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都不愿意负责抄沈一石的家?

兆果读书


当时的历史背景:嘉靖皇帝改稻为桑搞不下去了,但是国库亏空还得填,于是抄了沈老板的家——大家都觉得沈一石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商,即使不是沈万三也差不到哪去。

沈一石本也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人,当时的时局也都看在眼里,他是给皇帝大内赚钱的人,他的钱还有多少他最清楚。沈老板的钱都哪去了呢?剧中沈老板念给高翰文的账目——大头都被皇家拿走了,少部分,严家、杨金水为代表的太监系统、历任浙江和杭州的地方官(除了胡宗宪),都有份。

虽说清流和严党争斗的厉害,这是清流们倒严最好时候。但是高翰文是清流,他肯定会一五一十给京城内阁回报。沈一石的钱已经所剩无几,牵扯到皇帝的事,谁还会想掺和呢



三点水的源丶


首先,我们要明白大明朝此时的局面。

被打死的周云逸是这么说的: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他的这句话,就相当于该剧的背景概括。

朝廷开支无度,缺的是银两,从开局就给我们展现了御前财务会议激烈争吵场面,这就直接说明了朝廷的经济问题很严重。

谈到钱的问题,无非就两个途径,一个是税收,一个是搞贸易。

向百姓课税不能凭空增加,因为这是和人口及劳动生产率有关的,赋税过重,只会逼反百姓。何况当时有些地方已经加增到了六年后!

既然百姓的路不好走,自然会走商人的路。

要发展贸易,就得有人得去办,严嵩提出来搞对外贸易,外销丝绸。归司礼监负责的织造局当然责无旁贷,而习惯了搞斗争的这些蠹虫们,哪有经商的头脑。如果说嘉靖还算懂得多产丝绸要靠有多少桑田、多少织机的聪明人,那司礼监派去跟外国人谈贸易的杨金水就是个好大喜功的门外汉。

生意谈成了,就得有人去织布,这个人就是织造局在浙江的代理商人——沈一石。

而从沈一石处抄家抄出的信上,也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沈一石这类商人角色是多么的重要,朝廷用度靠他们,亏空要靠他们补,官员们还得乘机捞一把。

对于这么一个会下蛋的鸡,嘉靖会轻易地杀鸡取卵吗?抄了他沈一石容易,坏了规则了不就没得玩了。

然后是海瑞,他的反对则完全是站在正义的立场。

如果说沈一石勾结着严党爪牙想借着灾祸贱买百姓稻田以种桑苗令人愤怒,那当海瑞看着他来赈灾时,也转为闭口不言。何况沈一石是自己出资赈灾,无论其目的何在,都值得同情。

更为重要的是,海瑞认识到的是,沈一石并不是改稻为桑等一系列正规国策被荒唐执行时,该唯一背锅的那一个,负责任的应该是那些决策者,甚至是嘉靖。

于是他说出:

他更担心的是亡国,这是朝廷内部的腐败导致的问题。

一个皇帝,为了国家,不想抄他。一个官员,为了国家,不想抄他。两种不同的视角,两种不同的考量,虽然殊途同归,但过程却大相径庭。

愿国为民!


卡通热狗


清官一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