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前景未知的治病

作者:聽雨的石頭

圖片來自網絡

一次前景未知的治病

黑色的危機。

2006年起的美國次貸危機似乎打破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大的經濟危機已經離我們遠去這一說。

2007年、2008年,能源危機、糧食危機衝擊世界經濟,造成世界範圍內的通貨膨脹。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9年的華爾街金融危機——五大投行中美林、貝爾斯登易主,雷曼宣佈破產——更是加劇了全球性的經濟下滑:股指下跌,市場信心下降。。。

2009年9月18日,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加拿大、英格蘭、瑞士央行,六大央行宣佈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合計2970億美元,各國政府也紛紛採取措施,應對這場幾十年來最大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一時各區域股指回升。美國政府宣佈準備了史上最大的救市措施來拯救經濟。

這些,用一位法國經濟學家的話來說,一個生了重病的病人,體溫、呼吸等身體機能混亂,現在做的是使其體溫、呼吸穩定下來,再來採取以前未使用過的新方法治療——大意如此。。。

一次前景未知的治病

首先,我們該說說歷史。

1929年3月,赫伯特.胡佛出任美國第三十一屆總統,揚言要消除貧窮,將讓"每個家庭能在車庫裡有一輛汽車,揭開鍋就有一隻雞",殊不知,危機已經悄悄來臨。

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黑色星期四"。金融家等多方搶救。股票拋售平息了幾天。10月29日,股市再次出現拋售狂潮。到11月,紐約交易所全部有價證券的價格下跌50%,股票市場完全崩潰。1930年4月股市止跌微升,但只是迴光返照,之後股市一瀉千里,大幅下挫,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兩年。1932年中期,工業股票的平均價格跌至1929年10月的15%。華爾街股市崩潰標誌著30年代世界大蕭條的開始。

真正的原因是經濟週期的上下波動造成的。

美國失業人數從150萬人(1929年)上升到1200萬人(1932年)。

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於經濟週期,卡爾.馬克思在吸收了斯密和李嘉圖兩人見解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週期性失業現象是經濟週期的後果。

馬克思認為,繁榮和蕭條的經濟週期將表現的日益明顯,並會持續到資本主義制度崩潰。

其原因——社會生產力將超過其消費能力!

30年代,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時,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其著作《通論》中提出一些方案,包括通過政府幹預恢復充分就業。

當然,解決方案不止一種,甚至——

戰爭是一個解決方案(希特勒就是這麼做的)。

從客觀上說,不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其他方面起了什麼作用,它確確實實解決了工業化國家的失業問題,並且還帶來了生產的大幅增長。

不過,同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在社會主義工業化中,蘇聯1937年工業總產值是1928年的4.5倍,是1913年的6倍,1937年蘇聯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

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也取決於制度及捲入世界經濟有多深。

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影響了歐美及世界各地區十幾年,如果在不遠的將來——

經濟下滑,工農業總產值下降,甚至衰敗,怎麼辦?戰爭?自然恢復?

或是這一切不會發生?

前路茫茫,結果未卜。

治療手段是否有效?等待時間給人答案!

一次前景未知的治病

經濟學家凱恩斯

注:這是一篇寫於2009年的作文。今晚我從這個作文本上把這些字用鍵盤敲出來,同時瞭解到這麼多數據,觸目驚心。想起2016搜狐星圖計劃發佈會上王牧笛先生提到的產能過剩。。。雖然2009年9月18日的那一次"治療"收效卓著,十年過去了,天下太平。。。

算了,我們還是不要杞人憂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