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永 遠 別 對 生 活 冷 感 |


先為我們這些愛物人士平反一下,我們買單的,是物質背後的藝術文化。


老實說,我就很喜歡買博物館周邊。最好買的是威尼斯的古根海姆美術館。考爾德的同款雕塑,達利設計的眼鏡,佩姬·古根海姆的同款項鍊和耳環,刺激。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真·藝術家設計,真·帶貨女王


說起佩姬·古根海姆,作為愛物教和現代藝術收藏的頂流,她幾乎滋養了美國的現代藝術。買買買和藝術在她這兒達到了高度統一。


所以大可不必給愛物扣上膚淺虛榮的帽子,說熱愛購買充滿拜金意味,就太錯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藝術和時尚都是審美,某種程度是共通的。


過去女人總為光芒四射而負擔太多,好似唯一目的是為了迎合男性目光。以致可以宣洩物慾之時,物質女郎也不少,但我看真正掌握其中關竅的人,且需才華智識傍身。


最忌諱對自我認知不明確,單單披帛戴金,只能稱得上是“人靠衣裝”,現在聽來算不得什麼好話。但凡以品位見長的女士們,往往有自己那一套適用美學。


溫莎公爵夫人並不算什麼傾城佳人,連她自己說“我無甚美貌,唯有衣著出眾”,但無人忌她品位獨特,大膽和篤定,前者是對多樣性的接納包容,後者是藝術給她的審美思辨。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黑裙子上白色短線旋轉,裹身裙有了抽象摩登感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款式基本配色鮮明,胸針首飾細節統一,四海之內皆為準


美人雖不少,但icon卻只有那些。無論在《安妮霍爾》還是現實,黛安基頓非典型知識分子的look都很有調調,遠非嬉皮中性等形容詞就能概括。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無關年齡,只關乎個性


她的魅力成分很複雜,畢竟伍迪艾倫說到她


“基頓,首先來說,很守時。她,她,她總是準時出現,而且她很節省;她能用一美元做出很多事來,她,嗯…我還能說點什麼呢……她的字很好看。她……我快要想出來了,啊……她,啊,很美,她這些年來都一直很美。她的美不是普遍的美……說某些人‘非常特別’或‘最特別’是有語法錯誤的,但是,你要知道,黛安是我認識的最特別的人。你可以說她奇怪,但她真的獨一無二……我覺得。”

出自黛安·基頓回憶錄《Then Again》


我真要笑出聲來了。沒法兒說清楚黛安基頓的美,只得磕磕絆絆地形容,太對了。


大多我喜歡的港星也都是很颯的,鐘楚紅的明媚遮不住,還有羅美薇,給人亞熱帶闊葉植物的舒展感,也真會穿。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號外》裡我最愛的封面之一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羅美薇有一張御姐臉,敢穿,不落下乘


張曼玉尤其難得,看Lemaire的新秀,腦海總重疊Martin Margiela執掌Hermes時期Maggie走秀的照片。一樣的雲淡風輕、旁若無人,總是內裡清淨神色淡然。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Lemaire SS 2020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Hermès FW 1998


至於Sarah Jessic Parker又是另一種聰明時髦了,Vouge採訪她時,生活形象與Carrie Bradshaw(SJP飾演的慾望都市女主角)重合。


她穿灰色毛衣搭配細碎多根項鍊,拍攝畫面裡家居顏色明快有碰撞,牆壁上的畫幅也多為抽象的當代作品,好一個紐約客。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仔細看SJP家裡的燈具和畫都很有品


港真,光漂亮就太單薄了,她們的時髦裡氣韻才是重點。


總的來說,“好”的物慾自有其文化底色,要警惕的是有吞噬性的物“欲”。畢竟這年頭服裝風向變化之快更甚電子產品的更迭,繁花迷眼也是有的。


唯有不斷地回溯、明晰、思考,我們才能理解和掌控物慾。


到了一定時候,穿衣打扮不再是為了取悅旁人,喜愛三宅一生的Pleats Please也正如此,不給予自己任何負擔,並獲得輕而易舉的得體和輪廓性格。


要我說,物慾和藝術性的相輔相成算得上高明,大可不必遮遮掩掩。在這一點上,意大利有此傳統,當代品牌的文化完成度也很高。


這陣子看的《意大利製造》就很能說明。


聽名字也猜得到這部劇與時尚、物質相關。情節設定在70年代米蘭的時尚行業,學生工人運動、女性們爭取工作和離婚權,恐怖主義爆發,都在這時期。精彩有,信息量亦有。


出色的是劇集對於物質的刻畫。物慾購買需要建立在對文化的理解之上,需要被追問理由。


為什麼是簡潔的blaze而不是更華麗的衣物,《意大利製造》借Giorgio Armani之口這樣回答: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阿瑪尼的衣物設計是對70年代女性的側面詮釋。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所以說,我們喜愛某件物品的時候,試著去追問如何誕生,有何文化內核,比起單純購買擁有,要充實飽滿得多。


