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没合租拼过床,不足以谈人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舞台越大,代价也就越大。那些能让你大展拳脚的城市,恐怕也越难在最初给你舒适的容身之所。

所有诱人的机遇背后,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根据《2020年毕业季租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66.7%的毕业生在选择毕业城市时首先考虑城市发展潜力,其次是优质的工作机会,占比58.9%。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自然成了梦想之地。

十年间,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涨了一倍不止,北上广深从平均3000起到如今近7000元,新一线城市从2500左右到五、六千。前辈们看着新人总是会说,“哎呀,你们真幸福,一毕业就拿着我们工作很多年才能挣到的钱。”可另一边,毕业生们最大的支出——房租,也翻了一番。拿北京来说,10年前,1500元能在人民大学旁边花园一般的小区里租个大主卧;10年后,3000大洋只够在北京五环外租个10平米的小单间,如果愿意再往外挪几环,城中村里倒是还能找到千元以内的蜗居。

工资在变,房租在变,但毕业生对租金成本的心理承受力却几乎没什么变化。在《报告》中,十年间,愿意花1000-2000元租房的始终最多

,占比四成。

城市的租房地图像年轮一样,随着租金降低,一层层向外晕染。那么,2000元能租到哪里的房呢?《报告》告诉我们,这个价钱在北京是距离城市中央20公里开外的地方。

如此,实现“租房自由”在大城市更是奢望。《报告》显示,月租8200元能在北京整租到城市95%以上的一居室,广州在一线城市中代价最小,也要5500元。这意味着毕业生们几乎要all in工资才能换来“租房自由”,而大多数毕业生的房租支出不会超过收入的30%,以免生活被房租压榨。

相比之下,新一线城市要友好很多,除了杭州6000元的水平令人咋舌,大部分城市三四千足矣,沈阳甚至更低,2800元就够。实现不了“租房自由”的毕业生们,在租房时又最在意什么呢?《报告》显示,离公司近、交通便利是最重要的考量。

各种主客观因素叠加在一起,把毕业生们的租房之路指向了一个无可逃避的方向——合租一间房,共睡一张床。《报告》中,70%的毕业生合租过,其中87%是

“拼床族”,相当于6成毕业生曾与人拼床。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如果说租房让年轻人们看清了生活真相的第一层,那么“拼床”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更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试验。空间小了,时间长了,相处的浓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剧烈,故事也由此开始。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要不是因为穷,谁愿意逼得自己一身才华?”这只是句玩笑话。

“要不是因为穷,谁愿意和别人共居一室?”却是真实的内心OS。

大四下半学期,米丽的工作已经基本有了着落——坐标北京五环外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每天除了写毕业论文,她花时间最多的就是找房子。米丽知道996的辛苦,不想再在通勤上耗光最后一丝气力,所以她只考虑公司方圆2km以内的房子,预算2000元/月。

“我没奢望过整租一套,能租下一个单间就已经很幸福了。”她没想到自己还是天真了,用尽微博、豆瓣以及各种找房APP,发现月租3000元才是现实。

那段时间,她几乎是一边叹气,一边找房,找房范围的变化像呼吸一样起伏。“深吸一口气,决心花更多的钱或租更远的地儿,但看看钱包,查查路线,马上又泄了气,还是在最开始那几套房里挣扎吧!”

兜兜转转一圈,拼床是唯一的出路。从那天起,她开始在北漂的同学里物色拼友,但从不在校内论坛或者微信群里吆喝,而是定向邀请。

“不和陌生人共处一室”是她的底线,因为大一宿舍生活的那种拘谨不自在,她不想再经历一次。和室友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才是米丽向往的生活。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强子的拼床过程又是另一种拉扯。“我来深圳就是为了挣钱。”强子说,他专科毕业,来深圳打工对居住没有过多要求,也不纠结拼友是谁。在他看来,处得来是缘分,再不济只要不互相伤害就行。

他和室友是老乡,工作都在制造业,两家公司直线距离6公里。一样的高强度,俩人同款苦逼,也同样缺觉。下班想要争分夺秒地补觉,必须离公司近,所以谁也不肯在距离上让步。

最终,俩人在AB公司的中间画了一条中轴线,穿过一众小区,他们挨个搜了一遍在租房源。本以为男生租房事儿少,但其实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坚持。

室友看重房间的采光,强子在乎有没有电梯;室友认为安全最重要,希望房门是电子锁,强子更关心价格,反正也没什么贵重物品......强子没想到最大的谈判阻力不是房东,而是室友。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拼友们跨过了找房这道坎儿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狭窄的空间内,人和人如分子般碰撞,生活习惯甚至是三观的不同会慢慢暴露出来。

“要是隔壁的邻居还可以敬而远之,共居一室却避无可避。”W说。W和H是多年好友,但从没在一起住过。毕业后,两人来到同一个城市,合租了套一居室。

W生活规律,H是个夜猫子;W习惯把屋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东西用完了一定会放回原地,H是一个不爱收拾的人,东西随拿随放,怎么方便怎么来。

再到饮食上,工作日都自己解决,周末会轮流做饭洗碗。轮到H那天,除非到下顿用碗的时候才洗,不然就一直泡在水池子里,W实在看不下去,经常不得不自己动手。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忍了很久之后,一次恰逢工作压力大,W爆发,和H吵了起来,气头儿上都说了重话。没多久,租期到了,两个死要面子的大男人就这样分道扬镳。

