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也好,金匱之盟也罷,皆起於好事者的窺私慾而已!

宋太祖趙匡胤不到50歲突然暴斃,是得病自然死亡,是縱酒過度而亡,還是趙光義加害而亡?無人知曉,故而留下千古疑團。歷史越是有疑問,後人越津津樂道,於是就有了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的傳說。

傳說中的燭影斧聲。講的是趙匡胤病重,召其弟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趙匡胤凌晨駕崩,趙光義清晨即繼位。

燭影斧聲也好,金匱之盟也罷,皆起於好事者的窺私慾而已!

傳說中的金匱之盟。講的是杜太后病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當然這裡面還有獨傳約和三傳約的爭議。

燭影斧聲也好,金匱之盟也罷,皆起於好事者的窺私慾而已!

不管傳言是否真有其事,都已經不重要了。燭影斧聲也好,金匱之盟也罷,皆起於好事者的窺私慾而已!唯一正確的事實就是:趙匡胤死了,趙光義繼位了。這就是歷史。

趙光義繼位,是北宋的幸事。歷史選擇了強者,也是歷史的幸運。無論是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這都是他們趙家自己內部的事。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趙光義成為北宋第二個皇帝,是北宋王朝最好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講呢?

趙匡胤駕崩前後的的北宋王朝實際上是危機重重。

趙匡胤駕崩於公元976年10月。雖然平定了荊湖、後蜀、南漢。但在攻取南唐時已現疲態,十幾萬大軍耗時一年半,幾經周折,於975年底才消滅南唐。再加上北漢和吳越尚未歸順,強敵契丹一直虎視眈眈,趙匡胤此時認識到,北宋開國10餘年,一直對外用兵,實際上已經人乏馬困,國勢兇險。再加上杯酒釋兵權後,很多戰役都是靠自己御駕親征,身體也已經大不如前。北宋外表看似強大,實際上也危機重重。天下雖然即將一統,但遠遠沒有天下歸心。

五代十國以來朝代更迭頻繁,歷史的教訓就在眼前。

自五代十國以來,藩鎮割據造成皇權旁落,短期政權和短命王朝層出不窮,天下四分五裂,小國林立,皇帝眼花繚亂地換來換去,長期戰亂不止,百姓流離失所。趙匡胤就身處這個時代,連他的皇位也是靠黃袍加身得來的,歷史的教訓,他應該比誰都深刻:皇帝孱弱就會導致皇權旁落,皇權旁落就會導致國家分崩離析,大宋需要強力的領導者,也需要強力的接班人。

兒子兄弟當中趙光義經受過戰火洗禮,能力最為優秀。

趙匡胤的兒子共有四個,趙德秀、趙德林已經先他而去,趙德昭和趙德芳尚在。趙匡胤兄弟也有四個,趙匡濟、趙光贊早亡,還剩趙光義和趙延美。我們把趙光義、趙延美、趙德昭、趙德芳四人進行對比,趙光義無疑能力最強、閱歷最為豐富。在趙匡胤黃袍加身時,趙光義就是忠實的擁簇者,且能征善戰、年富力強、能力出眾。還有一個情況也讓人不解,趙德昭當時已經25歲了,作為在皇長子卻沒有封王,更沒有被立為太子,而趙光義很早便封為晉王。

燭影斧聲也好,金匱之盟也罷,皆起於好事者的窺私慾而已!

趙匡胤到底要傳位給誰?沒人知道,所有人都沒有在場的證據。而趙光義是不是名正言順繼承皇位?只有趙光義一人知道。後世之人為什麼議論紛紛,那是因為裡面有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講得繪聲繪色,每一個聽故事的人都能聽得津津有味。

而歷史是嚴肅的,鐵的事實就是趙光義當了皇帝。趙光義也無疑是最強的接棒手,這對歷史來說是何其幸運的!他接過大宋王朝的江山,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繼續開疆擴土,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亂象,天下復歸一統。同時他積極發展生產,擴大開科取士,尊重文臣諫官,北宋也在他的手上即將迎來雍容雅量、豁達開明、文采飛揚、繁華富庶的高光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