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将封建糟粕和传统文化混为一谈的做法?

欧媚媚


所谓的糟粕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如我们生活中不用的物品,我们认为没有用了,就丢失了,可是对于很多人他可以改造再利用。文化有精神层次的,有物质层面的。对于唯物论者,比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这些有什么用呢,对于唯心论者,物质条件的好坏,他都看得很开。每个人眼中的糟粕是不一样的。我们当下所谓的先进文化都是好的吗?千百年后,一样会有后人评论。


围棋大龙



这是个相对的概念,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每个朝代的建立基础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服务的对象往往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认为的糟粕,古代人不一定认为不好。比如,女子裹足,不光男的,就是裹足的女人也认为这是美!

所以,糟粕和非糟粕只是相对的。

我们现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也是站在现代的社会基础上的,是有“分别和取舍”的。
既然如此,无论糟粕还是“真正”的传统文化,我们都应当了解,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和时代要求去了解,这样就融会贯通了,贯通后,才会真正客观理智的取舍。


红星闪闪耀秦川


任何学问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时代,没有永世皆准的,这也是

道可道非常道的引申义之一。长短经•时变篇说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为什么?因为聪明的人创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则是受法度的制裁;贤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则是受礼制的约束。

总结一句话: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总结出来的智慧,他们所立的法度,是立足于当时的国情、根据当时的具体事务来制定的,这些法度合乎其时其事,故而是成功的,不然也不会传承到今天。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变了,可我们却死守法度不变,将古人总结的某些办法说成是糟粕,个人以为这是及其不负责任的!

举个简单例子,婆媳在养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常常引发家庭大战,可是你能说婆婆的方法是糟粕?那只不过是不合时宜而已!

所以古之有为帝王治国,一不法古,二不贪图一时之宜。因时因事变法,只求实效!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读圣贤书,关键不是要我们去区分那些是糟粕那些是精华,而是要去学习古人在面对艰难的时事时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出口就骂秦始皇建长城和隋炀帝修大运河是劳民伤财,也不会去骂汉武帝远征大漠西域和明成祖七下西洋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总的一句话,我们后世子孙干的不好,不应该去骂祖先,应该骂的恰恰是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尤其是那些出口闭口说要去除传统文化糟粕的人,最是应该自责、自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