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後這5個“雷區”,校長和班主任們要注意!

伴隨著全國各地全面進入復學季,人們的關注點也隨之變化。針對復課之後教學工作可能出現的各種“雷區”,校長和老師們都要做到未雨綢繆,提前規劃。

今天,我們彙總了復課中5個常見的“雷區”及應對之策,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希望能幫助學校管理者和班主任迅速理清思路,順利開展新學期工作。

1

是不是“零起點”教學?

疫情之初,教育部審時度勢,在作出“停課不停學”決定的同時也發出“零起點”的指令,這既是無奈之舉,也是鄭重承諾。

一方面是竭力發揮“互聯網+”優勢,通過在線教學儘量減少疫情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又充分考慮城鄉差距、學校差距、家庭差距等客觀上的不公平因素給家長和學生帶來的焦慮與擔憂,通過“零起點”兜底線、降“心火”,是以人為本、追求公平的具體體現。

對於沒有開展新課教學的,毫無疑義必須實施“零起點”教學;已經開展新課教學的,因為在線教學的特殊性,學習效果難以“齊步走”,也不會達到理想狀態,必須認真分析,區別對待。

“零起點”的“零”不一定是教材的第一頁,而是學生學習的座標原點,這個“原點”因學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學科教師必須學會既見“森林”又見“樹木”,通過全面細緻的學情調查,找到個性化教學的關鍵起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的放矢、精準施策,在確保每個學生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才可以進行新課教學。

2

會不會“大躍進”式的搶進度?

本學期20周140天,剔除週六週日和法定假期,有效教學時間為95天,假如按5月7日復學計算,教學時間已經過去三分之二。教學時間雖然減少,但教學內容卻未減輕,課程標準不會降低,“時間緊,任務急”,為了“奪回失去的損失”,教師很可能搶時間、趕進度。這種衝動可以理解,但必須禁止。

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是慢的藝術”。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在線教學本來就是新生事物,疫情猝不及防,教師倉促上陣,教學效果註定有水分,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學生自律意識較差,學業基礎不均,在線教學會使得本來存在的差異化更加嚴重;要時刻牢記,有效性是教學的核心,教學需要以學生的進度為進度,而不可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當然”去揠苗助長。

決定教學進度的唯一要素是學情。復學伊始,學校首先要做的就是以年級為單位,通過問卷、訪談、測評等方式逐班、逐科、逐人對延期開學期間學習效果進行全面的摸底診斷,區別不同班級、不同學科、不同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合理調整教學時間,在此基礎上或者選課走班,或者分層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復課後這5個“雷區”,校長和班主任們要注意!

3

有沒有擠佔“音體美”教學時間?

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有些學校為了單純追求升學率,突出考試學科,短期內勢必會出現擠佔音體美等活動課程,用於增加語數英等教學時間。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對教育的理解越來越理性。學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越是特殊時期越應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越應該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越應該開齊學科、開足課時。

學校要從善待生命、維護健康的高度出發,在課程設置上,既要上好學科課程,又要上好活動課程;既要做好室內教學,又要做好實踐體驗;既要重視語數英,又要重視音體美。通過豐富的課程滿足家長和學生的心理預期,實現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4

做不做學生的心理疏導?

在線學習期間,有的學生或不適應、聽不懂,或自律意識不夠,復課後忽然發覺與其他同學的差距拉大;有的學生或因家庭條件較差,或因卡頓、掉線,未能享有線上學習資源,與同伴再次坐到教室發現落差明顯;有的學生或與家長分歧嚴重,或與教師產生隔閡,沒有按時參與學習,形成斷檔,難免造成旁落自卑、焦慮急躁、厭煩頹廢的心理或情緒。

復課後,學生要從長時間的懶散自由狀態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從理直氣壯地玩手機立時變成人機分離,從居室的個人空間迅速回歸教室的集體生活,學生遲遲難以進入狀態。

這些現象或許發生在少數學生身上,但也要視其為“關鍵的少數”,尤其對於青春期的學生如不能開展及時有效的輔導,容易形成班級“小氣候”,發生厭學輟學乃至極端現象。

因此,復課後面向學生的心理疏導應成為學校的必修課。學校要在相對統一的時間裡,通過專家輔導、主題隊會、社會實踐成果展示等活動,引領學生珍視生命,珍愛生活,調整心態,積極應對。

5

有沒有實現教學方式的有序銜接?

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序銜接,應彼此借鑑、相互融合。線上教育雖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有優勢,但在思想品格塑造、合作能力培養上有明顯不足;線下教育雖有面對面的便捷,但也有“滿堂灌”的衝動。

做好銜接可以從五個方面實踐:一要先行嘗試,先學後教,不學不教,通過先學學到能會的,找到不會的;二要學情調查,學生先學沒有,學得怎樣,有什麼典型信息,教師要了如指掌;三要寬容錯誤,錯誤是寶貴的學習資源,沒有錯誤就沒有學習,錯誤是線上、線下學習的常態;四要多元對話,對話的要義在於共享,在於生成,在於傾聽,在於合作,通過多元對話彌補在線學習、獨立思考的侷限;五要有效引領,在知識的發生處引領,在方法的凝練處引領,在情感的共鳴處引領。

應該說,復課之後的教學工作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考”,我們必須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提前預測,防患未然,靠認真細緻的工作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