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西蒙娜·德·波伏瓦遗作将于秋季出版 | 英国世界阅读日官网分享儿童阅读资源 | NT Live今天播映《弗兰肯斯坦》| ......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今天所有的唐诗教学,都是在构建一个通道,这通道连接着短促渺小的一生和浩瀚无穷的宇宙。就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中国读书人往往有两大情结,一是唐诗,一是书法。于是,很多人年过半百后拿起毛笔写起了唐诗。被书法加以阐释最多的一首唐诗是《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最后一个“村”字繁写,即一个“屯”加一个耳朵旁,最后一竖要多长有多长,荡气回肠。

这份荡气回肠是对漫长又遥远的农耕生活的怀念。以现代化现代社会的标准,尤其以过去几十年真实发生的情形看,农耕社会确实离我们远去,不可阻挡。但它存在的时间足够长,于是也长期作为一种都市生活的补充与调节,占据着周末、假日、城郊、老家等时空。唐诗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但唐诗不止于此,它不仅是一个过往社会的遗留或者余绪。唐诗的本质是诗歌,而诗歌以及诗歌所承载的,是人有别于非人、有别于他者的一种存在。我们之所大谈唐诗,客观上只是因为迄今为止,唐诗最为辉煌,连数量上不知道超过唐诗多少倍的现代诗,就其高度和传播力上,可能暂时还不如。

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对唐诗的最高赞誉,来自一篇科幻小说,即刘慈欣的《诗云》。“它们(五言绝句)大多是庞杂而晦涩的体系,用如此少的符号,在如此小巧的矩阵中涵含着如此丰富的感觉层次和含义分支,而且这种表达还要在严酷得有些变态的诗律和音韵的约束下进行,这,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到……”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刘慈欣《诗云》,收入《100:科幻之书》合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

小说描述了地球已经被吞食帝国的高级生物征服,自以为是的征服者觉得自己在一切领域都碾压人类,甚至可以像神一样再造李白,结果是,它耗尽了不知道多星系的能量,变成了李白的形象,但也只能大着舌头说着“哇咦卡啊……”这位“李白”发现超越李白的两条路是:一、把超越他的那些诗写出来;二、把所有的诗都写出来!这要试遍所有汉字的所有组合,要用吞食帝国最大的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并且可能导致宇宙末日。因为穷尽任意三个汉字在所有诗上的组合,总共能写出3的361次幂首诗,或者说10的271次幂!宇宙中的全部原子只有10的80次幂个!但“李白”坚持如此,不久之后,地球周围被“诗云”所围绕。

“这就是量子存贮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全部文字信息,也只能占它们每一片存贮器的几亿分之一。诗云就是由10的40次幂片这样的存贮器组成的,它们存贮了终极吟诗的全部结果。这片诗云,是用原来构成太阳和它的九大行星的全部物质所制造,当然还包括吞食帝国。诗云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诗,那其中自然有一部分诗,是描写我们全部的过去和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未来的……”

在《诗云》里,唐诗被赋予了终极意味:它是个体存在的证明,无可替代,不可让渡。它的真实数量和意念一样是无穷的,因为它存在于每个人的每一刻之中,时间赋予诗词无数的形态,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再现“全部的诗歌”,因为再现本身会吞噬一切物质。刘慈欣用技术的想象力佐证了唐诗的想象力——前者向外扩张,后者向内,无限细腻。所以,唐诗与科幻小说两件事,在个体存在的终极意义追问上达成了某种一致。

很多人的唐诗体验并不是很好,买过《唐诗三百首》,也矢志背诵,可就像英语单词只背到B部分就结束一样,唐诗的背诵也是不了了之。很显然,唐诗需要语言积累,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还需要一个相对便捷的入门之道。

《莫砺锋讲唐诗课》就是一个入门的尝试,期待能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抓取住一定的线索和脉络,力争让唐诗成为今天的文化必须之物,这就是本书最大的贡献。同时,本书也是莫砺锋教授著作中最好看的。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在您所有作品中,最钟爱的是哪一本,有没有最不喜欢的?莫砺锋教授回答:

最钟爱的是《莫砺锋诗话》。2004年我出任南大中文系主任,顿时陷入繁冗事务的重围之中,心烦虑乱,连早就选定题目的一篇论文也久久未能动笔。烦恼了两个月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无法静下心来撰写符合“学术规范”的论著,何不随意写些轻松、散漫的文字?于是我动笔写起“诗话”来。我的“诗话”本是随意所至的杂感,既不需锤炼观点,也不需搜集论据,只管信手写去就行。……我不喜欢的当然是自己的学术著作,余光中戏称学术著作为“瞎说猪炸”,我的学术著作还算是言必有据的,撰写时十分艰苦,并未“瞎说”,但确实枯燥乏味,写完后却连自己也不想再看一眼,更谈不上喜欢了。

《莫砺锋讲唐诗课》其实是一个读遍所有已知唐诗又不甚严谨的老师的课堂讲义,但“确实起到了推荐古诗的作用”。至于不喜欢学术著作,这和诗人的秉性是一致的。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

有一天我一把抓住四年级的女儿问她:你马上能想起来的唐诗是哪一句,快快快!她眨眨眼睛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个答案很寻常也让人欣慰,毕竟,唐诗在她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印记,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会发现这个世界除了物质的技术的虚拟的刚性的事物之外,更有感受、观察、领悟和感慨,还有牢固的个人情绪和无限的山川风物。今天所有的唐诗教学,都是在构建一个通道,这通道连接着短促渺小的一生和浩瀚无穷的宇宙。就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因此,对于更多的人而言,唐诗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它是一种记忆:记忆不是别的,它就是人的一部分,并且在持续塑造着每个人。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书影、《但是还有书籍》剧照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新年文创季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渺小一生与浩瀚宇宙之间,充满唐诗盛开的云

邮发代号: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