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建盞作為宋代的八大名窯之一,深受當代茶葉愛好者的喜歡。建盞的釉面呈現多種紋理,主要可以分為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等,一般來說,兔毫最為常見,而油滴較為難得,因為燒製的工藝複雜,即使燒出了油滴盞,品相也是有上下不同等級的。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油滴”這個名稱是來源於日本,“油滴”是對建盞斑紋的描述和比喻。關於“油滴”最早記載追溯到日本應永年間(1394~1427年)成書的《禪林小歌》。而我國的古籍中並沒有發現關於“油滴”一詞的任何記載,所以可以基本斷定“油滴”並不是中國所創,而是一個外來詞。“油滴盞”在如今的建盞圈中已然成為了普遍的叫法,。“油滴”一詞非常形象的表現出了釉面斑紋的特點,如沸騰的油滴一般,呈點狀分佈。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一般認為油滴銀色光澤(帶藍光更好)、有流動感、鏡面感、金屬感、邊界清晰立體、分佈適宜為上品。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油滴盞很形象的表達了盞的斑紋特點,如油滴般隨意的散落的在釉面上,點狀分佈,油滴的燒製條件難控制,對溫度的要求很高,如果溫度較低,就會導致油滴斑紋形成不了圓形,而如果溫度太高,斑點就會流成條狀,不再是油滴了,因此油滴算是建盞中較為罕見的類型了。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上品的油滴盞,油斑形態為最佳,斑紋清澈透明、大小有序排列,分佈整齊,無論是灰斑銀斑或銀藍斑,都宛若天空中的繁星點點,從不同的角度看釉面,會時而明亮時而暗淡,十分立體,彷彿置身於深邃的夜空中。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色彩上以銀色為最佳,如果帶有點藍色就更好了,但是也不是說金褐色的不好,如果銀色的光澤中增加了一些金褐色,會給人更多的層次感,但是如果覆蓋了太多的異色,就會顯得亂七八糟,不如均勻的褐色油滴來的好看,在還原氣氛的時候,對於燒製的外在條件也十分嚴苛,必須精準掌握,油滴過深或過淺都不好,如果斑紋過淺,就難以顯現出來,無法體現出油滴盞的特點和精髓,如果斑紋太深,就不能給人清澈透明的感覺了,看上去髒髒的。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還有一點從外觀上來說,必須要有金屬感和玻化感,有金屬感的油滴盞會給人閃亮的感覺,加上那個玻化感,更能吸引人的眼球,玻化感好的盞器,外觀閃動,折射能力強,鏡面效果好,從而會令人眼前一亮。除了增加美感之外,還可以作為一層保護膜,有效的保護盞器不受損。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這一隻束口油滴盞,油滴如毛筆隨意一揮,一幅上水畫映入釉面,又像熙熙攘攘的魚群向中間游去,氣壯山河。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表面有強烈的金屬感,鐵胎厚釉,放在手上十分有重量,杯口微微向外,口腹圓潤,油滴從上到下由疏至密,釉面在不同光線下呈現微微泛藍,大大小小的油滴活靈活現,在釉面流動。


小夥路邊撿的油滴盞,放在地攤無人問津,專家一看直呼:不識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