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将犯人脑袋砍掉成为了一种极刑方式,名为斩首。您一定在一些电视剧当中看到过这样的剧情,一位大臣在大殿之上被皇帝定罪,随后受到的判罚是推出去斩首。不多时,一声惨叫传来,此人一命呜呼,被执行了极刑斩首。但是有一个细节您或许没注意过,这个人被谁斩了首?是拖他出去的兵士吗?不是,而是专司杀人的刽子手。

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刽子手虽遭人唾弃却并非人人可当

刽子手,在古代是一个杀人的职业。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对刽子手的了解其实又并不多,例如,他们如何工作,不工作时做什么?入行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忌讳,执行一次给多少酬劳等等。今天,野哥就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的真实情况。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刽子手这样的职业,他们专门靠杀人赚钱,酬劳丰厚。以清朝晚期的刽子手为例,他们的保底工资是一个月1块大洋,而行刑一次的工资,提成高达3块大洋。哪怕一个月只出一趟差,4块大洋的酬劳,已经是当时普通人家几个月的收入,十分可观。甚至有一些黑心的刽子手还会收取斩首人家属的贿赂,这样才会给斩首人一个痛快,缺德至极。

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刽子手收入如此之高,但是却深受人们的忌讳,在古代几乎达到了人人唾弃的地步,对于双手“沾满”鲜血的人,人们认为他们是一群“不详”的人,欠下的“血债”太多,罪孽太重,哪怕只是与他们接近,都要觉得晦气,更何况与他们交谈,那几乎是没人愿意发生的事情。

即便如此,刽子手的职业再难堪,难道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就没人愿意去干吗?野哥相信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或许有人真的能够放下这种忌讳,战胜内心的厌恶,去做刽子手,赚生活费。但是这愿望虽然美好,却极难实现。

刽子手的职业虽然在古代不受待见,尽管他们只是一个“执行者”,但是依然遭到唾弃。不过,这不意味着谁都能当刽子手,更别说因为缺钱而临时可观刽子手了。因为刽子手这一行不光鲜,但是却有传承。如果你想入行,先找一位师傅,师傅对于徒弟的品性、资质认可以后,才会决定带你入行,但不是入行就能操刀砍头,而是要先进行训练。心态、刀法、力量等等,一样都不可出现短板,否则就成不了一名刽子手,毕竟砍头的执行者比旁观者看起来要难得多。

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师徒传承

心态的锻炼,比较复杂,要面对家畜来训练,平时谁家杀鸡宰羊的时候,有的学徒就会去帮忙,练一练心态和杀气。刀功的训练方式也很多,主要是训练劈砍力道和准确度,其中比较出名的一种培训方式便是砍西瓜。当然了,其他的什么瓜也都可以。在瓜上画一道线,然后挥刀砍去,刀落之处与线不偏不倚之时,便能够出师了。

因为人体的结构复杂,如果做不到精准,根本无法达到一刀成刑的地步。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成为一名刽子手了,其实还有一道难关要过,那就是人生的第一斩。第一次执行,是对刽子手学徒的一次考验,比较平时砍瓜训练与此刻截然不同,作为一个执刀人,此刻要对官家负责,要对犯人负责,更要战胜自己的胆怯才行,一刀下去,就会影响刽子手学徒的一生,或许从此以后走上巅峰,或许一刀下去,此生便再也走不出阴霾,更别提做什么刽子手了。钱没赚到,几年来的学习费用反倒搭进去不少,且对后半生的影响极大。

当然,如果迈过去这道坎,就可以正式走上刽子手的“高薪”之路,随后在遭人唾弃的职业上享受着高薪生活。平日里虽然不缺酒钱,但是却绝不要奢望有朋友陪你喝酒,晚上也不用关门,因为没人愿意去光顾你的住所,血腥味太重。

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突破了刀法和心态这一关,也不是万事大吉,还要对一些行内的规矩有所了解。比如,砍头前为什么要喷一口酒在刀上,为什么一生砍头不能超过99等潜规则,诸如此类,若不知晓,很容易犯了禁忌,得罪了同行,岂不是被全世界抛弃了吗?

