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神話傳說生活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為鱗蟲之長,司掌行雲布雨,是風和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徵祥瑞。龍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
龍作為中國傳統的祥瑞圖騰,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來源於黃帝時代的傳說。相傳,黃帝在戰敗蚩尤統一中原後,它的標誌兼取並融合了被吞併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標誌性圖案。如鳥的標誌圖案、馬的標誌圖案、鹿的標誌圖案、蛇的標誌圖案、牛的標誌圖案、魚的標誌圖案等。最後拼合成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龍”,一種虛擬的綜合性神靈。後來,“龍”的形象開始出現於各種圖案之中,並逐漸成了帝王的符瑞。相傳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龍”而生,黃帝是附寶感“北斗”而生,堯帝是慶都感“赤龍”而生,始祖是龍繁衍的後代,因此,中華民族的子孫便是“龍的傳人”了。
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來源於鱷魚,一說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聯盟,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
在中國,龍經歷了四個較大的發展階段:圖騰崇拜階段、神靈崇拜階段、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相結合的階段、佛教娜迦龍崇拜與中國龍崇拜相結合的階段。
在圖騰崇拜階段,中國遠古的某些部落把龍視為圖騰,作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標誌。根據歷史文獻資料和有關傳說,龍(原形為蛇)原為伏羲氏族的圖騰,後來成為太虔(太昊)部落的圖騰。太極部落是龍圖騰崇拜最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靈崇拜階段,農牧業逐漸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發展,從較為單一的圖騰崇拜過渡到多神崇拜。龍圖騰崇拜也發展為龍神崇拜。人們把龍神化,奉龍為水神、虹神。
龍被神化後,又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商周時期,龍紋正式作為天子紋章與權力象徵。這時候的商周天子懸掛九龍龍旗,並且穿著龍袍祭祀先王。秦漢時期,中國大統一,要求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龍崇拜進一步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帝王把自己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或龍神之子,或把自己說成是受龍神保護的人,藉助龍樹立威信,獲得人們普遍的信任和支持。這樣,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對中國龍文化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龍的爪子:
在中國,自古以來龍就被視為人君的象徵。天子的臉稱作“龍顏”,天子的車稱作“龍駕”,天子的衣裳稱作“袞龍衣”。袞龍衣實際上就繡有龍的圖案。但到唐代為止,龍的圖案似乎還沒有隻被天子一個人所獨佔。
可是到了宋代,確立了天子的權力獨裁,政府第一次頒佈禁令,不許民眾隨便使用龍的圖案。據說,這是北宋末期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的法令。不過在朝臣之中,也特別允許一些重臣可以使用龍的圖案,但他們的龍是降龍,飛龍的圖案除了天子以外,任何人都禁止使用。而天子的龍則是二角五爪,即長有兩隻角與五根爪的龍。龍的這一形象,大概就是在這一時期前後確定的。
