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掌管1.4萬億的量化三巨頭都栽了,LTCM的歷史會重演嗎?

華爾街掌管1.4萬億的量化三巨頭都栽了,LTCM的歷史會重演嗎?


3月以來,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一輪歷史罕見的“熔斷式”暴跌行情,不僅股票市場、連商品市場都接連崩盤,不少投資者認為,這對於“牛熊通殺”的量化基金而言,或許是獲利大機會。


然而,數據卻顯示截然相反的結果:全球三大量化巨頭集體栽了。文藝復興(Renaissance Technologies)、Two Sigm以及德邵(DE Shaw)均出現業績大跌,業內稱這是“量化大地震”。


據悉,三巨頭合計管理近2000億美元的資金(約合人民幣1.4萬億元)。


文藝復興:跌幅24%

文藝復興是業內最著名的量化對沖基金之一,據悉,自1988年以來,文藝復興旗艦基金年均回報近40%。然而,近來文藝復興卻栽了,並且損失呈在不斷擴大。


我們曾在 熊市賺了100億的西蒙斯:數學、常識和好運氣 講到文藝復興科技的創始人西蒙斯。他一直是華爾街的另類。他和一群數學家們在遠離曼哈頓的長島,每天都在優化那個神秘的模型。他們的辦公場所如同《西部世界》中的“母巢”,經常能聽到巨型計算機嗡嗡作響的聲音。

他的大獎章是最富有爭議的基金產品。從1988年到1999年,大獎章的收益率遠超巔峰時期的索羅斯,而且沒有一年取得虧損,以至於在2005年將外部投資者拒之門外,只管理公司內部高管的資金。西蒙斯曾經表示,自1988年以來,Medallion的年平均回報率(扣除費用後)約為40%。


有人說西蒙斯通過AI早就破解了股市的密碼,也有人說西蒙斯只是一個不公開業績的騙子。


華爾街掌管1.4萬億的量化三巨頭都栽了,LTCM的歷史會重演嗎?


西蒙斯在採訪中說:


在1988 年的時候,我決定百分之百的依靠模型交易。而且從那時起,我們一直都這麼做。一些公司也運用模型,然而它們的宗旨是,他們有一個模型,用這個模型得出的結論給交易員提供參考意見,如果他們贊成這個結論那就照著執行,如果他們不贊成那就不執行。這不是科學,你不可能模擬出13 年前當你看見市場行情數據時的那種感覺。而且回溯測試(Back test)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你要是真的靠模型去交易,那就完全遵照模型說的去做,不管你認為那個模型有多聰明或者是多傻,這後來被證實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百分之百依靠電腦模型做交易的公司,做的業務從我前面提到過的外匯、金融工具,逐漸發展到股票以及其他一切可以交易的、流動性強的東西。那個時候,為了得到數據,我們派人去美聯儲影印利率的歷史數據,那些數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你也不可能簡單地從網上買到。為了得到區域性數據,我們必須要手工蒐集大量的數據,而且我們確實做到了。


逐漸地,我們變得更加聰明瞭,那些模型也變得越來越有效,我們還招進了越來越多的人,伊斯辛德說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團隊,我認為這不完全正確。從其他方面來講,這個團隊也不差,我們招了很多很聰明及擅長這些工作的人。我們從1988 年開始創建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1993 年我們不再接受幫外界投資的新業務,只有僱員才能夠投資。


2002 年時,我們把所有外界投資業務剝離出Medallion fund,2005 年時將其買斷(buyout)。從那時起的五年內,Medallion fund 就完全歸我們的職員所擁有,至今大概有300 名僱員有Medallion fund 的所有權。


然而,就在今年,其旗艦機構復興萬象機構股票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y fund)通常持多頭頭寸,3月份已下跌18%,至此今年跌幅已升至24%。


截至4月中旬,文藝復興的機構多元化全球股票基金今年下跌了15.8%。


文藝復興規模超百億美元的6只產品,今年業績也均為負。


華爾街掌管1.4萬億的量化三巨頭都栽了,LTCM的歷史會重演嗎?


