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建议》心得2020

(史明月,刘冰,李美英,莫其叶乐)

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本身的兴趣所在,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学生认为当前的实践与学习是有价值的,能够实现有意义创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形式,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实践,最终实现知识创造,让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尤其是小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没有构建成熟,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在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学生要深入思考地从各种来源中去获取知识。面对一个问题,要让学生热烈地争论,深入地思考。教师可以在教室或者活动室陈列一些相关书籍,让班级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争论、探讨、思考。争论中不仅辨明了真理,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成熟性。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出几种难度不同的方案。学生挑选他力所能及的题目去做。脑力劳动是在集体里进行的,所以就带有在创造性才能上进行竞赛的性质。在这种竞赛的气氛中,天才才能得到发挥。

学生进行争论,并证明自己的思想。接触了许多不一定要识记的知识,所以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就更容易了。

(屠露洁)

第一组对整本书印象深刻的地方:

1.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帮助他们思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兴趣,充实心灵,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无论在什么时期,我们都应该保持阅读的习惯,从书籍中培养自己的思维。

2.劳动实践对孩子的重要性:人总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组织劳动可以让学生与事实/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在接触中体验到知识的欢乐。

3.思考对孩子的重要性:学生要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抽象、思考和推论,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些时候不需要尽可能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原本认为教师要尽量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

第五组:

我们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谈到的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毕竟一昼夜只有24小时。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谈论自己很忙没时间,平时我们也经常这样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既生动有趣,又饱含知识,这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清楚的。

第六组:(李嘉琦、梁丹露)

1.新时期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对于师范生和一线教师的未来发展很重要。

2.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劳动的一些本质特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都会影响劳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

3.教育管理者只有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管理者,收到人们的信任与爱戴。


1、教师记日记,教师写日记是非常好的一个建议,教师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自身也在成长,日记不仅可以记录教师的进步,也可以记录下各个时代学生的普遍特征。

2、不要一味的死记硬背。教师不要让学生一味的,在没有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去死记硬背,只会造成学生把教科书里的教材一块一块地背诵下来,以后又把自己的知识一块一块地“倒出来”给教师看,得到一个分数,使知识脱离生活实践。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非随意识记,在大量的非随意识记的基础上去学习教科书上要求记住的内容,学生就能够去理解和进行思维分析。

3、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对于有阅读障碍的人来说,图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去增加自己的知识,阅读是人学习的核心,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储备都来自于对书本的阅读。有阅读障碍的人可以通过图画来进行学习,从图画中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正常人来说,图画是一种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工具。有时,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啦或者不好意思说出来,我么就可以用图画来表达。因此我觉得培养对图画的爱好还是很有意义的。

4.智育的真谛:老师要向学生传递课本上的知识,但是除了既定的知识以外,还需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就是说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获取,大脑智力挖掘,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很重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第二组(汪安琪,蒋禹飞,赵静,李琪)

1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自信。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使得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脑力劳动,也就没有了小动作。

2评分应当是有份量的中提到评分的要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之上,这样评分才能促进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因此,不能给出不及格的评价,要隔段时间评价一次学生,不能轻易给学生好的评价,这样评价就会失去刺激的意义。评价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学习。

3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不仅仅是固化的知识内容,而是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只有知识处于不断发展状态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越多,学习也就越容易。

4学生在学习理科科目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前概念,在学习新知识前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可能会促进新知的学习也可能会阻碍新知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前一定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这对学生后续开展新知的学习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