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伏爾泰曾經感嘆道"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他十分崇拜孔學,對於這個能夠將自己的思想影響後人上千年的大儒更是敬佩有加。他認為儒家思想永不過時,並且能夠一直指導世人向幸福生活靠近。

且不說外國人對於孔學的敬意,國人對於孔學的嚮往也是隻增不減的。為了能夠講孔子的學說一直延續下去,從漢高祖時期就一直講孔子的嫡系長子加封為各種各樣的封號,以便孔學的開展。自那以後千年來,封號變換多樣,但最終定為"衍聖公"這個稱號並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這個稱號才被取消。

今天所要講述的就是史上最後一位"衍聖公"——孔德成。

備受矚目的誕生

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也就是第三十代"衍聖公",在孔德成出生之前一直沒有能夠傳承孔學的兒子。孔令貽的第一任夫人一直沒能夠生育,而且很早就病逝了。孔令貽的妾室陶夫人確實誕下了一名男孩,但

天有不測風雲,沒過多久就夭折了

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孔令貽這時已年過中旬,對於自己的子嗣傳承也是十分的緊張,畢竟這不僅僅是對於他這個小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對於"衍聖公"稱號的傳遞。孔令貽又將陶夫人的貼身丫鬟王氏納入側房。王氏先後生下了兩個女孩,而後又在民國初期第三次懷孕。

在王氏懷孕時,孔令貽在北京的岳父家,無意之間他的背上突然長了毒瘡,並且無法醫治。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孩子的性別,但是由於生病的緣故,不能返回山東曲阜。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子嗣安然降生,孔令貽書信給當時任職北洋政府總統的徐世昌和皇帝溥儀,"令貽年近五旬,尚無子嗣,幸今年側室王氏懷孕,現已五月有餘,倘可生男,自當嗣為衍聖公,以符定例。"而後在北京病逝。

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次年的元月初四,王氏在孔府生下孔德成。那一天,孔府的戒備森嚴,不論是哪個門道,都站了孔府的家丁以及政府的駐軍做雙重的把守。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特意命令山東的都督前來坐鎮,軍隊將產房包圍的嚴嚴實實,還密密麻麻地設立了崗哨。

孔府的各個支系的長老們也都帶著自己家的人把守在孔府的廂房裡。防止有人"狸貓換太子"。這是孔家的最後一絲希望,全府上下都期盼著有一個男孩的降生。然而王氏難產了一天,陶夫人一直在祠堂燒香禮佛,希望能夠是一個男孩

傍晚,王氏終於誕下了孔德成。孔府命人敲鑼十三下,以示"小聖人"的誕生。曲阜全城燃放鞭炮表示祝賀,也命令軍隊鳴禮炮十三響,以志不輟之慶。可能是大家都去關注孔德成了,遺漏了王氏。王氏最終因產褥熱去世,而後孔德成由陶夫人撫養長大。

在亂世中成長

孔德成在百日時被封為"衍聖公"稱號。他是最後一任獲此封號的人,也是最小獲得封號的人。自小孔德成就是家中的主理人,尚在襁褓之中,就在自己父親孔令貽的喪禮上擔任主事的人,當然他的事宜都是由身邊的人代勞的。

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孔德成三歲開始,每年孔廟的祭祀活動,他都需要參加。從在旁邊學習怎樣磕頭開始,一點點的學習如何主理祭祀事物。等到了他五歲時,就能夠獨立的主持祭祀活動了,並且隨著年歲的增長,

越來越嫻熟

孔府的人一直遵從先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對於年幼的孔德成也是如此。孔德成並不是空有一個稱號,他從小就接受全面的教育。養母陶夫人對於他也是十分的器重。從孔府外面聘請許多的名師來教導孔德成學習。他的學習時間是按照十天一輪,並且每天都會學習到深夜。

不僅僅在學習上對孔德成嚴格要求,生活中也是極為樸素。雖為聖賢之家,但從不大魚大肉的在食物上鋪張浪費,不論四季更替,孔德成永遠都是穿著布衣馬褂。孔德成不負眾望,他勤學好問,未來的志向是能夠"詩禮有聞,教宗光大"。

1935年,民國政府認為這種世襲的舊體制,與新體制不符,於是將"衍聖公"的稱號取消,轉而封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享受相當於正部級幹部的待遇。自此,"衍聖公"的時代結束了。抗戰時期,日本曾多次發出邀請,希望孔德成能夠參加孔廟在日本的落成禮,但是孔德成

全都拒絕了

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孔德成雖然是作為孔子的後人,但是少年老成的他對自己的志向極其明確,他不想要做一個傳道之人,而是想要做一個純粹的文人。孔德成深受時代變動的影響,不僅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於詩書禮樂都有涉獵,並且還學習英文,以及西方的文化來充實自己。

終身傳道,不忘先學

抗戰勝利以後沒多久,孔德成就拖家帶口的跟隨國民政府去了臺灣定居。孔德成在臺灣仍然堅持自己的志向,在臺灣大學中文系、人類學系兼任教授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銅彝器研究"的課程。

孔德成在臺北又建設了家廟,傳播儒學,一直到現在儒學思想都深入臺灣人民的心中。孔德成不僅侷限在學校裡教授國學,還曾任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

2005年,在臺灣大學校慶上,校長為孔德成授予榮譽博士的稱號,以表示他對於臺灣國學弘揚和發展的貢獻。孔德成卻十分的謙虛,稱自己的貢獻很少,還需要繼續努力。

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對於自己的特殊血脈,他的傳播文化的使命感更是令他一生都在為文化的傳承而努力。孔德成的一生經歷風風雨雨,但是他仍然秉持著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不貪圖名利,不羨慕高官俸祿,一直堅持在教授國學、國粹的第一線。直到2008年病逝,才離開講臺。

生活在當下的浮躁社會,我們在注意自己外在美的同時,也要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外在的事物終究是有結束的時候,但是內在的豐富是無止境的。孔學作為傳承上千年的思想文化,必然有他的精髓之處。

在緬懷孔德成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到他一生都在奮鬥著的國學傳統文化。正如孔子言,"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文/shih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