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分貝和頻率

大家有去測過聽力看過聽力報告的都知道,聽力圖上有兩大組成部分:分貝和頻率。看一個人的聽力有沒有問題的評定指標分別是分貝受損和頻率受損。聲音的大小高低是用分貝來表示。我們說平時聽不清別人說話或者是離得遠的在嘈雜的環境下我們都會不自覺的提高自己說話的聲音以達到讓別人聽得清楚。正常的聽力在25分貝以下。

聲音的大小是分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頻率是什麼?跟聽力下降有什麼關係?人耳能聽到20HZ到20000HZ的頻率範圍。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頻率範圍是不一樣的。例如狗叫聲屬於低頻,貓叫聲,鳥叫聲屬於中高頻段的聲音。而我們人說話的聲音言語頻段主要在250HZ到4000HZ,如果一個人的聽力損失在這個頻率那對別說話的內容就會聽不清。低頻段的聲音主要影響的是聲音傳播的能量,高頻段主要影響的是聲音的清晰度。往往高頻聽力的缺失會更容易讓人忽視,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低頻好,高頻差的人日常交流的影響自認不大,因為自己是能聽到聲音的,只是聽不清楚,結合看口型,手勢動作等相聯想也都能理解。但是正好相反的是高頻的缺失在助聽器的選擇上是最難的,也是助聽器難以補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