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

宦官外戚兩大集團,把持朝政。在兩大集團的火拼中,大將軍何進,為了藉助外力誅殺宦官,聽取了袁紹的建議,招當時軍事實力強大的西涼軍閥董卓進軍洛陽。

公元189年,董卓率軍入京。是時,朝廷一片混亂。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在火拼中,兩敗俱傷。何進被宦官張讓等人所殺,十常寺袁紹所誅。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中,董卓乘機獨攬大權,廢少帝,立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城燒殺搶掠,無所不為。

袁紹引狼入室,開啟了東漢的亂世。公元190年,袁紹在關東,率先舉起討伐董卓的義旗。他憑著“

四世三公”之後的顯赫背景,成為了討伐董卓聯軍的盟主

董卓寡不敵眾,退避三舍。公元190年,董卓挾持天子,遷都長安。為了籌足遷都之費用,他命令部下,在離開洛陽前,在城內大肆搶劫殺害富人;焚燬二百里之內的宮殿、官府、民宅。又令部下挖墳掘墓,盜其金銀珠寶。皇家陵園,平民墳墓,概莫等免。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遷都長安後,董卓覺得物資還是十分短缺。於是動用了金融手段,鑄造了大量的小錢,來緩解資金的短缺。

《獻帝記》記載,董卓於初平元年(190年),為了獵取鑄造小錢的銅材,採取了兩種辦法一是毀掉五銖錢;二是毀掉長安的銅人、銅馬。想那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後,為了防止天下再次陷入戰亂,把所有的民間兵器收回,鑄成了十二尊銅人。那些銅人,個個都是“巨人”:身高五尺,足長六尺,各重二十四萬斤。秦朝的衡制,1斤約為現在公制的256克。算下來,每尊銅人,約合現在的六十一噸。董卓的鑄錢,每枚僅重1克左右。1尊銅人,便可鑄造6100萬枚左右的小錢。董卓鑄造了大量的小錢、惡錢,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用董卓的50萬枚小錢,才能買到1斛穀子。最要命的是糧食十分緊缺,有的軍隊曾多日斷糧。

袁紹的軍隊斷糧後,靠桑葚充飢,袁術的軍隊斷糧後,靠蚌蛤度日。無休止的戰亂,嚴重地破壞了生產力;而董卓鑄造的小錢,又使得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呈幾何級的暴漲。

廣義的三國時期,史學家一般以公元184年的“黃巾之亂”開始,到公元220年的曹魏代漢為止。因此,學習、討論三國時期的錢幣,首先就要提到董卓鑄造的鵝眼錢

一、董卓鑄錢

董卓的鑄錢,徑小、體薄、重量輕,世人稱之為“鵝眼錢”。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無文小錢。無郭無輪,穿寬肉少。外形粗略,極不規整(見下圖):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第二種,五銖錢。錢面書“五銖”二字。有的有郭,但輪廓浮淺,似有若無。有的有文無郭(見下圖):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二、劉備鑄錢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攻取成都。地處

“天府之國”的劉備,以軍用不足為由,開爐鼓鑄造了幾種虛值大錢。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一)直百五銖 《零陵先賢傳》記載:“劉備拔成都,軍用不足。劉甚憂之。劉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價。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劉備鑄造虛值大錢“直百五銖”,實際上是變相地攫取百姓的錢財。

直百五銖的鑄造不夠精緻。形制和東漢五銖相類似,有外輪內郭。銅錢多,鐵錢極少。錢文為篆書,“五銖”二字瘦長,“直百”二字寬矮。分為兩種。一種背鑄“為”字,是記鑄地名,為益州犍為郡所鑄,後世稱之為“犍為五銖”另一種,或背鑄或背刻陰文和文飾,或背鑄陽文。背文均為筆劃少的字,如"工”、“王”、“田”、““七”“、“十三”等字。這些背文,可能是記爐別的。後期所鑄的直百五銖錢的重量,和東漢五銖的重量差不多,多為3克左右,卻要當東漢五銖100枚使用。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二)、直百 錢文為“直百”的錢幣,其實就是“直百五銖”的省文。據《古泉叢話》“此所謂直百,即直百五銖。”仍是以一枚直百錢,當東漢五銖百枚使用。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三)、傳形五銖 劉備鑄造的錢幣中,有一種為“傳形五銖”。所謂“傳形”,又稱“左讀”,是指錢文左右易位(見下圖)。傳形五銖的鑄造量很少。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三、曹魏錢幣 《三國志 魏志》記載:“明帝太和元年夏四月乙亥,行鑄五銖錢。”即公元227年,明帝曹睿登基後,對幣制進行了改革。廢除了曹丕

執政時期,以谷、帛為貨幣的金融制度,復鑄五銖錢。曹魏的五銖錢中,有種四柱五銖,較為稀少(見下圖):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四、孫吳錢幣 孫吳地處江南,佔有地利。其地物產豐富,百姓生活尚可。

孫權為了盤剝百姓,鑄造了錢文為“大泉”的系列虛值大錢。嘉禾五年(236年)春,鑄造大泉五百;赤烏元年(238年),鑄造大泉當千;後又鑄“大泉二千”“大泉五千”東吳孫權鑄“大泉”——“大泉二千”賞析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董卓青蚨,小如鵝眼;吳蜀錢幣,當值百千——三國錢幣略談

上述的三國錢幣中,董卓的鵝眼錢既為小錢,也是惡錢。當時鑄量雖多,但在後來的戰亂中,散失了許多。因此,存世量並不多。劉備鑄造的錢幣中,鐵質

的直百五銖和傳形五銖最少。孫權鑄造的“大泉”系列錢幣,大泉二千稀少。大泉五千存世極罕,為“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著名的錢幣收藏大家丁福保先生的著作中雲:傳世只有二品。程文龍、戴褒庭各藏一品。程文龍先生於1943年病逝,戴褒庭先生於1976年作古。程文龍先生去世後,他所收藏的那枚大泉五千,傳給了他的兒子程宗進。後被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上海市工商聯執行委員沈子槎先生買下,於1959年,捐獻給了中國歷史博物館;戴褒庭先生收藏的那一枚,後轉至陳仁濤
先生收藏。1955年,被中國歷史博物館購入。我們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見到的那兩枚大泉五千錢幣,正是丁福保先生說說的“傳世只有二品”的那兩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