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文獻顯示:強直性脊柱炎發病年齡較輕(20-40歲為高發年齡),致殘率高,有遺傳傾向。髖關節是最常受累的周圍關節,占強脊炎的42.9%,如果是幼年性強直性脊柱炎(16歲以前發病),髖關節受累比例將會更高,甚至為首發症狀。該病人即為“幼年性強直性脊柱炎”。

31歲小夥子被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2002年,31歲的一名小夥子無外傷情況下出現雙髖疼痛(病史18年),當地診斷為風溼病,保守治療病情反覆發作。5年後開始駝背,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後隨進行了脊柱矯形手術,目前患者跛行、駝背、腰背疼痛累及雙髖,近6年左髖僵直右髖活動受限。

髖關節俗稱胯關節,是連接軀幹與下肢的重要的關節,是承上啟下的樞紐,在各類動作中發揮著不可替換的作用,它能幫助我們站立,並實現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但它也極易受到外傷和疾病的侵襲,一旦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發現有髖關節受累,需要儘早搶救性治療,以免急速發展並導致永久殘廢!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何偉教授為年輕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實施髖關節置換術

今年,他慕名來我院找到何偉教授治療。病情需要手術治療,患者被推進手術室。患者強直性脊柱炎病史18年,脊柱畸形於下段胸椎處成角,後背與床面約成40°角,無法平臥,仰臥時需在背後墊很高的墊子,整個脊柱沒有任何活動性,頭無法做前屈、後伸、側向擺動或旋轉運動;張口極度尚可,Mallampati氣道分級3級。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插管處理:首先在其背後墊足夠高的固定墊使其舒適,能夠仰臥(實際為半臥位,頭很高,麻醉者站在頭端的增高踏板上才能夠夠得著)。採用慢誘導半清醒法進行插管,依次給予咪達唑侖、芬太尼、異丙酚誘導,保留自主呼吸。由於喉鏡片無法看到會厭和氣管開口,遂採用纖支鏡經鼻順利插入氣管導管,給肌松藥和全身麻醉藥,患者進入呼吸機控制的全麻狀態。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病情特殊,患者為髖關節屈曲攣縮固定,髖關節外展受限,何偉教授親自鋪巾。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圖為術中定位手術切口。

由於患者髖關節活動受限,手術時手術床調整到最佳暴露體位也不容易,手術醫生操作也比較困難。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圖為何教授對照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手術,邊做邊講。

手術順利完成,歷時約1小時34分鐘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手術順利完成,歷時約1小時34分鐘。圖為何教授講解術後患者肢體長度的判斷。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術中麻醉平穩。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手術結束後15分鐘,患者順利拔除氣管導管。

截止發稿(術後第7天),該患者輔助器下已可下地行走左髖無明顯疼痛不適,基本實現生活自理


病友小常識

(一)強直性脊柱炎是個什麼菜?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的進行性加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病因尚不明確,他好發於20-30歲青年男性。主要臨床表現是腰骶部的疼痛逐漸蔓延至腰背部、胸部、頸部,以及逐漸出現的腰背部的駝背畸形。同時合併有發熱和全身的不適症狀,如消瘦、貧血、厭食等。

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通常表現為骶髂關節疼痛,隨著病情發展逐漸疼痛加重最終發生脊柱畸形的情況,早期患者也建議到風溼免疫科接受系統診治以控制病情進展。在系統治療的基礎上通過有氧鍛鍊維持脊柱正常的位置,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肺活量。

(二)為什麼強直性脊柱炎容易髖關節受累?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到主要中軸骨,外周關節和眼、皮膚、胃腸道等關節外結構。多數人對這一疾病比較生疏,由於缺乏基本的瞭解,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實際上,從該病的名稱可知,它是一種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病,但同時也會累及髖關節,並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的病變。該病嚴重侵害髖關節後,會使髖關節像鐵板一樣僵死,病人的活動會受限,終極生活無法自理。

(三)如何知道髖關節受累了?

髖關節病變在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多數人在胯部出現疼痛或酸脹時,也不十分重視,早期的腱端炎和滑膜炎往往得不到及時治療,當出現明顯的髖關節疼痛甚至活動受限時,髖關節軟骨已經出現摧毀,關節間隙已漸狹小。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如果下蹲困難或者下蹲時候疼痛,很大可能是有髖關節受累,應該積極就醫,採用生物製劑等積極治療手段。

(四)為了能夠切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質量,提升大家控制疾病的信念,幾點小建議!

1、疾病進展期,關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降低的時候不要輕易妥協。積極控制原發病,控制疼痛症狀,積極鍛鍊以維持關節活動範圍及肌肉力量。很多病友在此期間採取妥協態度,臥床時間延長,隨之而來的就是關節活動範圍及肌肉力量的進一步下降,最後就是不同位置的關節攣縮固定。

2、不論是否攣縮固定的患者,肌力鍛鍊至關重要,主要是股四頭肌及臀中肌的鍛鍊。即使固定,沒有關節活動,也可以主動的行上述兩塊肌肉的力量鍛鍊。

3、在關節疼痛頻發,內科藥物控制不理想的時候,應該考慮手術治療,能更好的提升生活質量,減少疾病的干擾。在肌肉力量沒有明顯降低時手術,相較於攣縮固定肌肉力量明顯降低時手術,術後康復期更短,能更快的恢復自理,提升患者自信。

4、手術鬆解對於術後功能至關重要,鬆解到位可以減輕術後很多鍛鍊的痛苦(除開一些無法鬆解的肌腹等部位)。

5、術後的康復鍛鍊對於維持人工關節活動範圍也同樣不容忽視。因為原發病並沒有治癒,人工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同樣會不斷鈣化。


名醫介紹

何偉教授是我國最早系統研究骨傷科疑難病——股骨頭壞死等髖關節疾病的專家之一,他改良或獨創一系列保髖治療方法並一直處於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數量居國內前列完成的人工髖關節翻修數量位於華南地區前列

他從醫37年,積累了上萬例以股骨頭壞死為主的髖關節疑難疾病手術及非手術治療經驗,讓無數患者重新站了起來讓股骨頭壞死不再“疑難”。他就是全國著名骨科專家、廣東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何偉教授。

何偉教授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骨傷科研究所首席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髖關節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骨壞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骨循環研究會(ARCO)中國區副主席、全國股骨頭壞死保髖聯盟理事長

、中國中醫藥促進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與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保髖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保髖工作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骨循環與骨壞死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關節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31歲小夥雙胯疼痛18年,經手術治療7天可下地行走!

【供稿】麻醉科手術室 張新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