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廣西,自秦始皇開設三郡以來,就正式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然而此後的一千餘年,中原對廣西的瞭解非常淺薄。鐘山川靈秀、甲天下風景的八桂大地,在古代卻長期被誤以為是瘴癘遍地的蠻荒之地呢。直到南宋期間,一部奇書《嶺外代答》才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廣西,千年之後,被譽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這本書的作者是曾經在廣西為官多年的溫州人周去非。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周去非出生在浙江永嘉(溫州)的一戶書香世家,29歲時他在科舉中考上了進士,早年的仕途已不可考。1172年周去非被派往欽州擔任教授。(小編來科普下:此教授與現今的教授不同,當時可是一個官職,相當於現在一個地級市的教育局長哦!!!!)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到嶺南,去欽州,周去非難免心懷忐忑。他在筆記中記載“餘始至欽,已見北門眾逐虎”。 大白天在城門捉老虎,民風彪悍的欽州讓周去非大開眼界,更讓他驚奇的是,這裡竟然已經是“天涯”。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清代之前,“天涯海角”並不在海南島,而是在廣西的欽州和廉州(合浦)。天涯與海角,說明這裡已經是當時宋王朝陸地疆域的極邊。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如果周去非沒有在乾道九年(1173年)遇到范成大,他也許就在欽州度過平平淡淡的幾年,然而,范成大給了他一個更深入瞭解廣西的機會。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范成大,是誰呢?他可是南宋文壇的“扛把子”!與陸游、楊萬里齊名,時任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兼靜江知府。他很欣賞周去非的才華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周去非在桂林相繼擔任了古縣(今永福縣)縣尉、靈川知縣等官職,他細心觀察廣西的民俗風情,到山寨中與民眾瞭解情況,處事公正而嚴謹,深得眾望。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在桂林龍隱洞的碑林中,還鐫刻著一幅周去非攜友同遊的碑文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幾年後,范成大離開廣西到四川任職,在坐船的途中,他寫下了《桂海虞衡志》。把他在廣西任職的這一年的所見所聞,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這本書對周去非《嶺外代答》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此時的周去非在哪裡呢?

他又回到了欽州。

因為欽州知府,是名將岳飛的第三子嶽霖,他在欽州大興教育,極力邀請周去非擔任教授。這一次周去非又有一個新的愛好——瞭解海貿。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12世紀的欽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朝廷所設的欽州博易場,是宋朝與安南(今越南)商品貿易中心。繁盛的宋代海上絲綢之路,在《嶺外代答》之前的古籍中只記錄了二十多個國家,而在此書之中,就提到了四十個以上的國家。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其中有一個名為“木蘭皮國”的大國,在之前的古籍中沒有任何記載。

木蘭皮國在“大食國發舟正西涉海一百日而至……其國相傳又陸行二百程(約2萬里)”。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經過當代學者考證,木蘭皮國是曾經雄踞北非和西班牙南部的穆拉比特王朝(首都今摩洛哥境內),周去非的記載,證實了宋代海上絲路的最遠端一度到達伊比利亞半島。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淳熙四年(1177年),周去非接到調命,回家鄉浙江任職,但新的煩惱也接踵而來——在紹興,來訪客人絡繹不絕,大多是為了一件事:打聽廣西的情況。對這樣的應酬感到疲倦的周去非,萌生了寫書的想法。“(嶺南之事)有復問僕(自稱),用以代答”,因而將此書命名為《嶺外代答》。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經過一年多的潛心創作,《嶺外代答》終於在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寫成,分為十卷、二十門、二百九十餘條,書中全面而翔實地記載了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少數民族生活習俗、地理、古蹟、財政、商業等情況。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上巳日,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為飛駝。”這一段記載壯族“三月三”歌圩裡拋繡球對歌盛況的文字,出自《嶺外代答》,也是現存史籍中對“三月三”歌圩最早的文字記載。

然而,如此翔實珍貴的史籍著作卻不得人重視。當時的人們認為它頂多只能算是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的註釋本,斷定沒有刻印的價值。立德、立功、立言,是士大夫人生的高層次境界,周去非著作《嶺外代答》,明顯帶有“立言”的成分,但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玩笑。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飽受打擊的周去非,晚年縱情于山水之間,以自得其樂,於1189年病終於永嘉(溫州),終年55歲。他的心血之作《嶺外代答》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收藏家之間流傳,雖然一度選入《永樂大典》,始終得不到重視。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直到六百年後,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令修撰《四庫全書》,修書官員從《永樂大典》中抄出此書,塵封六百年的《嶺外代答》,從此重見天日。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嶺外代答》也因多學科、深層次、豐富而珍貴的史料記載而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不但唐代和宋代相關的一些筆記著作不能和《嶺外代答》相比,就是此後元明清三代也很難找到能夠與《嶺外代答》相提並論的同類著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一個充滿熱愛的生命,與一片豐盈壯麗的土地相遇,凝結成了穿越時空的傳奇。周去非以半生心血寫就的《嶺外代答》,揭開了長久以來蒙在廣西頭上的神秘面紗,讓世人一窺八桂大地的壯美與旖旎,從此嶺外風霜,不再是絕途。

週六21:20,廣西衛視播出的《廣西故事——嶺外代答 志傳八桂》

這部奇書塵封600年後收入《四庫全書》,被稱為“廣西地方古文獻中的壓卷之作”

廣西廣播電視臺

播出頻道 播出時間

廣西衛視 每週六21:20

廣西綜藝旅遊 每週三22:00

廣西國際 每週日21:00

廣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同步播出並點播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