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人、有船的郑和为何不如麦哲伦、哥伦布

15世纪末期开始了地理大发现,而开启这个时代的就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他乘船到达非洲最南端的风暴角(后改名为好望角)。随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也先后进行了航海,这些人名我们还算是比较熟悉。但是最先开始大规模航行的却不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郑和。

有钱、有人、有船的郑和为何不如麦哲伦、哥伦布

这位有名的七宝太监,在1405年到1433年,28年中,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郑和的船队规模大约在2.7万人以上,海船更是可以承载上千吨的货物,并且还有明朝皇室的财政支持,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但是最终的影响却远远不如欧洲人那几百人的几条船。

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有钱、有人、有船的郑和为何不如麦哲伦、哥伦布

首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完全是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历来自视天朝上国,当然我们的国力强盛有这样的认知也正常。所以我们的对外交流从来都不是平等的,而是一种—朝贡贸易,即你向我称臣,我赏赐给你众多的金银珠宝。从经济发展来看,这样的方式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获利,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还有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成祖朱棣为了寻找自己的侄子建文帝而支持郑和下西洋,反正就是政治目的多于经济和文化目的。

其次,哥伦布、麦哲伦等人航行时就是经济目的占主要地位,他们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渴望到东方淘金,并且对宗教的信仰也促使着他们去东方传教。欧洲到达这一时期在科技上已经赶上中国并有所超越,比如当时的中国依旧信奉天圆地方,而西方已经开始承认地圆学说。由此带来的就是天文学和地理学的进步,不管它们的进步是因为什么,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前进确确实实为航海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有钱、有人、有船的郑和为何不如麦哲伦、哥伦布

所以说,郑和占据了诸多优势却没有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目的,而麦哲伦、哥伦布等人虽然客观条件较差,但是主观思想却更符合时代的潮流。其实这样一种截然不同的前进方向,归根结底还在于中西不同的经济基础也就是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