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是成長,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關於職業發展的一些思考

跳槽是成長,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關於職業發展的一些思考

朋友跟你說:"我最近跳槽了!"

聽到這句話,你的心裡會想到什麼?

可能大部分人聽到這句話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為什麼跳槽,而是"臥槽,牛逼啊,漲多少錢?啥公司?",這也是大部分職場人對跳槽這個詞的理解。但真的如此麼?

同事勾心鬥角,領導太苛刻,錢太少,升職無望,工作一眼看的到頭,沒發展,學不到東西。工作裡任何一個不順心的事情都可以作為跳槽的理由,但這些問題不是依靠跳槽可以解決的。下一家公司對於你來說是未知的,也許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在下家公司依然會遇到,這個時候你會選擇繼續跳槽麼?

  • 跳槽次數是有限的

我做過一個比較籠統的職業發展路徑規劃:

22歲本科畢業—>3年做到主管(25歲)—>5年做到經理(28歲)—>8年可以在經理位置站穩(30歲)—>13年做到總監(35歲)

這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職業發展路徑,互聯網行業的崗位都比較適用,其他行業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行業狀態捋出一個類似的時間表。所以怎麼跳槽呢?

1.第一個5年,你最多隻能跳一次,簡歷上應該是3+2或2+3,因為騰訊、阿里、京東、滴滴、小米、頭條這些公司在簡歷篩選的時候只允許這樣跳,每年跳一次還能進大廠的人我還沒見過(不排除有大佬一年一個大廠來回跳著玩)。跳的越多職業發展的路就越窄,試問一個畢業三年的人,跳槽了兩次,在第三份工作中哪怕遇見再噁心的事,他還敢跳麼?

馬雲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希望畢業生都先在小企業鍛鍊幾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之後再來阿里,我非常歡迎",這裡的鍛鍊幾年可不是一年跳一次槽。

2.第二個五年,這裡就不建議亂動了,經理崗位已經算的上管理崗。作為管理崗,不穩定是一個非常大的硬傷。

瞭解團隊,瞭解業務,進一步挖掘業務,培養團隊,都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且做到經理崗是你開始可以培養自己心腹的階段,這時來回跳槽只會讓自己從值錢變的不值錢。

3.第三個五年,我自己也沒做到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跳槽要讓自己變得值錢

跳槽之前要想好以下兩個問題:

1.跳槽原因:能進大廠?能進行業top企業?要薪資還是要title還是名利雙收?

2.跳槽之後我要做出什麼成績,學會什麼技能,得到哪方面的成長。

這樣的跳槽才是有意義的。從一個小企業跳到另一個小企業漲了1000-2000塊錢,這種跳槽請忍住。

這裡還有一個轉行跳槽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轉行要趁早,越早越好。"轉行窮三年"這句話真的不是說說而已。轉行相當於重新開始,崗位雖然沒變,但每個行業都有自己不同的規則玩法,並不通用。

如果到了30歲再想轉行,不能說完全不行,但揹著家庭、父母、子女的壓力,這算的上孤注一擲了,不是被逼無奈或是有大志向很少有人會這麼選擇。

  • 跳槽之前學到你能學的一切

這裡可以分為三部分:

1.硬實力。每個人在開始的時候做的都是初級崗位,學什麼怎麼學都是自己決定的。大學跟高中的區別是沒人逼你了,社會和大學的區別是沒人教你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不知道學什麼沒關係,打開招聘網站,看看大廠的崗位都寫了哪些能力,這些就是你要學的東西。

2.軟實力。社交能力,邏輯思維,職場人的基本素養,類似這些能力都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培養,也可以通過訓練成長。

3.知曉行業、業務。這個能力容易被忽視但卻非常重要。在一個行業就要了解一個行業,這個行業的動態、企業分佈、業務模式這些都需要我們利用業餘時間去了解。而瞭解自己公司的業務可以說是必須的,在企業裡沒有一個崗位是可以不去了解業務的。

最後,如果你在合適的時間碰到了合適的offer,要當機立斷該跳就跳不要手軟。

也別輕信了網絡上那些《有以下幾種問題的企業不能待》,《年輕人就應該多漲見識》,《不開心就跳槽》等類似文章,他們要麼是為了勸你跳槽好繼續賣給你中年危機和專欄,要麼就是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