但是,完全禁用像龍這樣在民間自古以來就喜聞樂見的圖案,如果嚴格執行這條禁令的話,會無意中在無謂的地方上引起政府與民眾的摩擦。大概實際上政府方面也是酌情處理,只要不是二角五爪龍的圖案,就裝作視而不見吧。宋代之後的元代,在法令上開始有明文規定,民間禁用的龍只是二角五爪龍。
我們通過文物來看看各個朝代龍的爪子有什麼區別:
早期龍一般無足或者是簡單的像魚鰭一樣的“足”,例如卷草龍、夔龍等,圖案或造型均比較簡單,沒有足,也就不存在幾爪的問題,這些是龍的雛形,比較接近軟體爬行動物,還沒有太多的含義。
戰國玉龍【無爪】
一 .唐代
唐代的器物,都有著一股子“唐味”,什麼是唐味?就是大唐盛世的味道,空氣裡都是張揚的大氣,就龍來說,若以何家村窖藏為藍本,則大都是四腿三爪。
1.唐代青龍紋磚【三爪龍】
2.唐代鎏金鐵芯銅龍【三爪龍】
3.唐代赤金走龍【無爪】
二:宋代
宋代時期的龍紋立體感強,龍的細節往往都能表現出來,但兩條邊線比唐代的邊線雕得粗。龍腿很長,尤其是後腿,曲折度大,可看起來顯得無勁,不像唐代的那樣有力;宋代龍腿的關節處常有鉤形腿毛,也有呈飄浮狀並長於唐代的腿毛;在小腿部位有短陰線表示腿上的汗毛,爪子一般是3個或4個。宋代龍紋的尾巴盡頭處有少數出現了好像火焰一樣的裝飾物。
北宋哲宗年間,朝廷開始不允許民眾隨便用龍,重臣可以,但只能是降龍,不能是升龍。
1.宋代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三爪龍】
2.宋代龍形玉佩【三爪龍】
3.宋代磁州窯黑剔龍紋梅瓶【三爪龍】
4.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龍紋盞【四爪龍】
4.遼代三彩劃花龍紋盤【三爪龍】
三:元代
元代開始則徹底把龍變成了皇家用制,非皇家穿龍鳳紋要判刑,那麼,龍長啥樣子呢?官方解釋是:五爪二角的,是龍。元代的龍普遍顯得兇猛些,霸氣外露。
元代龍紋:頭小、身軀長,形體常被繪作細脖、細腿、細爪和細尾,體態輕盈,屈軀蟠舞,給人一種“昂首舉爪、遨遊在天”的感覺。
具體特徵:光頭無發或腦脖處飄1-3綹長髮;睫毛現象不明顯;上頜部少見有雙須;爪子以3趾、4趾居多,少量5趾;多鱗片紋。
1.元代景德鎮窯藍釉白龍紋盤【三爪龍】
2.元代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四爪龍】
3.元代紅釉印、劃花雲龍紋盤【五爪龍】
4.元代釉裡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三爪龍】
5.元代青花龍紋高足碗【三爪龍】
6.元代玉坐龍【三爪龍】
四:明代
明代龍紋及造型粗壯,威武生猛bai,龍首魁梧,有怒髮衝冠之氣勢。du龍趾呈三zhi角形,略微內彎,鋒利剛勁。明中期時龍首扁長,上唇呈如意狀,龍爪緊靠呈風車狀。
明晚期時,仍以游龍居多,龍的頭部略圓,鬃毛成蓬,有上衝之勢。這時的龍型上顎端肌肉高高突起,呈如意狀,形如豬嘴,人稱“豬嘴龍”。
明代龍紋四爪五爪皆有。
1.明宣德青花地拔白雲龍紋高足碗 【五爪龍】
2.明正德正德款青花加彩海水雲龍紋碗【五爪龍】
3.明弘治青花礬紅彩雲龍紋碗【五爪龍】
4.明成化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五爪龍】
5.明嘉靖五彩龍穿蓮池紋繡墩【五爪龍】
6.明萬曆款青花五彩團龍紋花觚【五爪龍】
五:清代
明、清兩代是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主要採用釉上、釉下彩繪方法,亦有印花、刻劃等工藝。龍的體態有較多變化,常見有云龍、戲珠龍、海水龍、螭龍、行龍、立龍、正面龍、側面龍、夔龍等。之前介紹過明代瓷器上龍紋紋飾特點,今天介紹清代瓷器上的龍紋紋飾特點,清代龍紋其造型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清初早期的龍紋形象略有明末的遺風,康熙、雍正、乾隆時,龍紋發生較大變化,龍首較之前“豬咀”明顯縮小,鬍鬚變化,龍眼,康熙時略長形,雍乾後則顯圓,清代早期龍紋整體形象強悍,昂昂上升之態,一派盛世景象。中晚期清代龍紋瓷器有形無力之意,無精打采之態。
清代龍紋多為五爪
1.清康熙鬥彩紅龍鳳蓋罐【五爪龍】
2.清康熙黃地紅彩二龍趕珠紋碗【五爪龍】
3.清雍正款琺琅彩黃地雲龍紋碗【五爪龍】
4.清乾隆松石綠釉刻花龍紋燈籠式尊【五爪龍】
5.清嘉慶“懋勤殿”款龍紋印盒【三爪龍】
6.清嘉慶黃地粉彩龍鳳穿花紋梅瓶【五爪龍】
7.清光緒儲秀宮制款藍地黃彩雲龍紋大盤【五爪龍】
8.清宣統款白地礬紅彩雲龍紋盅【五爪龍】
9.清雍正明黃色彩雲金龍紋妝花紗男夾龍袍【五爪龍】
10.清乾隆香色緙絲金龍夾龍袍【五爪龍】
關於龍爪,大家有什麼不同見解嗎?歡迎評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