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他們還是他們,他們卻也不再是他們。離開小米,是黎萬強的選擇,也是小米的選擇。願黎萬強在追逐攝影和繪畫的路途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黎萬強代表了小米的過去,一切輝煌的締造者之一。而今小米已然成年,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一、謝謝這滾燙沸騰的十年

日前,小米集團進行了最新的人事調整。其中王翔晉升為集團總裁,盧偉冰出任中國區總裁,何勇晉升集團副總裁,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的主動離職。

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謝阿黎創業以來的長期付出和巨大貢獻。阿黎帶領MIUI、小米網(小米銷售與服務體系)、小米品牌市場體系等多項業務持續開荒,在商業模式驗證執行、企業文化及品牌建設等多個領域,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雷軍在個人朋友圈表示,希望"阿黎從此徹底放飛自我,快意人生。"

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離愁別怨似乎也裹挾著一種官方的調子。

二、奠定小米營銷DNA

直到今天,當提及小米手機,仍有相當多的業內人士對其的第一印象是互聯網營銷(包括飢餓營銷)。而這些和黎萬強當初制訂的營銷策略密切相關。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加入小米初期,黎萬強負責MIUI的研發,當時他做了一個3000萬的推廣計劃,雷軍卻問他,"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錢做到100萬用戶?"這看起來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想到了用新媒體的方式去做傳播,即帶著團隊在論壇裡"籠絡"了100個超級用戶參與MIUI的研發設計的反饋,自此,第一批米粉誕生。

隨後,緊藉著微博、微信、QQ空間等社交平臺的熱度,黎萬強總結出"口碑鐵三角"、"參與感三三法則"、"不做廣告,做自媒體"等推廣理念,在網絡端發力,迅速將50萬關注者轉化成第一代產品的重度用戶。

那幾年,小米火得一塌糊塗。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小米手機銷量達到1870萬部,增幅為160%。

2014年,小米以12.5%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榜首,同比增速高達186.5%。

黎萬強制定的營銷策略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最大的成功,營銷作為小米的DNA從此確立。

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很快,他提出的"參與感的三三法則"取代了雷軍"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互聯網模式七字訣,成為外界提及小米時的高頻詞彙。彼時黎萬強的影響力達到頂峰,他同小米一起,成了中國營銷界新互動營銷的一面旗幟。

或許是物極必反,業內傳聞此後,雷、黎二人的關係開始變得十分微妙。

《參與感》出版三個月後,黎萬強離開小米閉關學習,直到2016年初才重新迴歸。

三、英雄復出已然遲暮

黎萬強離開的2015年對雷軍來說可謂焦頭爛額。年初,小米5難產,小米Note被傳銷量不佳、產線砍單;年中,紅米Note 2遭遇"屏幕門"事件;年底,又被爆出空氣淨化器質量不合格。甚至其估值也遭到了質疑,外界唱衰不斷。市場和輿論上的不利消息、友商的兇猛進攻,創業5年一路狂飆的小米首次銳氣受挫。

為了挺過這次劫難,雷軍親自出任中國區總裁,並召回了老將黎萬強。

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事後看來,外界似乎高估了黎萬強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黎萬強一手打造的小米互聯網營銷模式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向衰亡。

在黎萬強迴歸小米一年後的2016年,相對2015年,小米的出貨量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大幅減少21%。不僅將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冠軍的寶座讓給了華為,還輸給了OPPO和vivo,僅位列第四。他主要負責的小米影業代表作品寥寥,隨後也被砍掉。

近兩年來,除了為上市奔波,黎萬強鮮少出現在公眾眼中。

四、適者生存,江湖路遠

在國內搞粉絲經濟、搞社區運營、搞參與感營銷,黎萬強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

但是我們發現,中國智能手機行業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面對眾多有力競爭者,小米近年來發力線下渠道,拓展海外市場,促進技術革新,此外即將到來的5G換機潮也讓小米倍感壓力。而這時候需要全球化運營視角,印度市場、歐洲市場、抑或是未來的日本市場,都可能為小米帶來增長。

但不管是主打創新,還是市場重心的轉移,均不是黎萬強所擅長。黎萬強玩不轉了,搞國際化的王翔就上位了。

今年以來,小米已進行了至少13次組織架構或人事變動,調整的大方向始終是管理層年輕化、不斷加碼海外市場投入。

五、結語

英雄的黯然離場,總會有一些悲情色彩。

可是資本巨輪不會停下,無法給企業帶來增長,不斷被邊緣化、遠離權力中心便是遲早的事。即便是從金山時代建立起來的感情,在企業增速發展的現實面前也是最先放棄的選項。

從打造小米DNA最終到英雄遲暮,離開小米後的黎萬強,終於有了大把時間投身他所熱愛的攝影和繪畫,這對他來說也是美麗的結局。

黎萬強:小米營銷教父的滾燙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