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一定會成為癌症的“終結者”,你的看法是什麼?


上一篇文章免疫治療究竟是騙局,還是癌症患者的救星?聽聽張明徽教授怎麼說(點擊藍字即可跳轉該文章)中說到:

NKT細胞是疫系統中的“特種兵”,它雖然數量少、體積小,但它的系統完善,本領強大,是腫瘤的超級剋星。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舉個形象的例子,癌症治療就像打仗一樣,是需要有作戰戰略,一般來說可以將手術比喻作戰前鋒;化療、放療則做中軍;而免疫治療則是殿後部隊。所以制定有效戰略,才能掌握癌症治療的主動權。

制定有效戰略,掌握癌症治療的主動權

癌症治療戰略並不是主觀推論,而是基於對東西方腫瘤免疫治療治療思路差異的思考上提出的。以日本和美國針對CIK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為例:日本有一篇關於CIK細胞療法的研究綜述,文章總結了500例CIK細胞療法的療效分析,其平均顯效率在30%左右,與PD-1抗體藥物類似。這裡看似有一個矛盾,(前一篇文章提到美國針對CIK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結果並不理想)與日本的研究推論恰好相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免疫治療一定會成為癌症的“終結者”,你的看法是什麼?

但是,癌症治療我們不能只看結論,而要追溯日美在腫瘤免疫治療臨床研究方面的方式上是否有差異。美國的思維是先把所有的傳統治療方法如放療、化療全部試一遍,全都失效的情況下再嘗試免疫療法;東方則是強調辯證治療,強調個體差異,根據具體情況讓免疫療法在最佳治療時機介入。按照西方的思維,在各種療法均告失敗的情況下再介入CIK細胞療法,這時腫瘤可能已經長到饅頭般大小了,CIK細胞療法基本也是無效的;但是東方思維是在其他療法先期有效的情況下,配合使用CIK細胞療法的話,也許會收穫較好的治療效果。

癌症治療思路,就跟日本的CIK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方式異曲同工,但是更為具體。手術做前鋒;化療、放療做中軍;免疫治療做殿後部隊只是戰略綱要,要知道每個癌症患者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機體差異也很大,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腫瘤病灶較小的話,也可以讓放療做先鋒;如果靶向藥適用的話,那就只吃藥就可以。

但不管是什麼情況,免疫治療一定都是殿後部隊。原因是基於現在的檢查設備,當我們發現腫瘤的時候,它至少已經長到0.5公分大了。在0.5公分的腫瘤中,癌細胞的數量大概有幾十億,如果是晚期腫瘤的話,癌細胞可能有幾百億、幾千億,甚至上萬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儘可能選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把它幹掉,而不能上來就採用免疫治療。這是由於免疫治療的技術目前還有很大的侷限性,特別是免疫過繼回輸,一次最多隻能向機體內輸入百億級的免疫細胞,它們肯定無力對抗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癌細胞。但是如果利用手術或放化療的手段大幅減少癌細胞的數量,百億級的免疫細胞就可能把控局面。

免疫治療一定會成為癌症的“終結者”,你的看法是什麼?

使用免疫療法治療癌症,除了要把控治療的介入時機,還需要判斷免疫細胞能否接觸到腫瘤。任何一種藥物進入人體,都有它集中區域,由於血流的規律,最容易到達的區域是肺和肝,免疫細胞也不例外,因此免疫療法針對肺癌和肝癌的治療效果比較好。如果是腦癌和骨癌,張明徽博士不建議採用免疫療法治療,因為免疫細胞很難到達這些部位。

最後必須要說明的是,癌症的免疫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戰役,要根據戰況隨時調整戰略佈局,醫生要對用藥的頻次和每次的藥量有一個好的判斷,才可能會有好的效果。所以希望癌症病人在面對是否選擇免疫療法治病時,不要心急,也不要偏聽、偏信,一定要在理性認知的基礎上做判斷。

免疫治療,癌症的“終結者”

癌症是一種惡性疾病,摧殘著病人的身體,奪走病人的生命。但是隨著人類對癌症認知的不斷加深,對免疫系統研究的不斷髮展,在未來我們可以有效地綜合運用多種癌症治療手段,特別是配合使用多種免疫療法作為“終結者”,控制癌症的復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癌症是可以被攻克的。


本文根據2016年5月31日 中國數字科技館《專訪 | 清華專家張明徽:癌症的“終結者”一定是免疫治療》採訪稿改編整理,文章原作者:中國數字科技館盧冉、趙錚


張明徽教授為你準備了50+癌症案例分析、圈內答疑諮詢、抗癌故事、第一手科研進展等多重禮物送給圈友,歡迎大家入圈探討,互相助力攻克抗癌難關!點擊下方卡片即可進入張教授的癌症科普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