Two Sigma:跌幅13%


據熟悉Two Sigma的消息人士稱,其旗艦頻譜頻譜基金今年下跌近2%。但是其“ 全球宏觀 ”指南針基金表現更糟,截至週五下跌了13%,而其絕對收益基金卻下跌了3%。


兩個Sigma由計算機科學家David Siegel和數學家John Overdeck於2001年創立,他們在DE Shaw一起工作時相識。儘管公司比Renaissance和DE Shaw還要年輕,但在過去十年中,兩個Sigma的發展迅速,並被廣泛認為是量化投資的領頭羊。


2008年,Two Sigma的管理規模還只有46億美元。不到10年的時間內,該基金的管理規模擴大了逾10倍之多。


Two Sigma的名稱代表了Sigma一詞的兩種不同含義。小寫的Sigma“σ”代表著一項投資的波動性和超額回報,而大寫的Sigma“Σ”是求和的意思。


Two Sigma認為,自己並非典型的投資機構,而是同時遵循技術創新原則和投資管理原則的一家公司。自創始之日起,Two Sigma就十分強調機器學習和分佈式運算的運用,而基金內部的人員構成也凸顯出對技術的重視。


在Two Sigma,72%的員工沒有金融背景。大部分員工是從麻省理工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等院校的計算機科學、數學和工程專業畢業生中直接選聘的。超過1200名員工中,三分之二在從事研發工作。


在公司官網上,Two Sigma這樣給自己下了定義:”超過1200人相信科學方法是最佳投資方式。用信息支撐理念。用重複試驗來優化。這就是Two Sigma。


Two Sigma大肆擴張的背景是計算機化投資(computerized investing)浪潮的興起。在這股浪潮中,對金融知之甚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試著藉助強大的算力從新聞和數據中尋找線索,從而實現對證券價格走勢的預測。《華爾街日報》指出,這種方式儘管也被稱為量化投資,但與傳統量化投資方式並不相同,尤其是在實踐中。傳統量化通過編程來押注證券價格之間的統計學關係,並不十分關心真實世界的信息。而新型量化投資的目的是,藉助比人類更聰明、更快速的算法來過濾全球信息,發現模式(pattern)並做出交易決策,從而打敗人工選股。


德邵(DE.Shaw):產品2008年以來首次虧損


與此同時,德邵的主要基金Composite在截至上週五的一個月內下跌了2.6%,使其今年跌入負數。據悉,該基金規模達130億美元。

其全球宏觀基金Oculus本月下跌了0.8%,但在對沖基金領域仍是罕見的異常值,到2020年迄今上漲了2.5%。


但是德邵最獨家的、最寶貴的“統計套利”對沖基金 Valence 本月跌了9%以上,而全年下降了4.6%。這是德邵首次罕見的跌勢,原因是市場動盪擾亂了計算機驅動工具所依賴的許多信號。


據悉,Valence資產規模達60億美元,對其管理的資產收取3.5%的費用,並收取其產生的利潤的35%,幾乎是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


德邵是全球最大,最著名的對沖基金之一,一是因為其是“量化”投資行業的先驅,二是其收益的穩定。自2001年以來,該綜合基金僅遭受了一年的虧損(2008年創下8%的增幅),並且在過去10年中有7年實現了兩位數的收益。


華爾街掌管1.4萬億的量化三巨頭都栽了,LTCM的歷史會重演嗎?


我們也曾經講過D.E.Shaw,科學家有了錢以後真是挺嚇人的!看看DE.Shaw的牛逼人生 | 交易高手經驗談 裡說到,他這個學霸,是 PhD 們的偶像: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 30 歲不到就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做教授,專門研究超大規模並行計算。


他 1986 年放棄了鑽牛角尖的教授生涯,進入華爾街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做 quant trading(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用計算機自動炒股、債和外匯)。僅僅 2 年之後他就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迫離開摩根斯坦利(歡迎 quant trading 方面的達人來八卦補全這一段故事)。但是這廝本來就不是池中物,同年,他就開辦了自己的對沖基金 D.E. Shaw & Co. LP.,專注 quant trading,利用高速計算機網絡和市場瞬間的有效性缺陷來進行高頻統計套利。


和今天高頻交易人滿為患的情況不同:當時計算機很破,內存上兆的就是中型服務器了,計算機語言和組件也比較晦澀,不像今天這麼普及和豐富,不會冒出來個 12 歲少年就能寫一個網站編一個遊戲,然後對著 80 後的老頭子們說你們不行之類的。因此,能掌握高速網絡編程和大型並行計算的人,除了能算彈道和模擬核爆之外,還能成為第一批做高頻交易的人,乾的事情基本就是無風險套利——利用市場無效性,剪市場的羊毛,賺錢的速度僅僅取決於你能剪多快。


作為專門研究超大規模並行計算的頂級專家的 Shaw,率先殺入高頻交易,完全是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剪羊毛速度世界一流,很快人生進入了新的高峰。到 2015 年,他的個人淨值已經 41 億美元(David Shaw - Forbes),殺入全球財富榜前 500。


華爾街掌管1.4萬億的量化三巨頭都栽了,LTCM的歷史會重演嗎?