人人唾弃

成为了刽子手之后,有一点一定要懂,那就是自己的刀。刽子手使用的刀,俗称鬼头刀,每一个刚入行的刽子手,都会将自己崭新的爱刀保护起来,以便有利器在手,未来可以将自己的刀功发挥出来,让犯人没有痛苦。

但是时间久了,经历的多了之后,刽子手的刀逐渐开始钝了起来。鬼头刀变钝主要有2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刽子手几乎人人唾弃,他们的屠刀自然也不受待见,磨刀匠不愿意为他们服务,觉得这样做很晦气,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他们杀人的帮凶了;

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第二个原因,刽子手自己不愿意磨刀。刽子手为什么不磨刀?那么曾经练就的刀功如何发挥,一刀成刑的目的岂不是达不到了吗?刽子手干久了,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被斩首的人都是犯了得罪帝王或者大人物的死罪,他们被斩首的时候,一刀被砍头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刽子手也是人,自然会有趋炎附势的倾向,毕竟他们丢了这个工作不会做别的,所以,有一部分刽子手是为了迎合“主子”才这么做,增加犯人的痛苦。

这一点,体现的最为明显的便是慈禧对谭嗣同的斩首刑罚安排了。在戊戌六君子受刑的时候,刽子手用的甚至不是钝刀,而是无刃大将军刀。名字挺响亮,其实就是一个没开刃,如刀一样的长方形“薄铁块”。用这东西斩首会怎样?整整28刀才结束!

从这里我们其实也不难看出,在某种角度来说,刽子手其实扮演了“屠刀”的角色。除了因为他们职业特殊被唾弃之外,这可能也是他们不受待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耳其地牢里的刽子手

土耳其乌鲁达大学考古学家易卜拉欣·伊尔梅兹等人,在布尔萨地区就曾经发现过一个地牢,这个地牢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刑具,对于行刑,死刑,都有专门执行的区域,分的很细。这个地牢建立于比提尼亚古王国时期。

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当时的土耳其也有“杀人职业”,就是专门负责砍头的人,我们也称为刽子手吧。刽子手们与中国古代的刽子手有一个很大区别,他们都是由聋哑人组成,手法利索,话还不多。他们常年深居简出,没有什么存在感,受到的唾弃就要少很多,但是不至于受到欢迎的地步。

欧美古代的一些刽子手,他们的传承方式和中国的师徒传承不太一样,他们主要采取了“报团取暖”的自救方式,以世袭制来进行这种传承。因为刽子手不受人待见,于是,欧美的刽子手之间选择互相通婚,然后儿子继续当刽子手,娶其他刽子手家的女儿,以此来进行传承。

法国“竞争上岗”

虽然欧美刽子手与我国古代刽子手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却相同,那就是收入不菲。也正因为如此,在古代的外国就出现了一些刽子手职业,受到追捧,甚至需要通过多人竞争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入职的机会。

古代杀人职业刽子手,在中国人人唾弃,在法国却需要“竞争上岗”

1726年,美国有一个桑松家族,就是一个刽子手的家族,不幸的是,当时家族里的一位刽子手死了,按理说,刽子手去世后,应该由他的长子进行优先继承,不巧的是,这位刽子手的儿子却只有7岁。一个孩子根本无法当刽子手,所以无法继承父亲的职业。眼看着刽子手的位子就要被别人抢跑,那位死去的刽子手妻子,对当局是苦苦哀求,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他父亲的刽子手职位。最终,当局满足了她的这个愿望,没有换人,而是让7岁的孩子继承了。但是7岁孩子继承名不正言不顺啊,最终当局决定,让7岁的孩子“监斩”,这才堵住了悠悠之口,然而孩子当时的心情却难以想象。

直到1951年,法国依然存在刽子手,当时有一名刽子手名为德佛尔诺,在他死后,这个职位空缺出来,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中国人人唾弃的这个职业,却在美国遭到了竞争上岗的局面,当时有150多名志愿者前往法国司法部竞争这一职位。

文/野史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