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实不懂孩子的心【6】——来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笔记

作为家长,一提到孩子,你是否经常有这样一些困惑:

  •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聪明?
  • 为什么我的孩子一到陌生环境就害羞?
  • 为什么我的孩子很容易被人欺负?
  •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喜欢说脏话?……

其实,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了解其中规律,读懂背后原因,才能真正解开儿童教育的核心问题。而且我们始终要相信:良好的教育终将使儿童受益一生。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将结合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所著的《儿童成长心理学》——一部历史弥新的教育经典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梳理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引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CHAPTER6 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

01

情境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在很多家庭,尤其是二胎开放以后,很多父母经常会为这样一些问题感到顾虑:

家里有了二宝,大宝的情绪该怎么照顾?

为什么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总是很优秀,一个总是很差劲呢?

出生在同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家庭位置,或是说当时的情境有关。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情境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在二孩家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二孩家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完全就是优秀的典型,而另一个却总是给父母带来麻烦。

如果我们对此现象做进一步的研究就会发现,那个表现非常差劲,处处给你惹麻烦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

你其实不懂孩子的心【6】——来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笔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对优越感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他们非常想掌控其他人,想借自己的力量掌控环境。

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类孩子总是表现得很吵闹,非常调皮捣蛋。而另一个孩子则完全相反,他们似乎从来都是那么的安静、乖顺,让人省心,让人称赞。

明明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性格却截然相反。

原因就在于表现优秀的孩子已经发现,如果自己总能保持这种被人称赞、被人欣赏、被人喜爱的状态,那么就能得到家人或是周围人更多的赞许和认可。

不仅如此,在与兄弟姐妹的“较量”中,他们也能脱颖而出。

你其实不懂孩子的心【6】——来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笔记

而这时,那个被大人定性为“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孩子若是想要超越那个优秀的孩子,完全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迫于这种压力,调皮捣蛋的孩子自然就会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尽其所能地淘气惹事,以换来大人的关注。

02

儿童追求卓越的心理

如果全面、仔细地观察儿童参与的活动就会发现,儿童所有的良好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其追求卓越的渴望。

当然,从一个孩子的性格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也能看出他们试图提升自己的优越性,增强自身价值感的努力。

不过,生活中我们又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儿童:他们似乎生来就有些逆反,对规则熟视无睹,喜欢独来独往,对待事情散漫、沉默。

虽然这类儿童看起来没那么招人喜爱,但是有经验的老师总能从他们的身上发现一些线索。其实这类儿童的所作所为也是追求卓越的一种表现形式,尽管他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有些格格不入、

你其实不懂孩子的心【6】——来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笔记

这类儿童之所以把自己孤立起来,处处与大人对着干,总是给人冷酷、麻木的印象,只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藏着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

当他们难以凭借人们一贯认为的方法让自己取得进步时,就会选择逃避所有可以让自己进步的途径和努力。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与这类儿童交往的话,就不难发现其实在他们的内心往往有着很深的情感。

你其实不懂孩子的心【6】——来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笔记

他们极其关注自我,在意自我,他们总想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出众、更加重要。

然而滑稽的是,现实与幻想总是有着天壤之隔。于是,他们就会把自己所有美好的理想和期待都寄托于虚幻的想象之中。

也许你会发现这类孩子很喜欢一个人画画,很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很喜欢写一些只能他们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文字。

透过这些画面、文字或是思想,我们总会看到那个活在虚拟世界里的儿童。他们幻想自己是英雄,幻想自己能征服所有人,幻想自己能拯救灾难。

遗憾的是,这类儿童的家长或是老师很可能永远都不能理解或是发现他们的任何想法。在他们眼里,也许这类儿童永远都是不能适应环境、不能展现自我的问题孩子。

你其实不懂孩子的心【6】——来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笔记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马上得出结论,这些孩子是没有希望的,我们没必要在他们的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一如成人有时也有逃避现实,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里的想法一样,儿童亦如此。毕竟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就像保护伞一样能够让他们免于伤害。

不过,也有令人感到可喜的一面,那些在童年时期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的孩子,往往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世界的能力。

这也提醒父母,只要环境好转,只要你足够用心,你的孩子很可能就会勇气倍增,积极面对现实。当然,这也提醒我们的父母,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情境,请永远不要粗鲁、定性地评价你的孩子,而是应始终如一地鼓励他们,欣赏他们。

理解成长,敬畏生命,做有效能的父母!在指引孩子、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请跟随【你其实不懂孩子的心】系列儿童成长心理笔记,摆脱做无知的父母,让养育变得从容而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