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儿子,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改一制度,为大明埋下祸根

朱元璋是个大名鼎鼎的“工作狂”,从小的艰苦生活也让他对当官的都不太信任。自己当了皇帝以后,事事亲力亲为,勤奋工作,希望把权力全部攥在自己手中。隐忍谋划多年,通过胡惟庸案彻底废除丞相制度。自此开始,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再一次达到巅峰。

朱棣儿子,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改一制度,为大明埋下祸根

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以后,虽然同样一副工作狂的样子,但比起老爹还是差了一点。管理偌大一个帝国,行政事务还是很多的,朱棣虽然体力不错,但经常御驾亲征,政务做不完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朱棣创造性的把过去丞相决策、议政、行政的权力一分为三,组建内阁参与议政,六部执行行政权力,决策归皇帝。

为了防止内阁权力做大,规定了内阁品级只有五品,在王公权贵遍地走的京城,这真就是个芝麻官儿。明摆着就是把内阁当个顾问团用,没有实职的五品官,浪上天去也翻不起多大波。在明成祖朱棣这个牛逼的帝国操盘手手中,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国家每一个角落。

朱棣儿子,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改一制度,为大明埋下祸根

公元1424年秋,朱棣在御驾亲征北漠的路上病逝,待业了几十年的太子朱高炽终于熬出头,当上了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年号,把老子的永乐改成了洪熙。这是一件极其不同寻常的行为,新皇登基的当年是不能更改年号的,需要沿用老爹的年号,等过了春节就可以更改成自己的年号了。

新皇登基根基未稳,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对先皇的尊重,一般都要平稳的度过这个过渡期,等到过了年才修改年号。在这期间老老实实的延承先皇制度,慢慢走出先皇的影子。朱棣是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1424年7月病逝,朱高炽9月登基,需要等到1525年才可以改年号为洪熙。但朱高炽登基的时候,立即就修改了年号,这几十年来真不知道对老爹朱棣积压了多重的怨念,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朱棣儿子,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改一制度,为大明埋下祸根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朱高炽做太子之时也的确受到了很多诽谤,尤其是来自于弟弟朱高煦的攻击,好在有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的帮扶才始终稳坐太子之位。朱高炽登基后立即启用三杨,组建了大明历史上的最强内阁之一,“三杨”内阁。朱高炽对这个新内阁是十分信任的,也赋予了极大的权力。

三杨内阁虽然得宠,但明成祖朱棣早已定下规矩,内阁自身品秩为五品。受到这个制约,虽然身负皇帝的信任,但面对二品级别的六部老大,实在是指挥不动。还是只能当个顾问的命,无法左右朝政,权力受到很大制约。然而朱高炽对三杨是非常信任和依赖的,登基就立即改了年号了,现在要是再贸然修改祖制,只怕会被天下士子骂死不可。

朱棣儿子,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改一制度,为大明埋下祸根

但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只要有决心,也总会有办法的。祖制不可擅改,朱高炽就巧妙的找到了一个迂回的办法。内阁品秩不能更改,那就让内阁兼职好了,给内阁成员一人找了个三品的兼职。从此开始,内阁就不再是个单纯的顾问团,成了另一个权力中心。这套兼职制度,一直延续到大明灭亡,后期甚至内阁直接兼职六部老大。被朱棣一分为三的决策、议政、行政权力,后两项经常被内阁强势控制。

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但这套兼职制度却不曾随朱高炽消失,成了明朝之后200余年的惯例。没过多久,后来的皇帝就发现了不妙,这个内阁变得太强大了。单枪匹马的皇帝,慢慢已经有些斗不过内阁了,权力的天平开始发生了倾斜。

朱棣儿子,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改一制度,为大明埋下祸根

没有哪一个皇帝是甘愿被文官集团架空的,为了重新维持权力平衡,开始启用太监站在自己一边,与内阁进行权力的拔河比赛。致使大明成为权臣和大太监的舞台,皇帝段位稍有不足,要么如武宗那样耍宝似的怒吼,“我要自由”,要么如万历在沉默中无声的抗争。强大的大明帝国,在内阁党争和大太监的祸害中渐渐没落,可以说,在朱高炽创造性的搞出兼职内阁开始,祸根就已经埋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