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中國的“武舉制度”就非常完善了,為何軍隊實力不行?

在中國的諸多王朝之中,有這麼一個比較奇怪的朝代,它的生命雖然很長,但是,卻非常軟弱。宋朝就是這麼一個朝代,儘管,宋太祖趙匡胤是馬上的皇帝,靠他的武力征服了整個宋朝的疆域,但是,宋朝在軍事上的實力卻一直很弱,常常受到其它周邊少數民族的挑釁。

宋朝時期,中國的“武舉制度”就非常完善了,為何軍隊實力不行?

那麼,為什麼宋朝的軍事實力會這麼弱呢?

都知道,唐朝藩鎮割據持續了近二百年,五代十國數十年的兵亂,殺得中原大地是星月無光,所經之地雞犬不留。因此,新的統治者在制定新帝國制度之時,便一味矯枉過正,以至於,出現了以文馭武、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之道。最後,不僅使國家再無武將割據逆反之禍,還導致了重文輕武的弊端。

在趙匡胤統治時期,他非常重視國家的武將發展。當時,國家剛建,有很多軍事官吏的空缺,他決定舉行武舉選拔,並沿襲唐朝武舉人的選拔制度。但是,在唐朝時期,武舉人的身份卻比文舉人身份低。此外,宋朝剛建國時期很亂,雖剛剛平定還是有很多反抗者,所以,並沒有選拔出優秀的武將人才。

過了幾年之後,國家得到了安定,宋太祖便命令各級官員從民間選拔那些孝順的、品德高尚的和武藝高強的人成為武將之才。剛開始,各級地方推薦了700多個,之後,再經過各級官吏的篩選之後,最終,參加殿試的只有300多個,可是,他們的表現得卻非常不好,使得宋太祖非常憤怒。

宋朝時期,中國的“武舉制度”就非常完善了,為何軍隊實力不行?

原本,宋太祖打破了封建階級錄用人才的制度,是想給普通民間會武術、有能力的人一個機會。但是,他沒有想到,實際上,這些人都被各級官吏操控,而真正有能力的、武藝高強的人是不會被選上的。

到了宋仁宗年間,開始重視武舉的選拔和武學發展了,並且,實行文武並重的戰略。宋仁宗在各縣設立了武館,使武舉人的選拔開始走上了正軌。除此之外,宋仁宗還舉行了殿試,通過考察考生的武藝和軍事謀略,選拔出武舉人才。並且,宋朝的武舉選拔,在人數上也有嚴格的限制。在京城參加選拔的,由兵部的隸屬機構進行選拔,其它的地方由帥司殿進行選拔,當然,那些兵力急缺的地方不受人數限制。

而且,武舉的選拔,還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考察的是武藝和程文;

只有你武藝過關,不僅要會刀、槍、劍、戟各種武藝,還要會各種軍事謀略,這樣才算過關。

第二個階段為解試;

在解試這個階段,不僅要考察你各種武藝,還要考你的騎射,當然,程文這種對軍事上的謀略和對策也是要考的。

第三個階段就是省試;

不但要武藝高強,還要在軍事和謀略上有所出眾,這樣就會被皇上選拔為武舉人,可以到軍隊中擔任官吏。

宋朝時期,中國的“武舉制度”就非常完善了,為何軍隊實力不行?

在北宋,武舉考試的選拔在人數上有限制,一般只招收200人,且將200人分:上舍人,中舍人,下舍人;上舍人有30人,中舍人70人,下舍人100人。上舍人考試得第一名,可以直接到軍隊中擔任管理;中舍人的第一名,可以不參加省試,直接進行殿試;下舍人第一名可以不參加解試直接進行省試。

此外,南宋時期也有武舉人考試,可是,人數卻是北宋時期的一半。在北宋時期,對武舉人的要求很細,不但要考察考生的各種武藝,連對他們騎馬和射箭都有很高的要求,當然,在謀略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南宋時期就不一樣了,凡是武藝不高強的一律淘汰,可能是由於受到北宋時期靖康之戰的影響,要找一些武藝高強的人來領導軍隊打敗金國人。

到看宋朝的中後期,國家對武舉人的選拔就開始放鬆了,甚至,一些武舉人,不再考武舉,放棄了武藝,學習四書五經,準備考取文舉人。因為,武舉人的地位比文舉人低太多了,有誰還願意學習武藝呢?而且,在南宋的宋高宗時期,重文輕武的思想浪潮更是一浪接著一浪,便引起了宋高宗的擔憂。這樣下去只會出文人,那麼,國家的武力值會越來越弱,軍事上的實力更加弱小,如何抵抗外來侵略呢?

宋朝時期,中國的“武舉制度”就非常完善了,為何軍隊實力不行?

到了宋孝宗時期,他提議把參加武舉考試的,且取得武舉人身份的人,放到軍隊中直接擔當管理,卻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大臣們告訴他:這些人都是通過“文墨”來獲得的舉人,雖然,對兵書有一定的見解,但是,如果直接放到軍隊上,會和那些當兵的人格格不入,只是會紙上談兵罷了。

宋朝重視文人,對於武舉人不放在心上。儘管,出了很多有名的文學大家,但是,在軍事實力上卻一直很弱,算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了。此外,宋朝後期不僅各種貪汙腐敗盛行,更是奸臣當道,陷害忠良。試想,這樣的一個朝代,肯定不會有太大的作為,所以,最終被元朝所滅,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參考資料:

【《宋史·太祖本紀》、《杯酒釋兵權:宋朝為什麼重文抑武?》、《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高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