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旅遊?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藏傳佛教”

去一次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很多人都需要糾結很久才能動身出發,咬牙切齒才下定決心去一次的地方,如果不瞭解當地最負盛名的藏傳佛教文化,未免也太可惜了。本文便是想要介紹一些關於藏傳佛教的基礎知識。

介紹藏傳佛教之前,不得不對佛教本身做一個簡短的介紹。

一、佛教的起源與分類

1.1 佛教起源

佛教(英語:Buddhism)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Kapilavastu(迦毗羅衛國,簡稱K國就好記了),位於今印尼邊界靠近尼泊爾方向,他們的王室太子Siddhattha Gotama(喬達摩.悉達多)於35歲修道成為釋迦牟尼佛後,在約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的“苦、集、滅、道”的教導內容,宗教化後成為現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陀”義為覺者、覺悟者,廣義上包含三世諸佛:過去佛為燃燈佛,現在佛為釋迦牟尼佛,將來佛為彌勒佛。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這是由於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沒有明確指出神明的定義甚至反對迷信,因而後世的佛教儘管有些神話故事與規範,始終帶有一些不可知論的氣息,佛陀認為不應該浪費時間思考對滅苦沒幫助的概念。

1.2 佛教分類

佛教通過南、北兩條傳播途徑,形成南傳上座部佛教、北傳大乘佛教兩條支脈,其中北上傳播的大乘佛教分為顯宗(漢傳佛教的主要內容,現我國中東部佛教)和密宗(藏傳佛教的主要內容),故也有

上座部(小乘)漢傳佛教(大乘)藏傳佛教(大乘金剛乘)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修行特色並不僅僅在於嚴持戒律,持戒嚴謹只是上座部佛教的表相而已。上座部佛教至今仍傳承著完整系統的止觀禪修次第,禪修者能夠依照止觀禪修,亦即在戒清淨的基礎上修習止,培育定力之後再修觀,乃至斷除煩惱,解脫生死,現證涅槃。

北傳則追求在未來世成佛,皆稱為涅槃。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六道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離三界,不再輪迴。佛教徒修習佛法的目的,即在於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斷盡一切煩惱,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輪迴,得到究竟解脫,進入涅槃的境界。

去西藏旅遊?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藏傳佛教”


二、藏傳佛教

2.1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藏文: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或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區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並沒有南傳佛教傳承,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以卷帙浩繁,淵博深奧的藏文文獻著稱。有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簡單來說就是經文與論述)。藏語是唯一完整地記錄自釋迦牟尼佛誕辰兩千多年來,形成和發展的佛教教義、佛教哲學,以及佛教科學的文字,包括Nālandā(那爛陀,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學術中心)傳承中,所有的顯、密論典。特別是因明論典的教、學傳承和方式,當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記載和保存。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間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去西藏旅遊?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藏傳佛教”

夏宮:布達拉宮

2.2 藏傳佛教歷史

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Songzain Gambo;617-650年),佛教由其兩位妻子——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傳入藏區。641年貞觀十五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女兒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十二歲等身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帶去的佛像建小昭寺。同時也從尼泊爾和迦溼彌羅等國引進諸多經書、佛像和佛塔,併為尺尊公主攜帶的八歲等身釋尊佛像建立大昭寺(後因歷史原因兩尊佛像交換了安置位置,因此目前大昭寺供奉的是12歲等身佛像)。

去西藏旅遊?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藏傳佛教”

大昭寺


在赤松德贊時期(Chisong Dêzain;742-797),赤松德贊迎請寂護大師及弟子蓮花戒入藏,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併為七位藏族貴族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覺士”),逐漸奠定藏傳佛教的基礎。後寂護大師返印,敦請精通真言的蓮華生大士由印度入藏。蓮花生大士來到西藏(吐蕃)之後,折服本地原始宗教苯教同時,也兼吸苯教的一些內容,並傳下大量珍貴的密法,開創了西藏密宗。印度傳入西藏的佛學,主要的稱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觀”、“現觀莊嚴論”。當時唐朝禪師摩訶衍,藏文稱其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揚禪宗,與蓮花戒辯論,史稱“頓漸之爭”、“桑耶論諍”或“西藏諍論”。大乘和尚所倡論點是,成佛之道應通過個人突發的頓悟,此頓悟來源於摒除包括善惡在內的一切思考。蓮花戒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他堅持只有經過逐漸的修持,才能取得成就,批評頓悟派不別善惡、不積善行,幻想立地成佛,實為束手待斃。大乘和尚曾一度佔上風,但最後敗北,被迫返回沙州(今甘肅敦煌);赤松德贊下令不得再修頓門法。因為西藏王室刻意壓抑漢傳佛教的影響力,使得漢傳佛教無法進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圓滿、大手印傳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漢傳佛教影響的痕跡。此一時期稱為前弘期(7世紀至838年)。

此後經朗達瑪滅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經過朗達瑪時期滅佛運動的破壞後,約百年之久,到了宋朝初年,才又漸漸復興起來,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覺囊、格魯等各派的傳承,此一時期稱為後弘期(始於978年,至今已達千年)。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班禪。藏傳佛教的流傳地集中在中國藏區、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和達蘭薩拉。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


2.3 藏傳佛教派系

根據維基百科內容,現代藏傳佛教派別主要分為四大主流派別,分別為: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及格魯派。在中文中,這四主流派別因其服飾及建物之特色而常被稱為紅教、白教、花教及黃教。派系列表如下:

* 寧瑪派(紅教)

* 噶舉(Lineage)派(白教,主要分為四宗八派)

* 香巴噶舉

* 塔波噶舉

* 噶瑪噶舉

* 帕竹噶舉

* 止貢噶舉

* 主巴噶舉

* 雅桑噶舉

* 達隆噶舉

* 綽補噶舉

* 修賽噶舉

* 葉巴噶舉

* 瑪倉噶舉

* 拔戎噶舉

* 蔡巴噶舉

* 薩迦派(花教,薩迦本派、哦巴、茶巴、種巴)

* 噶當派(先後都改宗格魯派)

* 格魯派(黃教,由噶當派演變而來)

* 希解派

* 覺囊派

* 覺宇派

* 廓扎派

* 夏魯派

總之,目前藏傳佛教因對成佛的理解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派系,彼此之間會辨佛,但保持相互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