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性格"倔犟"不听话,"暗示效应"没效果?提高"认知灵活性"是关键

前几天和闺蜜去逛街,闺蜜带着她那只有几岁大的儿子乐乐,本来说好了要去一家特色小吃吃东西的,在前往那家小吃店的途中路过一家新开不久的玩具店,小乐乐看到这有玩具店马上就裂开了小嘴露出笑容来,更是直接满心欢喜的奔向了那家玩具店之中。不料闺蜜见儿子朝着玩具店的方向跑,急忙赶上前去一把拽住乐乐对他说:"咱家里不是已经有好多好多的玩具了吗,而且有一些你还从来都没有玩儿过呢,我们今天就不买了好吧?"

娃性格

乐乐听到妈妈这样说立马做出了"我不开心"的表情,这娘俩在大街上讨论了十几分钟后,只见乐乐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开始了"撒泼打滚"模式,边打滚边哭喊"你要是不给我买我就不起来了,就一直躺在地上",在这期间是引来了好多路人,当时的画面不了解情况的都会以为是大人在虐待孩子。最后的解决方式就是,闺蜜只好带着天天去玩具店里给他买了一个小玩具回来。

娃性格

其实当我们走在大街上、超市里都会遇到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很多孩子都会因为想要得到某些物品而大吵大闹,甚至会使出诸如绝食等"大招"来逼迫长辈以达成自己的愿望。对于孩子的脾气倔犟更是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对于这一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家长以暴力的方式去解决,这样的方式在当时的确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从长久来看却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想要更好的改善孩子的倔犟,我们可以从"暗示效应"来入手,同时还要做到能够提高孩子的"认知灵活性"。

娃性格

学会运用"暗示效应"让孩子"听话"

所谓"暗示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处于在没有心理防备的情况下,运用譬如较为含蓄、抽象的方式去对其进行间接的诱导,以此来改变对方的心理及行动达到让对方接受期望者的意见,或按照指定的方式作出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暗示效应"的接受程度孩子要高于成年人。

娃性格

【父母在运用"暗示效应"改变孩子的倔犟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⒈制定规矩,守住原则

有很多孩子之所以会表现出极为倔犟,其根源在于家长对孩子毫无原则的溺爱,无论孩子想要什么都会去满足,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孩子在对一些东西求而不得时使出撒泼耍混的招数,对此家长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原则,划定出孩子不可触碰的界限。

此外父母还需要学会能够去给孩子制定一些需要他们遵守的规矩,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更加需要有"规矩"来克制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对此可能会有父母问"如果孩子不配合怎么办?"的确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规矩对于孩子来说形同虚设,此时父母要做的是不要冲孩子发火也不能纵容孩子,而是心平气和的去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们如果违反规矩会怎样,并对其加以鼓励。

娃性格

⒉要以尊重孩子为基础

虽然我们是以长辈的身份在为孩子制定出一些规章制度,但我们还是需要能够更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以他们更能接受且不违背原则的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懂得的是,孩子虽小但他们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只要父母能够和孩子事先沟通好要遵守的原则,孩子大多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自觉去遵守。

到此,一定会有一些家长在试过以上的方式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孩子该倔犟还是一样倔犟,还是一样会处在之前那油盐不进的状态。但此时孩子所表现出的倔犟又和前文中我们所列出的案例有所不同,此时的他们更多会表现出不懂得变通,那么此时我们就需要来提升孩子的"认知灵活性"。

娃性格

什么是"认知灵活性"?又该要如何提升?

"认知灵活性"最早由斯皮罗等人所提出,其指出人们对于学习可分为两种层次,分别为:初级知识的获取以及高级知识的获取。其中"初级知识"所指的是我们日常所学习到的一些基础的认知;而"高级知识"则是将所学的初级知识,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运用。

娃性格

缺乏"认知灵活性"的孩子大多会表现出不懂得灵活变通,例如在解一道有多种解答方式的题时候,他们只能够想到其中的一种,而当换一道同一题型但需要用不同解题方式去解答的时候,很可能会做不出。而且"认知灵活性"不足的孩子,还很可能会表现出不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向外界求助,他们要么会自己默默承受、要么会就此放弃。

娃性格

提升孩子的"认知灵活性",父母要能够更多的去鼓励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并加强孩子的运动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认知灵活性"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孩子对于问题的思考维度过低所导致,而思考维度低的原因则很可能是由于平时所见识到的新鲜事物过少所导致。很多家长或许会出于安全考虑,只允许孩子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大大降低了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让孩子更多的去体验到新鲜的事物、环境,对于孩子而言是能够起到段来你思维的作用的。

娃性格

在平时的生活中,即便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也要更多的去鼓励孩子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在对孩子的身体素质进行增强的同时,也更加活跃了孩子的脑细胞,运动对于孩子而言是一项能够锻炼全身心的活动。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处于家庭之中,如果将孩子的愿望逐步发展陈了任性,那么这些孩子是不会有真正的幸福的。"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倔犟感到头疼,会对此以暴力相加,但比暴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是懂得运用"暗示效应"以及学会去提升爱孩子的"认知灵活性",以此来让孩子变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