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12集應該是一部劇正常的節奏。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石燦

剛接到餘歡水這個角色的時候,演員郭京飛很忐忑。

"這種小人物特別得不好演,不討喜。而且12集都在他身上,我又沒有那麼漂亮的臉蛋兒能夠支撐12集。"演員郭京飛對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說。

繼蘇明成之後,郭京飛與正午陽光又一次在《我是餘歡水》中攜手。不同的是,郭京飛扮演的餘歡水是唯一的主角,全局也一共只有12集。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從4月6日首播,到4月13日大結局超前點播,《我是餘歡水》只陪伴了觀眾一週,但卻深深地留在了觀眾心裡。

在《鬢邊不是海棠紅》《冰糖燉雪梨》《龍嶺迷窟》等同期高口碑作品中,這部小體量網劇上線得十分低調。沒想到,8.5分的開分讓它"一騎絕塵",近85%的用戶打分為四星以上。

在動輒四五十集的國產劇矩陣中,短小精悍的"餘歡水"不但沒有挑戰觀眾的觀劇習慣,反而向他們證明了一件事:

國產劇的確有能力,用12集拍出一個好故事。


如何用12集講出一個故事?


《我是餘歡水》就是一個小人物逆襲的故事,並不複雜。

劇作改編自餘耕的作品《如果沒有明天》。整篇小說僅10萬餘字,全程以餘歡水第一人稱視角寫作,文風樸實而又犀利,字句間滿滿的"黑色幽默"。

《我是餘歡水》由《都挺好》編劇王三毛、磊子操刀。劇作不但延續了原作的荒誕底色,還延續了內容的"快"和"爽"。

從第一集開始,便可見一斑。

44分鐘裡,與餘歡水有關的人物全部登場:不和的妻子、蠻橫的鄰居、刁鑽的上司、欠錢不還的同學、狗眼看人低的丈母孃一家。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電視劇我是餘歡水

每一個人物登場時,都會表現出他們與餘歡水之間的關係。這些看似與他親近的人,心中都對他有種種怨恨和嫌棄。他們共同造就了餘歡水的"中年崩潰",是這個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我是餘歡水》的人物關係圖中,所有人物與餘歡水都是單箭頭關係,而不是傳統的"網狀結構",所有的"喪"都來自於主角身邊的人。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電視劇我是餘歡水

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難懂的背景介紹,也沒有大段無聊對話,"故事點"在開場就已經出現:男屌絲餘歡水的中年危機。

對比起來,有些劇集在首集中安排了大量過場戲,一個勁兒地介紹背景信息、人物關係,把觀眾搞懵。有的電視劇演了五、六集,主人公仍未出場。看不到核心衝突,也沒有對主角命運的牽掛,觀眾只能選擇"開倍速"或者"棄劇"。

在每一個鏡頭的設計上,《我是餘歡水》都開啟了"極簡模式"。

比如,在表現餘歡水妻子出軌的時候,只用了一個很簡單的鏡頭:一位男士在車中把手搭上了餘歡水妻子的手。同樣是表現"出軌",很多國產劇卻用出軌雙方大段的聊天鏡頭拖延時間。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在全劇中,這位"姦夫"甚至連一個全臉都沒露過,他只是餘歡水妻子變心的導火索。作為一個對主線劇情沒有幫助的工具性角色,《我是餘歡水》直接選擇把他"雪藏"。

在這樣快速、不摻水的節奏下,劇情一環接一環地推進。

前兩集中,餘歡水慘到極致;三至六集,餘歡水因時日不多而"破罐破摔",開啟"爽劇"模式;七至十二集中,餘歡水發現自己並沒有患癌,如何收拾自己在前面捅下的簍子,成了後半部分的最大看點。

從慘、爽,再到懸疑,《我是餘歡水》一環接一環地抓著觀眾。情節與情節之間強鏈接,讓觀眾甚至很難跳過其中任何情節。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電視劇我是餘歡水

扮演餘歡水的演員郭京飛有同樣的感受。他在接受刺蝟公社的訪談時透露,他們整個團隊都對自己非常"狠"。

"我們這次把那些嬉皮笑臉的東西都去掉了。雖然那些東西是討喜的,是觀眾更愛看的,但是我們還是大膽地去掉了。我認為,對於觀眾最好的回饋不是取悅觀眾,而是真摯地對待觀眾。"郭京飛說。

很多"注水"劇集,依靠的就是添加無關人物與無關劇情。這種騷操作之所以會讓觀眾乏味,是因為這些支線劇情、人物與主線劇情毫無關聯。

如何用12集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少不了節奏、結構與角色之間的完美配合,但這只是一個好故事成功的第一步。


如何用12集講好一個故事?


