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旅行

不过就是带着对世界的偏见走出去

再形成自己的认知走回来

每次去到陌生国度旅行时,

我都喜欢先阅读大量资料,对目的地有一个基础认知的构建。

出发非洲之前,我发现我所知道的关于非洲的书籍寥寥无几。

于是问网友们:关于非洲,你的印象是什么?

“草原,动物大迁徙,非洲的小孩,暴晒,贫穷,原始”。

这是我得到的答案。

我带着这些“偏见”去了非洲,又带着一些改观回来: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非洲人没有想象中那么懒。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每天早上七点钟就开始堵车了,城市没有地铁或轻轨,需要早上五点起床,花三个小时上班,路况甚至比北京还要糟糕,对于内罗毕的上班族来说,生活不比在北京更轻松。

女性地位有所提高。虽然非洲仍然是一夫多妻制,但女性地位已经有了不小提高。在和当地人聊天的时候,他们告诉我:“男女平等的概念最初是由中国提出来的,你知道吗?”

我竟不知。

而后一点惊讶,一点自豪。

部落里面拍照的确要钱。在非洲人的普遍认知里,相机对准某物拍摄,某物的“精气”就给吸收殆尽,因此被拍照是件大事。慢慢社会发展,游客增多,被吸“精气”的迷信逐渐消除,转为成为当地人谋生的手段之一。

从安博塞利返程内罗毕时,暴雨将路冲断,等待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和路旁的马赛人聊天,踢球,他们煮了奶茶送给我们,大家以“兄弟”、“姐妹”相称。

可一旦提出拍照合影,没有20美元是绝对不行的。

当地人的精明,好像都用到了这个上面。

生活处处都是抵达真相的道路,走的近一点,看到更多一点。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马赛人?贫穷,也不贫穷

到了安博塞利保护区,一定不要错过拜访马赛人部落的机会。

他们是东非最活跃的游猎民族之一,视力最好,可以达到裸眼8.0;他们可以手持长矛走上街,却不受政府管辖;他们现在以放牛为生,十头牛就可以换一个妻子,且全国皆为一夫多妻。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成为一个合格的马赛人,需要经过这些必要条件:

1.换牙之后要用刀撬掉两颗下门牙

2.两三岁时在脸上用烙铁烫上村落的图腾(两个圆圈)

3.男子成年时需要杀掉一头狮子

4.住在牛粪垒起的房子里

每条听起来,都让人闻风丧胆。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旅游业的发展让马赛部落产生了不小变化,从前神秘的部族,现在每个人只要交20美金,就可以由酋长带着参观了。

进门先是欢迎舞蹈,男人和女人混站在一起,绷直双腿原地起跳。马赛人人人身材颀长,就像是被拉伸过一般。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欢迎舞蹈后便可进村,大部分妇女都是无所事事的靠在墙角,孩子们则躲在门后偷偷看我们。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队友拿出一捧糖给孩子们,瞬间被旋风般涌来的小孩团团围住,我有些吓到,原来印象中非洲的贫瘠,是真是存在的。

孩子们被酋长呵斥,又胆怯的缩回墙角,糖被分给每个母亲,再转交到小孩手里,这才恢复了秩序。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马赛村民表演跳舞,钻木取火,手工装饰,并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印象深刻之处。

在村子里走着,突然晴空下起暴雨,我们在空旷的泥地上无处躲藏。

酋长带我们冲进一间木板房里,打开门,几十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看着我们,原来是学校里的孩子们!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还有小羊羔,都是被突然下起的大雨淋到了这里。

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学校里的老师便带着小孩子和我们一起唱歌,我们唱《两只老虎》,孩子们流利的唱着英文版Two tigers。

马赛人曾流传一个古老的说法:“我们右手持长矛,左手持圆棍,就不能再拿书本了”。

而如今的马赛人观念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办学校,学习英文、数学、天文、地理,开始参与国际化的交流,推动马赛文化的发展。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酋长本人曾到过巴黎,向法国宣传马赛文化。我问他:如果可以留在巴黎生活,你还会回到你的部落吗?

酋长没有说话,只是笑着看我。

仍然生活在部落里,或许就是他的回答。

越过蛮荒,方懂自然之道。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中国援建铁路?才不是学雷锋那么简单

总觉的离非洲太远,所以对非洲的现代文明社会了解甚少。这次唯一提前有知的,就是中国援建的蒙内铁路了。

蒙内铁路,从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到内陆首都内罗毕,全长472公里的新铁路,相当于中国从上海到北京的“京沪高铁”。

客车以120公里时速、货车以80公里时速通行,蒙巴萨和内罗毕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至4个小时左右。

而且全部是中国援建。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把在蒙内铁路的经历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在各个平台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累计阅读量近千万。

除了为中国技术自豪之外,还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我们村口到现在连水泥路都还没有,为什么跑到非洲帮别人修铁路?

可是援建,真的只是学雷锋这么简单吗?

答案是:不。

在此之前,这里只有100多年前英国修建的米轨铁路,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殖民遗产,至今还在蹒跚运行。

为何英国不惜重金也要在这里修铁路?

因为蒙巴萨港再东非条件首屈一指,由此向北直到红海的吉布提几乎在没有其他大港,向南直到南非的德班港才能与其媲美,雄踞印度洋西岸。

作为非洲第二大港和东部最大港,大半个东非的货物都从这里进出,直接辐射了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东部、南苏丹等六国。

在大宗货物运输上,蒙巴萨当之无愧成为小半个非洲的门户。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而今这条铁路的主导者是中国,“一带一路”线路加上肯尼亚“2030愿景”,一条满载中国标准的铁路在2017年建成了。

肯尼亚等待了一百年的时间,中国只用了三年。

从安检就看出了肯尼亚对这条铁路有多重视:

进火车站前:警犬搜查行李——机器检查行李——人工检查旅客

进火车站后:检查证件车票——机器检查行李+开箱检查行李——上车前再次检查证件车票。

繁琐的五道工序之后,我们终于上了车。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火车上所有功能区和中国一样,在用色上更多融入了非洲的热情,以大红和大黄色为主,非常鲜艳。

不同的是,物价非常便宜,1:17的汇率,让我们只花15人民币,就买到了不少零食,这在中国的火车上几乎已经不可能。

列车员各个都是黑美人,我们车厢的这位姑娘还参加了今年的中国春晚,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出“欢迎登上蒙内铁路”时,我们都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虽然火车速度远不及高铁,但这次的火车体验,着实让我作为中国人更加骄傲了起来,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

见证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我还是要说一声:

厉害了,我的国!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内罗毕车站遇到的女学生,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忙跑过来打招呼,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有朋友在中国留学。

肯尼亚|消除偏见之旅

旅行不过是带着对世界的偏见出发

再形成自己的认知后回来。

生活处处都是抵达真理的路。

关于作者

蘑菇张-NKU,世界的观察者,记录故事的人。微博旅行家、微博签约自媒体、酒店体验师。与多家旅游网站保持良好合作,并担任专栏作者。长期供稿于《环球时报》、《中国国家旅游》、《中国新闻周刊》、《云端》等高质量杂志、报纸。以旅游体验师身份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采访,个人纪录片在优酷网站阅读量超过200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