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歲到青春期,孩子有怎樣的發展和行為?

我們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如果不留心,很難看到孩子的成長。


任何大的改變都不可能以天或以星期計,而是逐漸變化。

在翻看過去的相冊時,我們才暗暗驚訝,原來孩子的變化如此大,我們經常感嘆,孩子一下子就長大了。


成長是微妙而不易捉摸的,成長需要時間,如果我們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透視全景,我們能夠遠瞻未來的發展變化,對每個階段孩子的發展特點,心裡有譜,這樣我們就能在幫助孩子的同時懂得孩子。


我們不需要成為育兒理論研究者,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在瞭解孩子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來助力孩子成長。


耶魯大學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對數千名孩子做了四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兒童行為的發展,認為人類發展規律是有章可循的。


根據觀察,85%的孩子成長經歷很相似。孩子行為的成長曆程在和順階段與不和順階段之間來回交替,並且在內向階段與外向階段之間來回交替。

從0歲到青春期,孩子有怎樣的發展和行為?

從0歲到青春期,孩子有怎樣的發展和行為?


當我們能從宏觀上對孩子的成長脈絡有個大體的認識,我們就能好好欣賞孩子在每個階段中那些美好和奇妙之處。


在瞭解宏觀脈絡時,不生搬硬套地理解各階段的年齡規範或標準模式,而是作為參考範圍,成長脈絡是所有成長中的人類所共通的,行為上的成長和生理上的成長,有一定的規律,瞭解了這些規律,在教育孩子時,就會有更少的焦慮和迷茫。

耶魯大學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對兒童的常規成長進行了系統性的長期跟蹤與觀察。觀察孩子行為模式的成長進程,貫穿整個嬰兒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的紛繁變化。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有怎樣的發展和行為呢?


0-1歲,新生兒期,培養安全感,不可錯過的一年。信任和安全感最重要。


1-3歲,嬰兒期,調皮又惹人愛,從乖巧到對著幹。想要自己走路,不讓大人牽;想要自己吃飯,不讓大人喂;自己夠得到的東西,不要大人幫忙……經歷口欲期,探索欲極強,拆家小能手。

這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想要自主,但隨時又需要父母的保護。


4-6歲,幼兒期,語言表達能力飛速成長,6歲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玩兒。他們在玩中學習社交,假扮遊戲,開始想要像大人一樣做事,通過這種方式來體驗成年人的角色。


7-9歲,進入小學的孩子,開始對外界評價敏感,進入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不斷向外拓展,對人際關係開始感興趣,對成年人的關係也很好奇,進入“好打聽”階段。

學校和同伴對孩子的影響逐漸增強。但這個階段孩子的小圈子,很不固定。


孩子開始從對父母的依賴到依賴減少,獨立意識不斷增強。


這個階段的孩子,思考方式還是形象思維,但在我們的教學中,已經開始用抽象思維的方式來教授課程了,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在學業上有所困難,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幫助,幫孩子一起度過難關。

這個階段,孩子也會有越來越強的表達慾望,我們也可以學習一些小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親子成長 | 既培養能力,又提高成績的方法,每個家庭都可以做到。


10-12歲,獨立又自我矛盾的年齡,向青春期過度的階段

孩子的成長會沿著一定的行為模式不斷變化。和順階段之後往往也跟著不和順階段。外向階段之後往往也跟著內向階段。

當孩子從開朗突然轉向沉靜和內斂的時候。我們可以多觀察觀察。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理解孩子的自我意識。


10歲是孩子們成長螺旋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11歲左右他們開始出現青春期行為。


13-18歲,叛逆與成長共存的年齡,逐漸成熟,進入青春期。


當男孩女孩的身體發育發生一些變化,生理發育和性意識都開始萌動時,孩子的情緒和他的心智一樣,也開始滲透於他行為的方方面面。


他們開始逐步擺脫兒童的影子,進入成人的世界。


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孩子探尋自己和他人的差別、認識自身、明確自己,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青春期的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叛逆與憂愁,他們在“叛逆”中不斷探索自身,走上成熟。

單靠父母的理解不能讓一切變得順暢,孩子自己本身也要去成長才行。


當初幼小的孩子已經長得又高又大,而且自認為可以跟父母平起平坐。


和孩子風雨同舟一起成長過來的父母,我們經歷著慢慢放手的過程。


父母能夠越早期明白,父母角色的全方位尺度,把自己看作是孩子成長的後盾,回應孩子的需求,就能讓孩子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成長。


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孩子的成長也不一樣。但是人類成長模式有共性。


這份孩子的成長地圖,就好像,我們要去一個城市旅遊,我們會拿到城市的地圖,我們看到這個城市總體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們的旅程是什麼樣的,要靠我們自己去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