"小人物逆襲"的故事,國內觀眾並不陌生。

《鹿鼎記》《夏洛特煩惱》《餘罪》《半個喜劇》......無論是題材和時機,《我是餘歡水》都沒搶到什麼先機,但這並不影響它走進觀眾的心裡。

藝恩數據顯示,《我是餘歡水》中表現的"中年危機"引發了共鳴,"窩囊""現實""謊言"等詞成為視頻平臺熱詞。豆瓣網友吉爾伽美什說,"人人皆笑餘歡水,人人皆是餘歡水。"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藝恩數據

雖然劇中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人物和鏡頭,但有一種鏡頭會經常出現:

一天晚上,餘歡水在連續經歷了上司侮辱、兄弟欺騙後,又接到了父親的索錢電話。父親告訴他,要馬上給家裡打五萬塊錢,否則要去法庭上告他。掛掉電話後,他站在大馬路上佇立許久,突然像個孩子一樣大聲地嚎了出來。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電視劇我是餘歡水

嚎至高潮之時,一通歡快的電話鈴聲打斷了悲傷的氣氛。餘歡水馬上收起有些歪曲的臉,瞄了一眼手機,上面顯示著"老魔頭"三個字,應該還是他的父親。他毫不猶豫地掛斷了,想再次繼續剛才的宣洩,卻怎麼也嚎不出聲了。

窩囊了十年的他,連宣洩都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方式、合適的情緒。在快節奏的敘事下,這一段表現崩潰的鏡頭用了近一分鐘。

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時,餘歡水絕望了,兒子成了他唯一的希望。他拿著自己被診斷為癌症的片子偷偷來到學校,看到妻子接兒子放學其樂融融的場景,似乎自己從不存在一般。他追著妻子和孩子的背影,突然腿一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這個能讓屏幕外的觀眾都感覺到疼的摔,成了這部劇的經典場景。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愛奇藝截圖

"當時我跟導演提出,這跤一定要摔得狠,一定要摔到大家心裡去。"郭京飛說,摔這一跤的本意並不是自虐,而是這個時候餘歡水就應該這麼摔。

為了摔好這一跤,整個《我是餘歡水》劇組還掰扯起了這個跤的細節。最後,劇組在打光的米菠蘿上面鋪上了綠布,每個工作人員還都試摔了一下。雖然摔下來也會很疼,但郭京飛和團隊都認為值得。

這一跤,摔盡了餘歡水的痛苦與失敗,又摔出了中年男人的淒涼,讓觀眾心中的餘歡水多了幾分共鳴,又多了幾分悲憫。

"我們人人都是餘歡水,因為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趙覺民(劇中刁難餘歡水的上司)。無論這個時代有沒有什麼大人物,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夾縫裡邊,而且很難逃脫。接下這個戲的時候我就告訴我自己,我要帶著一種使命感,這是我獻給所有成年人的劇。"郭京飛說。

沒有性格的角色只是工具,沒有情緒變化的角色沒有靈魂。讓整個故事發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意外。

但讓整個故事"跑"起來的,卻是餘歡水本人。

他的悲劇,從十年前的一次謊言開始。因為謊言,他開始變得不自信。他習慣性地用一個又一個謊言,去維護他男人的面子,去找回他男人的尊嚴,但結果卻是越來越被人輕視。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電視劇我是餘歡水

諷刺的是,讓他"逆襲"的同樣是一次誤診。拋開對死亡的恐懼後,他"說謊不眨眼"的功力讓他迅速擁有了金錢、地位和尊嚴,甚至在最後救了所有人的命。

當他擁有了一切,想要走出謊言時,卻絕望地發現,他的身邊依然沒有人相信他,包括他的妻子、孩子和父親。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電視劇我是餘歡水

這是一出喜劇、一出爽劇,但它的底色卻是一出悲劇。餘歡水始終是那個不自信、愛撒謊、愛面子的餘歡水。他的悲劇不是編劇加給他的,而是他用一個個謊言親手造成的。

這就是《我是餘歡水》雖集齊狗血元素,卻看起來"不狗血"的原因。比起劇情的懸浮,觀眾更無法接受人設的前後不一。

《權力的遊戲》便是最好的例子。劇中的龍母一直號稱要打破歷史的鐐銬,為此她甚至解放了一個城邦的奴隸,算是"以人為本"。

但是到了結尾攻打君臨的時候,她居然親自放火屠殺平民,仁慈的形象毫無邏輯地來了個180度的轉彎。

讓人物說出自己會說的話,做出自己會做的事,這是所有編劇最難,但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12集短劇,會成為國產劇主流嗎?