LTCM的歷史要重演?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簡稱LTCM成立於1994年2月,總部設在離紐約市不遠的格林威治,是一家主要從事定息債務工具套利活動的對沖基金。


自創立以來,LTCM一直保持驕人的業績,公司的交易策略是"市場中性套利"即買入被低估的有價證券,賣出被高估的有價證券。

LTCM將金融市場的歷史資料、相關理論學術報告及研究資料和市場信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進行大量數據的處理,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電腦數學自動投資系統模型,建立起龐大的債券及衍生產品的投資組合,進行投資套利活動,LTCM憑藉這個優勢,在市場上一路高歌。

1996年,LTCM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麥、希臘政府債券,而沽空德國債券,LTCM模型預測,隨著歐元的啟動上述國家的債券與德國債券的息差將縮減,市場表現與LTMC的預測驚人的一致,LTCM獲得巨大收益。

LTCM的數學模型,由於建立在歷史數據的基礎上,在數據的統計過程中,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忽略掉,因此,埋下了隱患--一旦這個小概率事件發生,其投資系統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

當時的核心策略是"收斂交易"(convergencetrading)。

這一策略並不關心某一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是升還是降,而是賭在相關股票或債券的價格向"常態"收斂上。"長期資本 "的一項賭注下在美國30年國庫卷和29年國庫卷的價格收斂上(賣空前者,買入後者),本以為可以不論價格升降都穩操勝券。不料,亞洲和俄國的金融危機使驚恐的投資者一窩蜂地湧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國庫卷,結果造成30年國庫卷和29年國庫卷的價格發散,而非收斂。類似的其它幾個"收斂交易"也都以發散而告終。

1998年,金融危機降臨亞洲金融市場,LTCM模型認為:發展中國家債券和美國政府債券之間利率相差過大,LTCM預測的結果是:發展中國家債券利率將逐漸恢復穩定,二者之間差距會縮小。

同年8月,小概率事件真的發生了,由於國際石油價格下滑,俄羅斯國內經濟不斷惡化,俄政府宣佈盧布貶值,停止國債交易,投資者紛紛從發展中市場退出,轉而持有美國、德國等風險小,質量高的債券品種。

LTCM萬萬沒有料到,俄羅斯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動盪,結果它所沽空的德國債券價格上漲,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債券等證券價格下跌,它所期望的正相關變為負相關,結果兩頭虧損。


它的電腦自動投資系統面對這種原本忽略不計的小概率事件,錯誤地不斷放大金融衍生產品的運作規模。LTCM利用投資者那兒籌來的 22億美元作資本抵押,買入價值3250億美元的證券,槓桿比率高達60倍。由此造成該公司的鉅額虧損。它從5月俄羅斯金融風暴到9月全面潰敗,短短的150天資產淨值下降90%,出現43億美元鉅額虧損,僅餘5億美元,已走到破產邊緣。


LTCM在2000年已倒閉清算。

LTCM掌門人是梅里韋瑟(Meriwehter),被譽為能"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債務套利之父。他聚集了華爾街一批證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Robert Merton)和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他們因期權定價公式榮獲桂冠;前財政部副部長及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前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部主管羅森菲爾德(Rosenfeld)。這個精英團隊內薈萃職業巨星、公關明星、學術巨人,真可稱之為"夢幻組合 "。

直到破產,LTCM曾經的輝煌仍歷歷在目,在1994--1997年間,LTCM業績輝煌驕人。成立之初,資產淨值為12.5億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為48億美元,淨增長2.84倍。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


寫在最後


投機市場中不存在致勝法寶,任何分析方法與操作系統都有缺陷與誤區。


LTCM曾經以為自己掌握了致富秘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連連得手,自信滿滿。可是偏偏出現了他們所忽視的小概率事件,使其造成鉅額虧損已近破產。因此,我們交易員運用任何方法或工具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運作時,必須認識到它們有時會出錯,會使你錯失一些機會。即使出錯只是小概率事件。

在投機市場上生存與發展,控制風險是永恆的主題。正因為在金融市場上任何人任何方法都可能出錯,所以控制風險是我們交易員應終生牢記在心的鐵律。如果你所依賴的方法或工具,在出錯時僅使你錯失一些賺錢的機會,這並不要緊。如果它們出錯時,有可能會令你傷筋動骨、全軍覆沒甚至負債累累,這樣的風險就必須嚴格控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