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張文宏:不分餐就是裸奔#

張文宏的網紅真不是蓋的。作為主流醫學專家,能以廟堂之高,如此貼近百姓生活,關心百姓健康,體現出我國科學家的現實價值,這樣的專家百姓歡迎。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本文就張文宏最新名言:“不分餐就是裸奔”為題,展開分享我們餐飲方式的演變:怎麼由古代最初的分餐制,演變成如今的合餐制;合餐制有哪些好處和壞處;怎麼才能實行科學的餐飲制。

古人分餐制,標誌著人類的文明

我國曆史,有文字記載通稱五千年。包括之前的傳說故事裡,關於怎麼吃飯,從來都是各吃各的,只是不叫分餐制。根源不需考證,原始人吃東西跟動物一樣德行,自己吃自己的,天性使然。

史前傳說也在後來的文字記載裡。譬如彭祖燉的野雞湯,獻給帝堯,得八百年陽壽的賞賜。那鍋野雞湯,帝堯一人享用,沒說還讓帝后來一口。後來廚祖伊尹,把湯熬得出神入化,都熬出經世治國的道理了。也是熬好了分到碗裡,不可能喝湯人都把自己勺子伸進湯鍋,同喝一鍋湯。再到商紂王“酒海肉林”,體現的依然是各吃各的,不是一塊肉傳著吃,你啃一口我啃一口。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有記載的就更好查閱到了,好幾個典故足以說明古人就餐制是分餐。看周王朝記載最是周全,“筵席”就是出於《周禮》,說

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

筵席就是現在的餐桌。那時候沒有餐桌,但是比餐桌來得有儀式。吃飯前,每人一塊大席子,上面再鋪一塊小席子。人坐大席子上,飯菜放小席子上。如今就有豪華會所模仿,讓客人找到古代極致權威感覺。

還有流傳甚廣的《史記》故事:

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

日本武士道就從這學去的,拿命換臉面。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那時候,即便百姓吃飯,一樣的分餐。有人拿漢代的《易林》作證,說漢代以前,王公貴族分餐,百姓合餐。譬如:

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樂相好,各得其所。

認為這就是合餐,其實不是的。都吃一鍋飯不假,權貴們吃的也是一鍋飯,但是餐飲制在怎麼吃上才分開。就是說,飯是一鍋煮熟,吃時卻要分別開來,每人一份,互不繚纏。至於怎麼分裝,貴人很多器皿,《禮記》裡說的: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天子有26個菜碗。百姓就沒恁多,一隻碗足矣。如今的盤子碗盆,就是那時的盛具延續。

加黑字:盛飯器皿,本來是裝飯菜,食者本人單享,如今成了多人共享,失去了盆碗的原義,混淆了鍋、碗的功能界限。這句話是分餐制與合餐制的分界線。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合餐制源於“五胡亂華”,胡人帶來的吃法

我國本來是多民族大家庭,但始終以漢民族為文化主導。既然是多民族,就不斷會有民族不同生活習慣相互融合現象。反應在飲食習慣上,歷史上就有一次很大的習俗融合,至今還留有很多的痕跡。

那是在西晉時期,出現了個王權統治的“八王之亂”,促使早就覬覦華夏富裕的胡人部落,不約而同趁機打進來,史稱“五胡亂華”。這一亂不打緊,亂了300年。

這裡不說歷史,只說飲食。五胡亂華300年,歷史夠長了。這期間,胡人們帶來各自的飲食習慣,典型的胡餅。我們如今吃的燒餅、胡旋餅、肉夾饃,都是胡餅的延伸變種。

再個就是分餐制被改變。胡人生活的地方,地廣人稀,人煙罕見,所以人之間格外親密熱鬧,因為平常難得一見。這樣狀態很自然的一起吃飯,俗稱“一個鍋裡攪馬勺”。這個吃飯方式,漢人覺得也不錯啊,顯得一家人般的親密。於是,分餐制開始向合餐制轉化。飯還是一鍋煮,但是飯盆、菜盆成了鍋的延伸,食者們開始從同一菜盆裡取菜。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宋代完善了合餐制