《我是餘歡水》的熱播,再次喚醒了觀眾對國產劇"脫水"的訴求。

很多小說IP一旦改編成電視劇,都開始變得"膨脹"。10萬字的《何以笙簫默》改編成36集電視劇;6萬字的《杉杉來吃》改編成34集電視劇;12萬字的《蜜汁燉魷魚》改編成41集電視劇,平均一集的信息量是原著的2000-3000字左右。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相比之下,《我是餘歡水》單集平均信息量超過了8000字。

郭京飛認為,12集應該是一部劇正常的節奏。"據我所知,很多觀眾看電視劇都是要調到兩倍速四倍速的,那幹嘛要這樣折磨觀眾呢?我們好好的把該剪掉的都剪掉,這不是對觀眾的尊重嗎?"

據財新記者統計,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均未超過38集。到了2015年以後,獲批劇目平均集數都超過了40集,2018年獲准發行的劇集平均集數為42集,較2011年增長10集。新京報調查發現,近七成觀眾平時會開倍速追國產劇。

國產劇為什麼會這麼長?這和國產劇片方的盈利模式有關。

版權方在把劇售賣給播出方時,一般會按集數計價。在成本已固定的情況下,集數越多收益空間則越大,很多高成本劇集需要達到40集以上才能回本。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其次,長劇既有利於廣告植入,又有利於發酵話題,製造長尾效應。

為了湊集數,很多劇集不得不進行"拉伸式"剪輯,並加入大量無關對話、回憶殺等無意義情節。一來二去,原作緊湊的情節被生生拉得"又臭又長"。

《白夜追兇》《古董局中局》出品方、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同樣發現,現代觀眾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對長劇越來越接受無能,短劇則更加適應時代潮流。2018年起,他們便開始嘗試拍攝一系列懸疑"短劇"。

"我們懸疑劇領域針對的是比較年輕的受眾,也針對他們喜歡一口氣看完劇的收視習慣。所以我們可能拍得比較短,整體節奏偏快一點,12集就把事講完,不會故意去跟時長,拖泥帶水。"馬李靈珊曾在接受刺蝟公社採訪時說。

2018年初,愛奇藝宣佈要推出一項以"奇懸疑劇場"為主的短劇計劃,上線的每部劇集只有12集,單集時長在45分鐘到60分鐘之內。

首個入駐計劃的便是五元文化,他們製作的四部12集懸疑劇《十日遊戲》《非常目擊》《在劫難逃》《餵食者協會》,將在今年(2020年)的"奇懸疑劇場"中播出。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未來,五元文化還將借鑑美劇,把這些短劇打造成季播模式。第一部就像是第一季,得到觀眾認可後再繼續拍第二季、第三季。

"嚐鮮者"越來越多,"短劇模式"也終於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20年2月,廣電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不過,行業的認同和政策的支持,並不意味著短劇將成為主流。

編劇小七提到,12集對於編劇來說是一個夢想般的長度,可以集中精力去構建核心的人物,不用為了擴容去給次要人物加戲,情節也能圍繞主要人物,更加緊湊、緊密。

但目前國內電視劇(包括網劇)採用的還是按長度採購的模式,加上知名演員片酬,沒有足夠集數很難收回成本。

"這件事只有類似正午陽光這樣有能力有口碑的公司可以做到,因為他們的團隊長期合作更有默契,內容產出質量比較有保證,和平臺也有更好的議價權。對於一些中小型影視公司來說,做短劇集是一件'不夠划算'的事情。"小七說。

《我是餘歡水》,給注水國產劇狠狠上了一課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電視劇我是餘歡水

另外,並不是每一種題材都適合短劇模式。懸疑、荒誕、人物傳記式題材比較適用,但一些題材本身人物關係複雜,需要一定體量去展開,短劇集便會給觀眾一種草草了事之感。

小七認為,《我是餘歡水》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踏踏實實做人物,每個情節都做到了為人物服務,可謂是真正迴歸創作本身。

"編劇平時就很擅長觀察人物,他的人物做法角度刁鑽,反諷手段很高級,而且每場戲不斷翻轉、不斷讓矛盾升級,這個就是編劇基本功力的體現。"小七說。

《我是餘歡水》是正午陽光的一次實驗性嘗試。劇集雖短,但卻用一個漂亮的"背影"給了觀眾希望,給了行業信心。

看!國產劇真的有能力用12集講好一個故事。

注:小七為化名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互聯網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 | ciweimeijiejun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號 | yunlugong
網站 | www.ciweigongshe.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