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今年官降“第一槍”,斯柯達能否重奪被蠶食市場份額

官降,這一次斯柯達做得更“徹底”。

4月22日,上汽斯柯達通過線上發佈會公佈全系產品7.79萬-24.79萬元最新建議零售價區間。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全系價格調整,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全系價格調整並不是針對目前疫情期間臨時行為,而是面對市場和目標用戶的長期舉措。”

或許,斯柯達品牌調整在中國市場新“位置”的序幕就此拉開。

全系車型最高降幅2.45萬元

對持幣待購的消費者而言,上汽斯柯達這一波官降來襲是利好消息。從此次價格調整涉及範圍來看,全面涵蓋斯柯達在中國市場銷售車型,調整幅度高達2.45萬元。柯米克家族價格調整至8.99萬元起,新明銳價格調整至9.99萬元起,柯迪亞克主銷車型TSI330優享豪華版價格調整至20萬元以內。

“這一次調整,終端力度還是非常大的。”賈鳴鏑告訴記者,“我們發現,客戶在線搜索斯柯達這個價位車型時,搜索比較的結果沒有向斯柯達的相關品牌集中,出來的可能是大眾和豐田。因此,我們希望從第一步搜索的時候,把建議零售價放到合適的水平。這樣客戶在尋找該價位產品的時候,斯柯達就和它的競爭對手出現在它應該出現的用戶視野裡面。到店以後的成交價,也能夠給客戶更多實際體驗到的性價比的提升。”

顯然,在價格調整後,上汽斯柯達各級別車型相比競爭對手佔據更多優勢。不過,也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降價應該只是個噱頭,先吸引一部分顧客到店看車。原本上汽斯科達的終端消費就比較大的,官降後最重要的一點還要看經銷商優惠會不會擴大。至於會不會擴大,也要看幾天後經銷商會不會發布新的優惠政策。通過對4S店的採訪新京報記者瞭解到,目前經銷商仍在按照此前的銷售政策賣車,優惠並無變化。

未與上汽大眾形成雙品牌戰略的互補態勢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繼大眾品牌、奧迪品牌、西雅特品牌之後的第四大品牌。2007年,斯柯達與上汽大眾合作,在中國生產第一款車型斯柯達明銳,以此宣告進入中國。彼時,由於受限於合資政策,且已經擁有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的大眾汽車集團,只能將斯柯達以上汽大眾旗下新合資品牌身份進入中國消費者視野,這也讓斯柯達品牌在很多消費者的眼中認作上汽大眾子品牌。

自2010年進入中國,一直以來中國都是斯柯達最大單一市場。2013年,斯柯達累計銷量達100萬輛,迎來了其高光時刻。不過,近兩年隨著上汽大眾銷量疲軟,斯柯達頹勢逐漸顯現。數據顯示,2019年,上汽大眾銷量200萬輛,同比下滑3.07%;斯柯達銷量28.2萬輛,同比下滑17%。反觀一汽-大眾,去年終端累計銷量213萬輛,同比增長3.8%,成為了國內首家突破210萬輛銷量的汽車製造商。

事實上,進入中國市場15年以來,斯柯達對於中國市場還是非常重視的,旗下多款車型都是為中國車市“量身打造”。不過,因為在中國品牌定位一直不夠清晰,特別是與大眾品牌同級車型定位區分不明顯,斯柯達的市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業內人士認為,上汽大眾與斯柯達並沒有形成雙品牌戰略的互補態勢。並且,這種局面已經成為大眾汽車集團乃至上汽大眾亟須解決的問題。

品牌戰略調整,斯柯達向低端市場滲透

2019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曾表示,大眾汽車集團將在2019年完成對旗下品牌發展策略調整,以此降低運營成本和提升整體盈利能力。根據7個月之後的計劃披露,斯柯達品牌將集中在低端市場。業內認為,調整後,斯柯達將減少與大眾品牌及旗下其他品牌的直接競爭。

“此次調整也是基於我們積累了近一年的對斯柯達品牌的研究而做出的。” 賈鳴鏑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做了很多工作,在做斯柯達品牌重定位的準備。這次重定位包括我們整個產品、客戶消費群的定位,以及整個溝通系統的定位,傳播方式的定位,我們是做長遠考慮的。這次借125週年慶的契機,也是在疫情初步得到控制、經濟復甦之時推出。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主打高性價比的新品牌捷達已經助力一汽-大眾開拓了中低端市場,亦成為其銷量穩健上升的助推器,在某種程度上,以獨立品牌重新出發的新捷達也為斯柯達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借鑑。此次調整,將斯柯達作為獨立品牌進行運營,在明確自身定位後,其既可以重奪被蠶食的入門級市場份額,又能減少與主品牌上汽大眾之間的直接競爭。此外,對於上汽大眾而言,未來奧迪、大眾與斯柯達三大品牌階梯佈局也顯得清晰明朗。此視角下,大眾汽車集團此番重新審視斯柯達品牌定位,似乎可在中國成功踐行。

新京報記者 劉陽 實習生 汪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