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與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承德市興隆縣交界處,有一座巨大的水庫,名叫:潘家口水庫。
潘家口水庫,周邊群峰環繞,怪石如林,這是一座由攔河大壩和兩座副壩組成的水利工程,當年,它是“引灤入津”的重要工程之一,建成的時候,還曾是華北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一眼望去,水庫煙波浩渺,周邊山清水秀,湖區內碧波萬頃,波光粼粼,兩岸峰巒疊嶂,蒼翠欲滴,很有桂林山水和三峽水庫的味道。
所以,後來,也有人稱這裡為:“塞北小桂林”,或者“塞北小三峽”。
但是,你知道嗎?就在這座水庫下,卻隱藏著一座浩大的古代工程。
一:水庫下,藏著一段500年前的明長城
話說,就在潘家口水庫之中,藏著一座浩大的古代工程——長城。
可能有人會說:你莫不是開玩笑吧?長城不是在山上嘛?怎麼會出現在水庫之中呢?
的確,一般而言,長城都會建在崇山峻嶺之間,這樣,才好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這是常識。
而這段長城,當年也確實是建在崇山峻嶺之間。
話說500多年前,大明王朝,在這裡,修建了著名的喜峰口、潘家口兩大城堡,後來,這裡成了明長城兩個重要的關隘。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裡還曾是當時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
換句話說,當年,這裡也是著名的古戰場,這段長城,也曾見證過金戈鐵馬,腥風血雨的歷史瞬間!
二:當年的明長城,為什麼又沉沒於水下?
可能會人會問:既然是如此浩大的長城,為什麼後來又沉沒於水下,成為“水下長城”呢?
其實,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話說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之間,為了保障天津市的飲用水,我國在北方,開展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引灤入津。
而這項工程,最為關鍵的兩大事項,就是要在灤河中上游,修建潘家口和大黑汀兩個水庫,然後將水引入天津市!
於是,1975年到1985年之間,在潘家口這一帶的崇山峻嶺之間,便圍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這,就是潘家口水利工程。
水庫蓄水後,由於水位超過了長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逐漸被淹沒於水中,從此,這段歷經500年滄桑的明長城,便隱身水下。
於是,便有了中國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奇觀。
其實,有關這段長城,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後期,我們還會與大家細細分享!
更多旅遊地理見聞,敬請關注頭條號:地方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