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

几乎在同一时间,苏联红军全面进入了东北。为了避免苏联盘踞东北,阻碍他们接收东北的行动,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接受“外蒙古公投”的现实。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进入东北的苏联红军

在保证不干预公民投票进行的前提下,国民政府派出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率团赴库伦(即乌兰巴托)观察投票情况。

10月20日,外蒙古当局举行公民投票,雷法章一行人先后观察了库伦市第三、第八区与龙桑姆镇的投票情形,并撰写了观察报告:

外蒙古公投采记名投票法,选票上须写有姓名,再填写赞成或反对独立,其投票结果是494074人中,有483291人赞成独立,“无一签署于反对栏内者”,其他为废票。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 外蒙古当局(包括苏联方面)对本次公投极为重视,管控甚严;
  • 苏联在外蒙古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是南京国民政府所无法想象的;
  • 外蒙古与“中国”的感情,已变得极为疏远。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乔巴山和苏联军官 via凤凰网

基于一面倒的公投结果,国民政府不得不通过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决议承认外蒙古独立。当然,外蒙古也要撤回驻扎在内蒙古地区的军队。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文告,承认外蒙古独立。外交部亦在1月13日照会外蒙古当局称:“自今日起,由外交部目前之照会,通知承认外蒙古之独立。”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华美晚报对“外蒙古公投”的报道

国民政府对外蒙古独立的承认,满足了外蒙古当局一直以来的夙愿。从这以后,中国彻底失去了外蒙古的主权与领土。

在两国“建交”问题上,国民政府一直遮遮掩掩、含含糊糊。

譬如说蒙古人民共和国副总理苏龙甲布,早在1946年2月13日,便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打算签订“中蒙建交协议”的口头承诺。但国民政府借故拖延,始终未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而中蒙双方的边界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947年6月5日,外蒙古军队在苏联的支持和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塔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全面攻击。中蒙双方军队发生激烈冲突,互有伤亡,这便是有名的“北塔山事件”。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北塔山,北邻阿尔泰山,东南与哈浦提克山相接,西、南连准噶尔盆地

冲突发生后,国民政府在第一时间向苏联外交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驻苏公使提出强烈抗议。指责外蒙古军队无视国际惯例,多次袭扰中蒙边界和攻击中国军队的行为。

当然,苏联矢口否认支持外蒙古军队的行为。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苏两国已生嫌隙。

“北塔山事件”爆发后不久,蒋介石便推翻了之前对外蒙古独立的声明,重申外蒙古乃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新闻局局长董显光,也代表国民政府声明:“北塔山事件并非寻常边境事件,或疆界争执,而系与广泛意义之政治问题有关。”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董显光(1887-1971),民国时期著名报人、记者和外交家。

一时间,国内舆论大肆报道“北塔山事件”,抗议苏联不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质疑外蒙古国家主权的独立性,还指责外蒙古当局“甘为苏联羽翼”,“忘恩负义”。

至此,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起来。

从“北塔山事件”衍生的外交风波可以看出,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敢于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有着很强的目的性。一言概之,就是想争取美国的支持,并借美国牵制苏联,来维持其在统治。

为了引起美国的注意,国民政府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徐淑希,将外蒙古当局的形象塑造为“苏联的傀儡政权”,全面否定蒙古人民共和国主权的独立性,抨击外蒙古没有申请加人联合国的资格。1947年8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拒绝了外蒙古入联的申请。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徐淑希(1892-1982)1949年,去台;1982年1月14日,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

8月27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在安理会会议上,再次质疑外蒙古独立投票的公正性。

他并以“北塔山事件”为证据,直指苏联在幕后操纵外蒙古当局,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侵害,“当适当时机到来之后,我国政府有从事进一步观察的权利"。

苏联立即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抗议,出面为外蒙古当局辩护,声明外蒙古是“独立国家”,绝非苏联扶持的傀儡政权。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蒋廷黻(fú)(1895—1965),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

国民政府妖魔化苏联和诋毁共产主义的行为,说穿了就是想寻求美国以及西方社会的支持。可惜,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了信任,不愿再帮助国民政府。

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将国民政府内战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国民党的腐败,宣布美国将停止对中国的援助。他们坐视国民政府政权崩溃,败退台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立即承认并建交,败退至台湾的国民政府同时宣布与苏联断交。偏安一隅的蒋介石,依然宣称“中华民国”才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认为苏联违反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9年11月,台湾当局向第四届联合国大会发起“控苏案”。

他们指控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侵犯中国主权,破坏远东和平局面等过失,并列举苏联违约的证据,强调苏联控制外蒙古,违反了尊重外蒙古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的约定。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1950年8月,蒋介石与麦克阿瑟等人举行军事会谈

1951年11月6日,台湾当局第三次向联合国大会控告苏联。美国政府认为,新中国不可能像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一样背离苏联,决定调整对台政策,对“控苏案”也由观望转向支持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之所以支持台湾当局,不是基于战略考量及冷战思维的盟友意识,更不是因为蒋介石的个人魅力。

在美国人看来,台湾只是美国政府与新中国谈判斡旋的筹码,仅此而已。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好奇地看着迎妈祖队伍的美国士兵

1952年2月1日,联合国大会对“控苏案”表决,以25票赞成,9票反对,24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第505号决议案》, 谴责苏联未履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控苏案”对苏联几乎毫无影响。哪怕《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被废除”,也丝毫不能改变外蒙古独立的既定事实。

因此,在国民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沉重地检讨说:

  • 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由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愿负其全责;
  • 当时为了换取国家20年休养生息的机会,选择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决非谋国之道....这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
读书笔记:抗战胜利后,中国与苏蒙两国衍生的外交争端

台湾时期的蒋介石

台湾当局在内部“反省归反省”,他们一直以《第505号决议案》为依据,不断做出反对外蒙古独立的姿态,塑造台湾当局的“受害者”形象。

  • 1953年2月23日,“外交部部长”叶公超以《台四十二(外)1008号》函请“立法院”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为无效废约。
  • 2月24日,“立法院”通过提案,并于2月25日由“总统” 蒋介石公告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条款全部无效,外蒙古独立的公告同样失效了。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欺欺人且自我感动的无用功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