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行萬里路”?俞敏洪:培養孩子去了解世界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要在整個行走世界的過程中,提升孩子的認知力、理解力、獨立性、社會性和容納度。”19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一場線上直播中談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培養孩子去了解世界,學識和見識的結合可以幫孩子們拓展視野,豐富他們的人生感受。

孩子如何“行萬里路”?俞敏洪:培養孩子去了解世界

新東方國際遊學走進新加坡學校課堂。供圖

近年來,遊學的話題越來越多地走入普通中國家庭,不少家長選擇利用寒暑期讓孩子走出國門,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國際遊學市場越發火熱。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如今,國際遊學被視為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的教育模式。

不過,國際遊學應該如何學習、如何體驗、如何兼顧“遊與學”,成為不少家長的困惑。

4月19日,俞敏洪在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主題的在線直播中,分享了自己求學和創業過程中在國內外的旅行經歷,談了自己對國際遊學的理解。

俞敏洪說,要培養孩子廣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孩子在瞭解世界過程中的閱讀、旅行、思考和寫作的良好習慣。

俞敏洪認為,培養孩子瞭解世界,有四個方面特別重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要有行走的經歷、通過對話展開思考、時不時動筆寫點東西,要在整個行走世界的過程中,提升孩子的認知力、理解力、獨立性、社會性和容納度。

在他看來,所謂認知能力,就是通過閱讀和行走,可以讓孩子的認知力得到迅速提升;通過閱讀和行走,讓孩子對於世界上正在發生事情有越來越深刻地理解;通過閱讀和行走,增加孩子自我思考和反思的獨立性。

“行走世界的過程中可以閱人無數,通過跟不同的人群打交道,理解不同的文化,能在各種場合下融入不同的社會組織。”

俞敏洪說,互相之間能夠包容理解,這個過程同樣重要,要培養孩子的社會性,讓孩子對世界有一個更深理解後,可以有對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的容納性。

孩子如何“行萬里路”?俞敏洪:培養孩子去了解世界

譚代康老師等在英國遊學。供圖

直播中,俞敏洪連線了一位鄉村教師——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一中的高三英語老師譚代康。他曾在新東方國際遊學的資助下,與貴州黔西南幾名鄉村教師一起,赴英國、新加坡遊學。

譚代康說,遊學最大的收穫是可以近距離感受異國曆史文化,更深刻了解國際上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

俞敏洪表示,在自己未來的人生裡,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個是自我學習、成長、行走;另一個是為貧困地區的教育多做點事情。他說,未來還會幫助更多鄉村教師走向世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