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利好超預期!最高年扣除近19萬,快來看看你能扣除多少

個稅利好超預期!扣除項來了,最高年扣除近19萬,從子女教育到養老抵扣六大項,快來看看你能扣除多少

個稅利好超預期!最高年扣除近19萬,快來看看你能扣除多少

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如何抵扣稅款,今天終於有了明確說法。

新一輪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一大亮點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在20日揭開面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暫行辦法》)在財政部、國稅總局官網開始為期兩週的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券商中國記者粗略計算,若按照上述六類,一個家庭,一家三口四老人(住房或租房二選一)的標配來講,僅專項扣除項最大可達到187200元(一子女一年12000元,成人繼續教育支出4800元,大病醫療60000元,住房或租房最高值14400元,4位60歲以上父母96000元)。

先來劃重點:

1、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後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稅法授權國務院制定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2、根據暫行辦法,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簡便易行、切實減負、改善民生的原則。規定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每個子女每年1.2萬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

3、納稅人接受學歷或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支出,在規定期間可按每年3600元或4800元定額扣除;

4、大病醫療支出方面,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發生的自負醫藥費用超過1.5萬元部分,可在每年6萬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5、住房貸款利息方面,納稅人本人或配偶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

6、住房租金根據納稅人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額扣除;

7、贍養老人支出方面,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的,按照每月2000元標準定額扣除,其中,獨生子女按每人每月2000元標準扣除,非獨生子女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

按照暫行辦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標準並非一成不變,將隨著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據悉,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將依法於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個稅利好超預期!最高年扣除近19萬,快來看看你能扣除多少

關注點一:適時調整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

讓個稅專項抵扣項目公平簡便地落實到居民身上,是個稅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個稅“紅包”充分兌現的前提。

《暫行辦法》指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在納稅人本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得結轉以後年度扣除。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同時,將根據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

此輪個稅改革已有部分先行,從10月1日起,我國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月上調至5000元/月,並擴大了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讓中等以下收入群體成為最大獲益者。據測算,改革後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可降低50%以上,廣大工薪納稅人將不同程度實現減稅,個稅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也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從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到10月1日起徵點上調,前後只用了一個月,個稅改革“紅包”就開始兌現,這樣的速度前所未見。而2個多月後,個稅改革的第二波“紅包”又將到來——明年起,養老、教育、住房、醫療等6大專項附加扣除的加入,以及個稅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轉變,將使減稅更加精準,個稅更加公平,在更大程度上釋放個稅改革紅利。採取這樣“分步走”和“加速跑”的形式,無疑能夠讓個稅改革紅利加速落地,更好發揮減輕負擔、促進消費的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新設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可在申報納稅時予以稅前扣除,充分照顧了不同納稅人實際負擔狀況,讓減稅紅包精準落袋,並推動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等民生目標。

關注點二:每個子女每年1.2萬扣除標準

《暫行辦法》規定,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前款所稱學前教育包括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教育。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並且,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經父母約定,也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在繼續教育方面,《暫行辦法》指出,納稅人接受學歷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教育期間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額扣除。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額扣除。個人接受同一學歷教育事項,符合規定扣除條件的,該項教育支出可以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按照繼續教育支出扣除,但不得同時扣除。

關注點三:大病醫療每年6萬扣除標準

根據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在社會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記錄的(包括醫保目錄範圍內的自付部分和醫保目錄範圍外的自費部分)由個人負擔超過15000元的醫藥費用支出部分,為大病醫療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標準限額據實扣除。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由納稅人辦理彙算清繳時扣除。納稅人發生的大病醫療支出由納稅人本人扣除。

根據條件,納稅人應當留存醫療服務收費相關票據原件(或複印件)。

關注點四:房貸年扣除1.2萬

對於買房族來講,此次專項扣除有規定,納稅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償還貸款期間,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非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納稅人不得扣除。納稅人只能享受一套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具體規定為,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

關注點五:房租扣除按城市規模區分

而對於租房一族,納稅人本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賃住房發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是承租的住房位於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14400元(每月1200元);

二是承租的住房位於其他城市的,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三是承租的住房位於其他城市的,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含)的,扣除標準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具體規定為,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納稅人任職受僱所在城市,無任職受僱單位的,為其經常居住城市。城市範圍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地區、州、盟)全部行政區域範圍。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的,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城市都沒有住房的,可以分別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其中,住房租金支出由簽訂租賃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納稅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租賃合同。

關注點六:贍養老人年扣除2.4萬

《暫行辦法》規定,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人的贍養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是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是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應當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分攤方式包括平均分攤、被贍養人指定分攤或者贍養人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採取指定分攤或約定分攤方式的,每一納稅人分攤的扣除額最高不得超過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並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與約定分攤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攤為準。納稅人贍養2個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數加倍扣除。

對於特殊情況,其他法定贍養人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去世,實際承擔對祖父母、外祖父母贍養義務的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注點七:多部門協作核查專項扣除信息

《暫行規定》要求,納稅人首次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需將相關信息提交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應儘快將相關信息報送稅務機關,包括納稅人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被贍養老人等個人身份信息等。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向稅務部門提供或協助核實與專項附加扣除有關的信息,包括:

一是公安部門有關身份信息、戶籍信息、出入境證件信息、出國留學人員信息、公民死亡標識等信息;

二是衛生健康部門有關出生醫學證明信息、獨生子女信息;

三是民政部門、外交部門、最高法院有關婚姻登記信息;

四是教育部門有關學生學籍信息(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學籍信息)、或者在相關部門備案的境外教育機構資質信息;

五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有關學歷繼續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學生學籍信息、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技術資格繼續教育信息;

六是財政部門有關繼續教育收費財政票據信息;

七是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有關房屋租賃信息、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有關住房公積金貸款還款支出信息;

八是自然資源部門有關不動產登記信息;

九是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有關住房商業貸款還款支出信息;

十是醫療保障部門有關個人負擔的醫藥費用信息;

十一是其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