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68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呕心沥血,历时数载,几易其稿,写成《皇明祖训》训诫子孙,为大明帝国立下了“规矩”,并要求以后的皇帝、藩王和大臣们必须严格遵守,一律不准更改。否则,以奸臣论,杀无赦。
600多年后的今天,捧着《皇明祖训》细细读来,仍然感觉到朱元璋那非同常人的霸气和凛凛的杀气。
《皇明祖训》概览
《皇明祖训》最早称《祖训录》,于洪武二年成文,后数易其稿,于洪武二十八年正式颁布。除序言外,共分13章:首章、持守、严祭祀、谨出入、慎国政、礼仪、法律、内令、内官、职制、兵卫、营缮及供用。概要内容如下:
(1)首章。前有四款,分述禁用酷刑、禁立丞相、对犯法皇亲国戚的处置及对四方各国的方针。其后是关于敬天法祖等问题的言论。
(2)持守。自述持身之道,强调节俭。
(3)严祭祀。认为祭祀贵在精诚,并叙述祭祀的准备程序。
(4)谨出入。告诫后代帝王不要轻易动止。
(5)慎国政。主要讲帝王须广有耳目,同时规定官员、士、庶人等不得枉议大臣。
(6)礼仪。分述祭祀、奉使王府、进贺表笺、亲王朝觐、亲王在国等礼仪。并为东宫及亲王府各拟名二十字,令其子孙顺序使用。
(7)法律。包括对皇太子和亲王的处分办法。
(8)内令。规定皇后不得干预外政、宫闱当谨内外。
(9)内官。分述内官职掌、品秩和内官机构的设置。
(10)职制。先叙述封爵的程序和规格,规定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者,可考验授官;次述宗人府及王府官的设置。
(11)兵卫。分王国军队为守镇兵和防卫兵,遇警并从王调遣,同时规定亲王仪仗。
(12)营缮。规定诸王宫室格式,不得超越。
(13)供用。包括朝觐时沿途人役物料的支给和每岁常用两部分。
从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心思缜密,考虑周详,撰写的《皇明祖训》内容面面俱到,是平民开国皇帝朱元璋“家国天下”经验智慧的全面体现,堪称治家治国的经典。
朱元璋为什么要撰写《皇明祖训》
还是看朱元璋本人是怎么说的吧。
朕观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当时法已定,人已守,是以恩威加於海内,民用平康。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既多,历事亦熟。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己长者,甚相远矣。
这是序言开头的一段话。大体意思就是,我朱元璋发现,历朝历代开国之君都是从刀头上舔血过来的,阅历丰富,而后代守成之君就不行了,长在深宫,不懂事。
朕幼而孤贫,长值兵乱;年二十四,委身行伍,为人调用者三年。继而收揽英俊,习练兵之方,谋与群雄并驱。劳心焦思,虑患防微,近二十载,乃能翦除强敌,统一海宇。人之情伪,亦颇知之。故以所见所行,与群臣定为国法,革元朝姑息之政,治旧俗污染之徒。
我呢,从小受穷,赶上了兵荒马乱,24岁当兵,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打下了天下,对“人之情伪”,自然“亦颇知之”。所以嘛,把我见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和诸位大臣商量之后,定为国法,以避免元朝那种“无法可依”的弊政,同时呢,把那些被“污染”了的家伙好好地治理一下。
且群雄之强盛诡诈,至难服也,而朕已服之;民经世乱,欲度兵荒,务习奸猾,至难齐也,而朕已齐之。
这一段写得相当霸气,傲视群雄、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形象跃然纸上。
盖自平武昌以来,即议定著律令,损益更改,不计遍数。经今十年,始得成就。颁而行之,民渐知禁。至於开导后人,复为《祖训》一编,立为家法。……。今令翰林编辑成书,礼部刊印以传永久。
此段说了成文过程的艰辛,并为了“开导后人”,才汇编成祖训,作为“家法”让后代遵守。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於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
朱元璋严厉告诫子孙:我替你们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到了,你们别耍小聪明,照着做就可以了,一个字都不能改, 一定要给我记住!
试问,这种满满的自信,世间有多少人具备,多少年才能出一个?
《皇明祖训》在历史上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
总起来说,《皇明祖训》核心只有三条:一是不准施酷刑;二是不准设丞相。三是不准无故兴兵。还有一条有争议,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对不准施酷刑这一条,朱元璋说:
朕自起兵至今四十馀年,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其中奸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以後子孙做皇帝时,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然而,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就是打着《皇明祖训》中“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统领镇兵讨平之”的旗号,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且在南京,诛杀了宁死不屈的方孝儒”十族“,而历史上最多只是诛九族。可以说,在不施酷刑这一点上,祖训又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
在不准设丞相这一点上,后代却是无一例外地遵守。因为这一条,能够更好地巩固皇权。
但有一点应该承认,就是明朝皇帝在对外问题上,却无一不表现了大国骨气,没有一个是怂包软蛋。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瓦剌用英宗当人质,威胁明朝,但是明朝拒绝了瓦剌的种种要求,而是马上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继续对抗瓦剌。朱祁钰沉着应战,打退了敌军。崇祯在敌军围攻京师,也没有退缩,而是指挥军队打退了清军。即使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也没有逃跑,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了殉国。
有学者研究说,明朝的气节在古代皇朝中独一无二,一直奉行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条,朱元璋还亲自将这些信条写入《皇明祖训》中,时刻提醒着明朝历代皇帝。
结语
《皇明祖训》正如他的作者朱元璋一样,在历史上极具争议。
朱元璋,作为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的建立者,驱除蒙元统一华夏,可谓大功;心狠手辣诛杀功臣,可谓大过。心系苍生铁腕治吏,可谓民喜;“独裁”统治人人自危,可谓民忧。
可以说,朱元璋,生前即饱受当世人质疑,身后也倍受后来者褒贬,正是:千秋功过一任评说。
朱元璋走了,但他的《皇明祖训》还在,留下了一个供后人研究的极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