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名将,雁门关一战声名远扬,为何最终战死沙场?

杨家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千百年来杨氏一门满是忠烈的故事被编成了戏曲或是电视剧在人群中流传。人们记忆最深刻的或许是穆桂英53岁再挂帅,又或许是杨家五世请缨齐出征。然而上述的挂帅与出征两件事情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杨家故事里只有杨继业战死沙场较为符合历史。那么历史上的北宋名将、雁门关一战声名远扬的大将军为何会死在战场上?

他是北宋名将,雁门关一战声名远扬,为何最终战死沙场?

杨继业本名叫做杨业,继业是戏文中的称呼。他的父亲杨信是后汉高官,拥有一身好武艺,身为长子的杨业也学有所成并誓死为后汉效忠。北宋建立之后杨业曾经劝汉主投降大宋,但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反对。虽一心向往大宋但他并没有因此背叛后汉,而是一如既往的为北汉王朝效忠。太宗征讨太原的时候曾派人去招降杨业,此时的他深知后汉已经无路可走而后痛哭一场归宋。

归宋之后他得到了重用,太宗不仅任命他军卫大将军还让他负责边疆地区的守卫安全。太平兴国年间契丹派遣十万人马攻打大宋的雁门关,而此时的杨业手底下只有几千精兵,根本没有与契丹军队抗衡的能力。但他知道此战契丹军必定戒备松懈,于是他带领一队人马偷袭了契丹的后方。此战杨业带领士兵以一敌百,不久打的敌军溃不成军还俘虏了一个敌军贵族。

他是北宋名将,雁门关一战声名远扬,为何最终战死沙场?

雁门关大捷后杨业声名在外,契丹军只要一看到“杨”的旗帜就吓得不敢进军。这时有一些奸佞小人嫉妒他被皇帝新人便上书构陷于他,但太宗看到这样的奏折权当没看见一样,他不仅不相信奸佞的话还将这些奏折交给杨业看,意在表示自己十分信任他。几年后契丹老国王逝世,新即位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太宗觉得此时最适合攻打契丹便任命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让二人带领数万大军北征。

北征刚开始的时候宋军势如破竹,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云、应、寰、朔四州,但不久后有一路宋军受到了阻挠,他们不得不返回代州听从安排。没多久太宗让杨业等人把上述四州的百姓迁到内地,趁着这个空当契丹军又收回了寰州。宋朝将领商量对策时杨业主张先转移百姓而后再掉过头对付契丹军队。但先锋官王侁不以为意,他觉得大宋富国强兵怎会怕小小的契丹,他主张先打契丹再撤百姓,主将潘美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他是北宋名将,雁门关一战声名远扬,为何最终战死沙场?

面对主将与先锋的决策杨业苦苦哀求,他觉得此番行动必定会损兵折将便不同意他们的做法。然而其他人觉得杨业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贪生怕死他请求在诸将前面领军作战。果不出杨业所料,此战主将潘美以及先锋王侁低估了契丹的实力,没多久杨业带领的军队就被斩杀干净,他也被契丹军俘虏了过去。三日后杨业在契丹军中绝食而死,从此大宋再无神将。

他是北宋名将,雁门关一战声名远扬,为何最终战死沙场?

杨业的一生在契丹军营中画上了句号,开篇提出的有关杨业为何战死沙场的问题我们也能解决了。他之所以战死沙场一是因为主将与先锋过分轻敌,二则是因为他想证明自己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不过笔者以为致使他战死沙场的罪魁祸首还是那个先锋官王侁,如果不是他过分轻敌又说服了主将,杨业怎么会年纪轻轻的就战死沙场并且尸存异地不能魂归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