的代际领导力老师Leo叔叔则更狠,他让我们下载300个表情包,再和90后沟通。


的确,我们需要多和年轻人混混,否则会活的越来越封闭,说不定到最后都不及广场舞大妈。


人家最起码能拉得下脸来跳广场舞,你行吗?


我特别庆幸现在身边都是90后,他们天天教育我,让我越活越年轻。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但终将是他们的。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2

80后的接班人


都说80后是被70后骂大的,但其实,我们公司就只有两个80后。


一个是10多年前,从实习生就跟着我到现在。我从来不记得我有骂过她,都是马不扬鞭自奋蹄。


另一个就是经常扬着鞭子催我干活的 Tina。她不骂我就不错了,我哪里敢骂她?


80后可能是我最熟悉,沟通起来最舒服的一个群体了。


所谓“舒服“,其实就是知己知彼,我能摸得到他们的脉。


80后脉搏跳动时,就只会发出一个声音:“钱”,“钱”,“更多的钱”。


开玩笑啦!


每个80后肯定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学员,无论是线上课程,还是企业培训,占比最多的就是80后。


他们当中很多人给我的感觉都是“累”。经济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大部分80后都已经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但眼瞅着90后在后面追着,所以一点儿也不敢松劲儿。


而自己呢,又进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


所以,很多80后学员都会来问我: “怎么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对自己当下最好的安排,就是着眼于未来的投资。


不用往远了看,就往70后看就行,10年后的你,就是现在的70后。


到那时候,你不一定非要做上高管,但必须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立得住脚才行。


因为你们的职场中要经历的转型、迭代要比70后来的更早,来的更多。


而转型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有一只脚是深深地扎在土里的。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腾出另一只脚去探索。


我的一个80后朋友最近被裁员了,我问他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他说:“我想去西藏走走,看看能不能找到自我。”


我没忍心告诉他:“自我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主动的创造叫做“迭代”,“转型”,被动的创造叫“裁员”。


所以,对于80后来讲,积累金钱这些有形资本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积累转型资本。


这就包括任何能够帮你实现不断迭代,转型的可迁移技能(比如沟通、领导力)、跨界的经验、人脉等等。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资本就是:身体。


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 你10年后的身体状况是你现在时间安排的结果。


到最后,拼的不是能力,是耐力。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3

90后的自由人


有一次我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培训向上汇报,讲到给领导作汇报的挑战。



几个95后学员说:“嗯,专业能力不强,理解力不行……”


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说的是自己,后来才明白,原来说的都是老板!


一句话总结就是:“老板不乖,不听话!”


以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可能因为是传统行业,又身居高位,我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90后。


创业后,我当时的实习生是我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90后。


我才知道,哇!领导的话听完,是要先手机验证一下的。


而且,是可以当面反对的!而且的而且,反对的有理有据,让我连连称赞!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跟这样优秀的90后工作,我经常会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总在想,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跟个傻子一样,而他们已经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清晰的认知。


我跟很多高管都聊过这事儿,大家一致认为90后非常两级分化。


优秀的简直不要太优秀,差的则让人一言难尽……


但其实仔细一想,真的没有中间层吗?不是,是根本没有关注到这些人。


正因为此,我对优秀的90后几乎没什么可建议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


如果一定要给一些建议,我倒是想给那些相对没那么自信的年轻人。


你知道吗?

我们的自信,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随着太阳的下落,它就会拉长。


所以,你不是没有自信,是还没有自信。


就像《演员请就位》里的黄梦莹,被人评价"长得不是主角脸",因此演不了主角。


陈凯歌导演反对说:"没有什么主角脸配角脸,只有还没有为扮演主角做好准备的演员。"


每一位热爱表演的人都有极大的可塑性。


所以,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没人能放弃你!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4

00后的外星人


如果说90后这个群体,对我来说曾经像“迷”一样存在,那00后这个群体就像是“梦”一样的存在了。


“迷”最起码还能解得开,我认为我已经基本找到了解谜的钥匙了。


而“梦”,则是怎么琢磨都不明白的。


如果你认为90后难激励,那等着00后进入职场,你就知道什么是真“难”了。


我儿子今年16岁,妥妥的“佛系”00后。


我问他: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他说:“我周一到周五做警察,周六做私人大厨,周日休息。”


啧啧啧,不仅有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连斜杠职业都安排好了!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他在学校写的论文是:


“《悲惨世界》读后感:论女性为贫穷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同性恋群体中,变性人的自杀率最高?”;

......


他和他爸对美国的政见不一致,两个人在饭桌上吵完,分别去做了“政治频谱测试“,发现俩人的政治倾向是完全不一样的。


连吵架都吵得这么科学,我也是醉了!


我发现,我和他的世界根本不是在同一个维度。


传统70后的维度是“成功“,90后是”成功且幸福“。


虽然我还没看出来00是什么维度,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一个超越我现有认知的维度。


就像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你也永远无法给你认知之外的人建议。


但我倒是可以给00后的父母一个建议。


在和00后沟通的时候,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在跟一个有你血缘的外星人在对话。


不要指望你都能理解他说的,更不要指望他都能理解你说的。


但最重要的是“试图理解”这个动作。


我儿子经常说:“妈妈,当你心平气和跟我讨论的时候,我才想跟你说话。”


只有沟通了,你才能更加理解他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一个70后对80、90、00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最后-


我知道,把不同的人按照几零后来分非常简单粗暴。就像每一代人都是被那一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所定义。


每一个人,也是被他所经历的重要事件所塑造。


所谓的智慧,就是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的反思。


这也是为什么,人老了,什么都开始往下走,就只有智慧是可以往上走的。


智慧,才是一个女人最美的口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