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再撕胡锡进,她是真委屈还是为了留住最后的遮羞布?

因为胡锡进对《方方日记》表达了看法,方方和老胡怼上了。

消停了数日后,方方再发微博,转引网友留言,暗讽老胡阴谋诡计,故意整方方。

胡锡进反呛方方:你被打倒了吗?我劝你不要有委屈感。

方方再撕胡锡进,她是真委屈还是为了留住最后的遮羞布?

一本日记引发的撕逼?

因为疫情,有人奔赴一线治病救人,有人下沉基层摸排防控,有人后方筹资备物抗击疫情,也有人坐家记录。方方,就写了一本日记。

《方方日记》在网络迅速蹿红,最开始,不少人对《方方日记》十分肯定,认为这本日记记录了当下疫情的围城。在网友质疑方方日记的时候,胡锡进曾经力挺方方,提出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包容不同的声音。

然而,武汉解封的首日《方方日记》的英文版《武汉日记》迅速由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并在亚马逊网站预售,这很不是时候。国人感受很不好,网上对方方的指责多了起来。方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方方再撕胡锡进,她是真委屈还是为了留住最后的遮羞布?

对此,胡锡进就表达了某种担心。老胡在微博发文中有这么一段:

它不会是一般的纪实文学交流,它一定会被国际政治捕捉到。很有可能的是,在未来的风浪中,中国人民,包括那些曾经支持了方方的人,将用我们多那么一分的利益损失来为方方在西方的成名埋单。

方方在微博上进行了回怼:

顺便说一句,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会认同胡先生这种居高临下的恩赐性的包容。你以为你是谁?竟然用如此低级而阴暗的文字。记录在此。让记忆的耻辱柱上留下此人的名字。

方方再撕胡锡进,她是真委屈还是为了留住最后的遮羞布?

背离日记本质的《方方日记》更像一次预谋,方方何来的委屈?

也许方方感到委屈是因为她觉得她是一名作家,创作是她的职业,记录更是她的权利。

1.背离了日记的范畴,你何来的委屈?

日记需要真实,一般而言,日记具备私密性、隐私性。

方方日记可以看作一个武汉人的日常记录,日常所思、所感、所悟。但日记里事件记录要真实,无论听说的,还是网络上看到的,没有核实也最好表明,否则就会给人一种误解,读者会下意识的认为记录的事件都是真实的。

方方日记恰恰违背了日记的本质。她在日记中记录的一些事件是夸大的,甚至是编造的、虚假的。

如果方方想创作,完全可以写小说,她不应该用日记这种形式来误导读者。

2.如果有预谋,你何来的委屈?

直到3月底,方方才完成武汉日记的最后一篇,然后在不到两周的时间,这本日记在武汉解封的首日便摆上了亚马逊网站的货架。翻译、编辑、校对、出版、上架亚马逊网站。什么时候美国人变得这么高效?不免让人猜测相关工作早已启动,并且是专业团队操作。武汉解封首日上架预售,这个日子该不会是请大师看过了吧?

方方的微博也曾提及曾有约稿,虽然不能确定就是这本《武汉日记》,但这个约稿可能性很大

方方再撕胡锡进,她是真委屈还是为了留住最后的遮羞布?

如果说这不是预谋,背后没有操作,恐怕没有人相信。

作家要遵循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

这不是道德绑架。作家是文艺工作者的一员,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是作家在艺术实践中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遵循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这个基本规范,才能创造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艺术成果。

如果不愿意遵循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方方完全可以去美国记录抗疫,写《纽约日记》《华盛顿日记》,也许特朗普会成为方方的忠实粉丝。

现任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下沉到社区,进过方舱。私人捐款十万元,还组织捐赠了18000斤大米和18000斤面粉。

而作为湖北省前作协主席的方方却坐家写日记。忙着和各路人物对骂。

身为《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胡锡进,他的文章、他的观点肯定要为核心价值观服务,于是有人说他是“骑墙派”“和稀泥”。但是,比起那些纯粹的发泄文字,老胡的观点还是客观的,建议还是中肯的。

当方方说出“你以为你是谁?”的时候,就已经说明她不具备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她都不具备一个作家的基本素养。这句话让她更像一个泼妇,一个只会骂街的泼妇。

方方再撕胡锡进,她是真委屈还是为了留住最后的遮羞布?

结语:

我们不敢确定方方出版《武汉日记》是不是早有预谋,但猜测她应该憧憬着下次诺贝尔文学奖就是这本日记。我们再大胆一点,她可能还想得个诺贝尔和平奖。

方方转引网友的留言是想表达她的委屈吗?是想揭露老胡的阴谋诡计?我想不是,她是想留住她最后的遮羞布。因为,一个中国作家,在美国出版一本这样的书确实够丢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