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历史建筑就像是跳动的音符,记录下城市的脉动。


每个成都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幅关于小巷的画面,或是黑白相间,或是色彩斑斓。

今天栗子想带着你们走进北书院街,成都仅存的老巷子之一,一条闹市中夹缝生存的老巷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一砖一石,都是老成都的记忆

关于这条街的历史没有得到准确的认证,相传明成化年间,因这里的一个宰相府被改建为“大益书院”,故府前大街改名为“书院街”,这便是街名的来历了。

万历七年,大益书院被废,与濂洛祠一起更为“大儒祠”,世上便再无大益书院。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虽然紧邻着车水马龙的红星路,北书院街一点都没有被飞快发展的时光碾压。其模样大概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样子。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菜篮子摆在路边,二手的旧皮箱堆在树下,每个人笑呵呵地和陌生人打趣说话,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扑面而来。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老式的梁柱结构跟竹篱笆泥墙房子在城区已经不多见了。200多米场的老巷,犹如一个老茶馆博物馆。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街上的老茶馆,藏着成都最市井的生活


成都从来不缺老街,现在是,以后也是。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总是能带上几位大妈一起喝茶。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近百年的老房,并排开了几十家茶馆。两旁的小茶馆坐满了打牌喝茶摆龙门阵的老超哥。3元泡一杯盖碗茶,竹椅上一躺可以摆上一天的龙门阵。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街上的一处被抹掉了名字的老宅,喝茶的人说解放前住着某个有地位的人。听旁边开面馆的嬢嬢说已经接近百年历史了~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伴随着轰鸣的汽笛和疾驰的汽车,记忆慢慢渐行渐远,可这条老巷子,却几十年如一日,未曾变过模样。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时不时有骑着三轮车,驮着满眼鲜绿的蔬菜,沿街叫卖的菜贩。初夏的时令菜一色儿的绿,嫩嫩的空心菜、码放整齐的土豆、匀称的黄瓜,现买,现摘,现下锅。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巷子很短,慢慢走


一路往里,有家旧书店——文德书院。说他是书店,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杂货铺。更是一个小型的二手市场。卖旧书籍、连环画册、瓷器、木头家具等,老成都的原汁原味在这里一览无遗。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但是这里最大的特点要属在店里的老式古董,数不过来的老式书籍和文革时期落地式灯1960s梳妆盒、堆满各个角落的老旧行李箱,还有已经不知道年代的屏风和天花板......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特别是可以从这些淘到的玩意儿里产生共鸣的老成都,六、七十年代的蜡笔和防风眼镜。八十年代的改刀、游戏机和口琴、小时候见过一两次的彩虹牌电热宝、老自行车的牌照和爸妈年代的饭票粮票、早就消失不见的饭盒三件套...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栗子去的那天恰巧碰到了老板,街上的人都亲切地喊他胡哥,关于店里的物件都是每一个物件都是胡哥淘的,那些在别人眼里又破又烂的老旧物件,在这里却成了被悉心对待的宝贝。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到了饭点,街上就飘着一股食物的香味儿。那些打牌的人们要么就是吆喝一句“老板,来碗面”,要这就是被老婆给叫了回去。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这里的物价更是便宜到一种境界,你看到他们还在用粉笔写价目表吗?一两杂酱面七元、二两八元、三两九元。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临近端午节,这条街上的罗粽子开始忙碌起来。没有马鞍路的网红气质,来这儿买粽子的都是住在附近的老居民。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最便宜的白糖粽子2元/个,最贵的蛋黄肉粽也不过6.5元/个。谈不上多好吃,但是按照一起喝茶吹壳子的老爷爷来说,吃得放心!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早上把茶泡好,中午隔壁叫碗面,晚上是三哥田螺。

三哥田有多火栗子就不介绍了,一问便知。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老门脸,旧匾牌,油乎乎的桌椅,好像永远擦不干净,也无需擦的很干净,吃得就是这股随意。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田螺是招牌菜,先允汁后挑肉,麻不供唇,辣不烧嘴。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薛亦然先生曾经这样说,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貌,这风貌也必然有一点能够体现其神髓的基点所在。

如何快速领悟一座城市的精髓?千篇一律的新城勿需多花精力,你可以清楚地从老街老巷的每一个地方挖掘城市发展的痕迹。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而今,城市越来越大,街道越来越宽,巷子越来越少。还是有那么多的茶馆,只是一碗碗的盖碗茶已经泡不出老成都的巷子文化。


这条不足300米的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数不清的茶馆


闲来无事,想要真正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魅力,不如约上三五好友,来这儿逛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