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断案故事:连环冤案的真正凶手是谁?

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当时在安徽一道的宣城有个叫刘大壮的生意人,却也没做什么大买卖,无非就是在宣城和歙县两地做一些小本生意养家糊口,几乎每隔两天都要从这两个地方来回奔波一趟。

在宣城和歙县两地中间有一段官道,人烟稀少,几乎方圆数十里没有人烟,从而导致很多强盗出没作案、伤害行人。官府虽然多次整治,却也没有太好的效果,到最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发生命案的话就基本放任不管了。

明代断案故事:连环冤案的真正凶手是谁?

这一天刘大壮因为账目上的一些事耽搁了一会,眼看天色渐晚,本想住在歙县,却一来为了省住店的盘费;二来自己也在这条路走了好多次。刘大壮踌躇了一会,心里寻思着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便带上包裹匆匆上路了。

常言道:“归心似箭”,这刘大壮一路上回家心切、健步如飞。没一会儿便来到了强盗出没的这段官道上,也是命当如此。刘大壮正走时恰巧碰上了一伙强盗,虽然殊死抵抗却又无济于事,最终被残忍的杀害在了路上。

刘大壮死后,强盗们带着刘大壮的包裹快步淹没在了茫茫夜色之中。刘大壮已经够倒霉了,谁曾想还有更倒霉的人。这宣城附近的李家村有个姓黄的老汉,平日里也是在两地捣鼓一些小买卖来维持生计。

这一天大清早,黄老汉便带着包裹匆匆前往歙县,却不料走到半路滑了一跤,黄老汉心中疑惑,忙起身查看,只见路面上流下一大滩鲜血,而自己也是满身血迹。黄老汉大惊之下,生怕被人误以为自己是凶手,便想一走了之。

“无巧不成书”,这黄老汉也是够倒霉,从地上爬起来刚走了几步,却碰上了当地衙门正在巡逻的几名衙役。几人看黄老汉神色慌张,便拦住盘问,结果发现了其身上的血迹。这下黄老汉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就这样众衙役一路追寻找到了刘大壮被害的地方,查看一番后认为是黄老汉杀人逃匿,便将他带回县衙审问。

回到县衙后,衙役们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县令。县令大怒,骂黄老汉说:“你杀了人还想跑,左右给我架起来狠狠的打。”黄老汉刚开始还进行了一番争辩,说自己是冤枉的,后来被打的死去活来,无奈之下屈打成招。

明代断案故事:连环冤案的真正凶手是谁?

然而黄老汉虽然招供,可毕竟是屈打成招,刘大壮的尸体去向他并不知情,如此一来,案子就成了悬案,久久没有办法结案。知县一方面把黄老汉下入大牢严刑逼供;另一方面则是派人四下寻找尸体。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由于找不到刘大壮的尸体,宣城县令也被上司多次责备,差一点儿连乌纱帽都丢了。这一天夜晚,县令在办完公事回府后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一条毒计——杀人顶尸。

第二天一早,县令问底下人有没有被关押的死刑犯,不料查点一番后并未发现,这可如何是好?就在此时,一位姓马的衙役看县令愁眉不展的样子,悄悄耳语说:“城东头的山洞里有个乞丐,平日里无亲无故的,不如将他杀了来顶替刘大壮。”

明代断案故事:连环冤案的真正凶手是谁?

图片源自网络

县令一听顿时喜笑颜开,吩咐道:“这件事就由你来办,办好了老爷重重有赏。”衙役听后大喜,立马赶往城东。没过一会便将乞丐的尸体悄悄带回了大牢,随后县令又让人将乞丐的头割了下来加以毁坏,并给死尸换了一身衣服,安排妥当后便了结了这个案子。

州府中看了县里呈上来的卷宗,也没有任何异议,案子就此完结,黄老汉则因为难以忍受严刑拷打,早在一个月前便已经惨死狱中。而县令却因为这个案子受到了嘉奖,连那个姓马的小吏也是得了好处,众人“皆大欢喜”。

俗话说得好:“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不知不觉又过了几个月,这一天州府衙门突然接到报告,在江苏一道的仪征县抓到了一伙强盗,而根据强盗的口供,得知刘大壮的案子也是这伙人干的。

知府大人在听了这件事后非常惊讶,急忙命手下取出刘大壮案子的卷宗,重新进行审理。经过一番审讯之后,案件终于水落石出:原来那天夜里,强盗们看见独自走在路上的刘大壮,便趁着夜色将其杀害,并抢走了金银若干。

知府随后又询问尸体所在,强盗们说尸体就埋在事发道路旁的一块荒地里,随后派人前去寻找,发现尸体早已腐烂。知府让人将刘大壮的家人带过来进行辨认,果然就是刘大壮的尸体。

随后知府一方面让刘大壮的家属回家处理后事,另一方面命人将宣城知县抓来审问。最终经过审讯,案件水落石出,黄老汉和乞丐的冤屈得到了昭雪。宣城县令和姓马的衙役因为杀人罪被判处了死刑。

这个案子导致三个人无辜死去,其中两个人更是死在官府手下。而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官府中人的急功近利所导致,手段残忍的县令和衙役虽然得到了惩罚,但无辜的人已经死去,又岂能挽回,令人叹息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