既然是《意大利製造》,不止時尚製造,也有工業製造,鏡頭一掃琳琅滿目,過癮。


我是真的很迷Mid-Century Modern Design。


想想看,略帶頹唐的不平整牆壁,有光澤的皮質沙發凝滯在空間裡,而色調是黃昏時刻的奶油,再來些許擺件隨意擱置,摩登輕快的組合百看不膩。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牆壁走線也是很有意思的,現在很少人還習慣做顏色分割,有著韋斯安德森式的復古氣。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藍白紅冷色調好似冰冷熱帶魚


本來只是一打眼,架不住佈景置物做得精準,尤其燈具,70年代前衛意大利的縮影。


下面這個場景,明明寫實的素描裝飾和深色傢俱量感較重,裝潢暗啞嚴肅,就巧在添了幾盞燈,瞬間升溫柔軟起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再仔細一看桌面,一左一右的檯燈,Snoopy和Tizio,這可不簡單了。


出現flos的Snoopy,直接開誇,能把童趣的花生漫畫作為設計藍本,想法就挺天馬行空,斜切光滑的卡拉拉大理石底座,又有了厚重的韻味,長得有些奇奇怪怪,卻在哪兒都毫無違和感,很妙。會覺得買它的人也是很有意思的。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artemide的Tizio則是冷峻有科技感的首選。機身上完全沒有多餘的電線,很是精簡,不管怎麼擺弄它,機械造物都保持神奇的平衡,有人覺著它像個微型油泵,我覺得更類似水鳥,停留在桌面的纖細鷺鳥。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滿員的房間裡,衣服細節精彩,燈具要品,眼睛不要太忙。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 捲髮男的腰果花絲巾搭配一切都好看/黑白豎條紋襯衣上印鏈條,優雅幹練不無聊


一群人裡的C位其實是黑色罩頂的圓弧燈,亞克力質感有些波普。我本來以為是個吊燈,仔細看才發現是落地款,支架拋物線弧度流暢,下方空間高度剛好可以坐人。


猜不出來品牌,中古的意大利家居風格很鮮明,留存也多。逛過米蘭的運河vintage集市,綠色罩的小檯燈、舊的水晶小吊燈都放在一堆,熱熱鬧鬧。


只是特別欣賞釣魚燈它拱幹優雅的弧度,傾心之作還得是flos的Arco,放在哪兒,方寸間都有了利落流動感。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大抵我喜歡的燈具都有共通性,它要精細,要設計造型特別,但最重要的,它要能毫不費勁兒的融入生活。真能設計出自然舒坦設計的人,總比較有人文關懷,不搞噱頭,大多是真正的生活藝術家。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安邸雜誌的這張照片就挺能說明問題的,arco的起意就不是什麼豪宅標配,不需要將它特別供起來,在角落裡也自有沉著安然。


以後再看電影雜誌什麼,會發現其實arco早已出鏡多次。沒有Flos arco的設計空間,正如沒有擺放 LC4柯布西耶躺椅的心理醫生辦公室,總差點感覺。


天天喊斷舍離的人,最後還是被物慾治癒了


比起大件,增色的還有 1967年誕生的artemide Eclisse 檯燈,蒙德里安式的色彩結構,明豔的金屬噴漆和簡約圓潤的造型。燈罩下有個齒輪可以轉動,調節起來像日環食的奇妙景象。


我自己買了一個紅色的,管它叫Luna(月亮),光線溫吞,陪伴在床頭,煞有介事的圓墩墩,可愛不失浪漫,使用起來心情明朗。


我知道自己對物的熱忱怕是不會消退了,慶幸對物質的喜愛,讓我有更多好奇心去溯本追源,說到底,我們這類人熱愛探索物質,正是因為想挖掘物質背後的故事和文明。千百年來人類亦如此。


理想的物質生活,不只是被所鍾愛的一切包圍,而且對每一件物品的緣由如數家珍。


原文首發於《新週刊》旗下公眾號“ F小姐MissF"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靈感

我是F小姐,專欄作家

在這兒,跟你分享好物、藝術和生活之美

業餘觀察繁華世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