W说根本没想到,一场合租葬送了多年的友谊。后来W工作越来越忙,也早不存在什么怨恨,但似乎没什么联系的冲动,彼此成了对方的透明。

W的故事并非个例。《报告》调查问卷里,室友的迷惑行为五花八门,其中,打呼、邋遢、夜猫子被吐槽最多。

@社畜007:周末经常带朋友来家玩儿,后来有了女朋友,我就是1000瓦的电灯泡,无处安放。

@欧小欧:太抠了!什么都要AA,精确到几块几毛那种。

@缺觉24小时:最怕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衣服乱穿还不管洗,我的化妆品没几天就少一半!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不过,人和人的相处就是这么奇妙,有多少人不堪忍受室友的愚蠢,就有多少人在收获来自拼友的善意。

小乐为了分担每月3000的租金,发帖认识了同样刚毕业的璐雅。两人都是新媒体小编,一拍即合,只靠一张A4纸的手写合同就认证了彼此的拼友身份,经常一起脑爆选题,一起吐槽老板,一起憧憬成为呼风唤雨的新媒体大佬,一起对付难缠的房东。

两个人惺惺相惜,却也和而不同。小乐是个月光族,及时行乐是她的人生信条;璐雅则很节省,喜欢细水长流的日子。虽然消费观念不同,但她们也能互相理解、帮衬。

小乐爱玩会玩,每次买了新奇特的物件和美食总会和璐雅分享。但花钱大手大脚,终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到了第三个月底,小乐开始为下个月的租金发愁。

璐雅感觉到小乐的变化,便轻轻说了一句,“下个月交房租,我先帮你垫上吧,你发工资再还我。”璐雅每月1日发薪,小乐是15号,此后半年,他俩一直持续着垫钱-还钱的循环。

今年儿童节,两个小朋友还凑了个热闹,一个在公司食堂打了三份麻辣烫,一个去超市买了啤酒薯片,一起刷剧聊天到很晚。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报告》显示,拼友多是朋友、同学和同事关系,他们不论多么情投意合,选择拼床时往往都带有生活所迫的色彩。但对于情侣来说,则多是为了一段亲密关系能再进一步的主动为之。

普通拼友只买生活必需品,连床单都是15块包邮。布置房间?不存在的,多花一分钱都是亏。但情侣会绞尽脑汁利用有限的预算,营造浪漫温馨的居家氛围,从不考虑这些东西在搬家时是否会成为累赘,嘉伟和小芳就是这样。

开始总是甜蜜而兴奋的,但时间越长,租房生活的种种不便和频繁搬家的漂泊感让小芳迫切地想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从买房被提上日程的那一刻开始,焦虑也随之而来,小情侣之间的争吵也越来越多。

在小芳眼里,“穷并快乐着”不再是乐观,而是嘉伟自欺欺人的说辞,“什么时候涨工资”成了隔三岔五的催命符。

嘉伟也开始了反击,以前他喜欢看小芳穿着新衣服,画着精致妆容的明媚模样,如今每一件新的衣服和化妆品都是新的罪过。

发泄完了,俩人继续为了房子狂奔。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毕业5年,他们攒够了首付,买了一套小两居。搬进新家,开心只是一时,月供让他们更拼了,“以前租房,没钱可以换个便宜的,现在还房贷,少一分都不行。”

小芳说,她突然有点怀念租房的日子。她记得情人节,刚下夜班的嘉伟抱着一大束玫瑰出现在她面前时的惊喜,为了拍一张可以炫耀的照片,他俩在卫生间开着浴霸调光线折腾了好久。

她也记得第一次在北京过年,没有家人陪伴,他俩伴着跨年的钟声吃速冻饺子。“那时,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如今,房子是买了,爱情和婚姻就上了保险吗?”小芳问自己,却没有得到答案。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但无论如何,小芳和嘉伟一起留在了这座城市里,而有的情侣却最终陌路。

小雨和男友刚住在一起时,看见男友衣柜里放着十几条运动裤,“有些崩溃”。后来每次吵架,男友想哄她开心,就请她扔掉他的旧衣服。

同居之前,小雨从未想到,恋爱到某一天,两人会为鸡毛蒜皮的事烦恼。一次出差完,她只想回到家,好好休息。

可她发现,在她离开的十几天里,男友真的一点都没收拾——吃过的外卖、喝了一半的饮料瓶、用过的卫生纸鸡毛般散落一地。

那一瞬间她明白,这不是她想要的“家”的感觉。

小雨觉得合租同居的决定很明智:在买房结婚之前,房子和感情都处于试验期。试验让人们更了解彼此,尽管代价可能是关系的终止。


男默女泪!合租拼床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结语

合租、拼床并非长久之计,《报告》中,拼床超过一年的人只有20%。方寸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包容、认同,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己之力。

但这段短暂的时光却浓缩了萌新们初入社会的五味杂陈,珍藏着他们在大城市最为深刻的奋斗记忆,因此也终将难忘,就像每个人的初恋一样。

知乎有个问题:“加班、堵车、高房租,为什么我还咬牙留下来?”


作家张佳玮说:“大城市和小地方没有高下之分,各人喜欢就行。但你得承认:从大城市回小城市,难度相对较低;从小城市去大城市,就会难一些。大家去大城市拼命,无他,只是在大城市立足,能够多一点选择的余地。说到底,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快乐,也就是多一点选择,而已。”


“如果我有钱了,我住一间,我的猫住一间。” 这是一位北漂男青年的幻想。

不知他的梦想何时能够实现,但确定的是,刚刚那些故事的主人公们终将结束合租拼床的生活,而当又一批毕业生走出“象牙塔”,新的拼床族又要睡在同一张床上了。

看剧总爱看反转,其实都是生活的翻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