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建國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工人都擁有極高的地位。當時有大量的國有企業,能夠成為工人,那是很多人從小的夢想。因為工人老了有社保,在社會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劉歡老師那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從頭再來》,唱的就是90年代中末期出現的下崗潮。這首歌是他為了鼓舞那些被迫下崗的國企工人所作。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都實行計劃經濟,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都是國有的,因此招募了很多的工人。很多人的大半生,都是在車間裡度過的。那麼,為什麼在90年代,這些國有企業會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呢?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首先,國企未改革之前,企業的管理十分繁瑣。大大小小的領導很多,又無法同時抽調那麼多人去監管他們。因此,那種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欺上瞞下或者相互勾結的現象十分常見。他們會利用職權,偷偷地賣掉廠子裡的產品導致引發虧空。

其次,有很多領導們都會鑽空子,想方設法利用監管不力的漏洞,貪贓枉法不停的為自己攫取利益。久而久之國企就會陷入債務危機,自是無法再繼續運用下去。倘若還維持著其正常運轉,那將是個無底洞,投入多少錢就會虧掉多少。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再次,國企改革以前領導太多,他們很難形成一股合力。比如同樣的一件事,這件領導覺得應該如此,那件領導又覺得該那樣。在這些人的爭執當中,絕佳的機會就會白白流失,國企的運轉會陷入僵局。

這些情況並不是只在個別地區,個別國企中出現而是大都如此。國家的補貼就算再多,也無濟於事就像無底洞一樣填入其中。

還有一點國企的福利和待遇都很好,像職工醫院,工人子弟學校還有電影院以及食堂,宿舍等等都需要大規模的投入。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還需要為大量的工人們繳納社保,保證其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當企業入不敷出拿不出這份錢的時候,國家就必須要拆了東牆補西牆,如此一來很容易造成財政赤字。1992年改革開放以後,私企如同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還有很多的外資企業入駐。

國企壟斷慣了市場,根本沒有辦法及時地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它們體積龐大又沒有任何的競爭力,就像雞肋一樣棄之可惜,食而無味。同時私企都是以賺錢為目的,它們沒有國企那麼大的負擔可以只為了追名逐利而發展。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那些常年虧損的國企,自然會被市場所淘汰。那麼,接下來面臨著的就是失業潮。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二)、看成敗,人生豪邁

那些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國有企業,總不能一直靠著國家的補貼過活。因此,國有企業改革這件事情勢在必行。工廠裡的那些工人,大都只有小學初中文化水平,大學文憑者都少之又少。同時,他們常年在車間裡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在車間裡沒有爾虞我詐,就只有濃厚的工友情即使出了工廠的大門,別人問起也會驕傲地說自己是某某廠的工人,大家都會向其投來豔羨的目光。

在那些工人的心裡,廠子,車間就是他們的天下。很多人都打算著一輩子就這麼過去,等到退休的那天就算熬出頭了。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反正有養老保險也有醫療保險,吃喝不愁說不定還能給子女們留下一些財富。因此,國有企業改革對於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場極大的災難。他們被迫輾轉到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社會,放下自己曾經的那份高傲,甚至連保險都需要自己繳納。

國有企業有很多宣佈破產重組而後由個人或者大型民企收購過來,即使可以倖免於難的也都會進行一定規模的裁員。工人們和此前的待遇可謂是天壤之別,國家一下子就出現了很多的待業青年,待業中年。他們必須自食其力,憑藉著自己的本事過活。

從此再也沒有什麼鐵飯碗,技術不過關那就只能下苦力。當年那些下崗的員工,都去從事什麼職業了呢?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三)、為了溫飽而不停奔波

原本高高在上的領導,大都不用為這些事情發愁。他們有的調撥到了其他的國有企業,也有的提前內定好誰來接手這個破產的國有企業,雙方約定要讓領導們拿走多少多少的股份或者能繼續在廠子裡擔任機要職務。

像那些技術工種,也會很幸運。他們術業有專攻,還有多年的經驗對廠子也很有感情,因此大都會被繼續錄用下去。反正找誰也是找,有現成的技術人員在這還何必要多此一舉的去社會上招募人才。當然,也有很多的普通工種可以留在廠子裡。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他們的待遇肯定要比以前低很多,自由度也沒有那麼高了,社會地位自然也相應的下降許多。像那些家裡有些背景或者有些財富積累亦或者本人很有闖勁的員工,就開始下海創業。

其實那個年代做買賣比現在容易得多,最起碼維持正常的溫飽那都不成問題。因此,也有一部分人搖身一變自己成了老闆。

這些都是極少數的,很多人終究是難逃平凡的命運。他們沒有學歷又沒有技術,一時之間還難以適應社會的變遷。因此,就只能跑到小微企業裡去給人打工。遇到那些繳納社保的企業還好,如若遇不到那就只能自掏腰包。

90年代中末期,國有企業為什麼紛紛宣佈破產重組,出現下崗潮?

工人每年賺的就少之又少,到頭來還得再拿出來繳社保,一家人過得可以說是緊緊巴巴。

當年劉歡的《從頭再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下崗工人們進入了迷茫期,無法短時間內找準自己的定位,這首歌就是希望能給予其鼓舞,讓他們不要灰心喪氣,相信生活還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