隋文帝結束了300年的混亂,統一了中華,但是胡人那種和諧熱烈的就餐習慣,已經深深紮根。隋煬帝又把江山被表兄奪走,唐朝統治者有胡人血統,於是合餐制在唐朝被皇家無意中推廣。我們看唐朝有名的“燒尾宴”,就是最高規格的合餐制。

燒尾宴儘管只流行20來年,但是在我國飲食歷史上確是里程碑。史書記載,燒尾宴起於唐中宗的宰相韋巨源。他當上宰相後,為感恩皇上賞識,在自己家裡設宴請中宗皇帝。這個頭一開,滿朝滿京城紛紛效應,以至於官位升遷、金榜題名、喬遷之喜,凡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必須以燒尾宴規格請客。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但是真正的合餐制,還是最終成熟於宋朝。成熟的標誌,不是僅限於豪華都市,而是普及到百姓家庭。主要原因,在於發達的冶金業和國民經濟,百姓富裕了。

百姓富裕的根本標誌,是食物豐富,吃的飯食好了多了精緻了,支撐就是烹飪技術的高度發展。烹飪發達的基本支撐是有了鐵鍋,可以很快加熱食物。於是,廚房做飯在以前煮和蒸上,很快發展成“煎炒烹炸蒸煮燒”十八般烹飪技術。

這時期,合餐製得到完善和加強,幾乎所有中餐菜式,都是為了共享,不是分享。譬如一桌八人吃飯,不論哪道菜,基本都不可分開。菜盆菜碗完全是鍋的延伸,只有個人面前的碟子小碗,才是分餐制的遺留,但是用這個分餐已經很困難了。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合餐制是傳染病的方便渠道

曾記得上海流行過的丙肝病,還有後來大範圍的甲肝、乙肝流行病,終極追究傳染途徑,無不劍指合餐制。只是那時候沒有這個概念,百姓吃飯唯有合餐制。後來科學進步了,人們接受了更多的知識,知道合餐制的弊病。

可是人們似乎更依戀合餐制,畢竟歷史太長了,而且又興起於富裕的唐代,早已經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譬如重慶老油火鍋,實在是合餐制的極致形式。眾人吃剩的湯菜可以不要,火鍋的底油不能丟,如此反覆使用下去。講究的還把剩油重新煉煉再用,更有甚者,前者吃罷了,人走鍋不動,下輪吃貨接著這個火鍋燙菜吃,美其名曰有味道。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就這樣,下了多大力氣,花了20多年,還是沒完全改掉這個陋習,可見習慣的力量多麼大。陝西臊子面比重慶火鍋歷史更長,可以說是千年古都的文化遺留。可是正宗的臊子面吃法,外地人就不太清楚,最多知道臊子面吃麵不喝湯。正宗的臊子面吃法與重慶火鍋有得一拼,不論多少人吃,面吃了,湯再倒進鍋裡,反覆使用。這就是“吃麵不喝湯”的真實原因。

都這樣吃飯,病菌傳播就很方便,所以張文宏提醒大家:不分餐就是裸奔。要知道他可是傳染病學專家醫生,這話確是肺腑之言。

恢復分餐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大敵當前,而且抗疫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實行分餐制,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已經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志在必得。

當前主要障礙,是我們的烹飪方法要改變,不能再以“合餐”為目的做菜,而以“分餐”為目的做菜和上菜。

這個改變不很難,難在傳統觀念,操作層面好做到。譬如燉菜、炒菜、燒菜,改變集中裝菜為分別裝菜就是了。其他集中展示的菜餚,也不難分開,譬如魯菜糖醋魚,把個魚換作塊魚就行。

實行分餐制:古人能做到,我們更能做好

就餐形式更好改變。看人家西餐,包括印度和阿拉伯的分餐制,多自然啊。

最後一句話:轉變觀念就能順利實行分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