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集團高管迭代延續,“臨門一腳”的千億目標仍存懸念?

在過去一年中,低調的卓越集團似乎把曝光度都給了“人事變動”。

王衛鋒轉投同城房企,副總裁沙驥補位執行總裁,龍湖老將李宏耕加盟,卓越集團的管理層變動屢屢出現聚光燈之下。

如今,這輪管理層的更迭似乎仍未停止,近日,副總裁徐春正式遞交了辭呈,結束了為期7年的“卓越之旅”。

而隨著老將的出走,卓越集團2020年的千億目標似乎也增加了懸念。

管理層持續更迭

在2020年4月,又一位老將離開了卓越。

近日,卓越集團副總裁、卓越深圳地產總經理徐春遞交了辭呈。

資料顯示,徐春於2013年加入卓越集團並帶頭籌建深圳地產公司,在供職卓越的7年時間裡,卓越集團深圳地產公司從僅有的兩個項目,已發展至如今遍佈在深莞惠珠等諸多區域。

在業內人士看來,徐春的離開並不意外。有資深獵頭人士對藍鯨房產表示,隨著2019年6月沙驥正式出任執行總裁,在年齡上不具備優勢的徐春,在集團內部已基本沒了更上一層的空間。

而對於徐春傳聞中的下一站——新力控股,該人士表示,深圳本地房企留給徐春的機會並不多,而新力控股剛剛迎來大將陳凱加盟,其強化大灣區佈局的雄心,恰恰給了徐春發力的空間。

事實上,在外界眼中,有著“深圳寫字樓之王”稱號的卓越集團長期以低調示人,近兩年為數不多的曝光度均集中在人員變動與董事局主席李華之上。

2019年年初,董事局主席李華兩度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以及迴歸後執行總裁王衛鋒等高管先後離職的消息,使得卓越集團一時成為眾矢之的。彼時,多數觀點認為,李華被有關部門帶走的消息成為老臣們出走的重要催化劑。

隨後,卓越集團管理層迎來了迭代與補位。6月,原集團副總裁沙驥履新卓越集團執行總裁,主持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而在7月,卓越集團迎來了原龍湖集團南京總經理李宏耕補位副總裁,同時加盟卓越的還有萬科舊將牛偉。

如今,伴隨著徐春的離職,卓越管理層更難見幾張老面孔。在三位副總裁之中,僅餘負責融資和財務工作的王鬥一位老臣;除剛剛履新不足一年的李宏耕之外,來自陽光城主管投資工作的陳林,也加盟卓越將將兩年時間。

有知情人士對藍鯨房產表示,在徐春與卓越和平分手後,空出的深圳地產公司總經理一職暫由總裁沙驥兼任,後續是否有新的任命尚未可知。

顯然,徐春終於有了新的歸宿,但卓越管理層的更迭或仍在延續。

臨門一腳的千億目標

隨著時間進入到2020年,卓越的千億目標被業界越來越多提及。

時間回溯兩年前,在2018年的新年致辭中,董事會主席李華為卓越提出了千億目標,在他看來,通向千億的道路已逐漸清晰,三年千億目標已觸手可及。

彼時,李華正意氣風發。在2017年卓越集團開始全國化擴張的步伐,新獲取項目共39個,新增貨值達到1361億元。

而隨後的2018年,卓越集團依然沒有讓人失望,在全年拿下了1205.9億元的新增貨值,連續兩年拿地貨值均接近當年TOP20房企的門檻。

得益於積極的擴儲,在近2年實現了超過60%的年均增速,在2019年,卓越實現全口徑銷售額949.5億元,較千億目標似已僅剩臨門一腳。

然而,卓越集團在2019年土儲擴張的降速卻為千億目標增加了懸念,在2019年卓越新增貨值大幅下降至566.9億元,較同樣劍指千億的中駿、禹洲均存在一定差距。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方面關乎於卓越集團人事的變動,不穩定的管理層往往對執行力形成掣肘,另一方面也與卓越集團償債壓力有關。伴隨著近年來房企降槓桿的訴求愈發強烈,卓越集團在2019年較大的償債壓力,可能是其放緩投資腳步的一大原因。

可以看到,卓越集團降槓桿確有著較為迫切的需求。僅從發債主體卓越商管來看,在2016年-2018年期間,有息負債規模由342.79億元升至537.18億元,同時,淨負債率亦連續三年保持120%以上。

或正因如此,在2019年,“負債率零增長”,“不會用負債去推動土地規模的擴張”成為卓越管理層屢屢提及的優先目標。而通過投資的放緩,在2019年卓越商管的各項指標已有所改善,截至2019年中期,公司有息負債下降15%至447.96億元。

不過,2019年中期111.07%的淨負債率,也依然意味著卓越集團仍有進一步降槓桿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卓越集團似乎也在弱化2020年的千億目標。

“卓越沒有那麼大的壓力,每年一定要做到什麼數字。”在執行總裁沙驥看來,因為不依靠上市公司這個身份,也就沒有被資本市場短期數字目標“綁架”,數字不會干擾和影響我們的選擇。

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成為行業常態,無論是財務安全、還是人事穩定,留給卓越調整腳步的時間或已越來越緊迫。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