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分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

分析詩歌中的景物物形象


★★考點解讀★★


景物形象指寫景詩或雜詩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詩往往藉助客觀事物來表達感情,這種承載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對景物描寫的考查一般有兩種考查方式:即意象類和意境類。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意境是詩人藉助於多種藝術手法而創造出來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種美好的藝術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詩、幾句詩或一句詩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構成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小單位,意境是由一個個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技巧點撥★★


分析景物的特點或者作用


1、總說形象:概說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2、具體分析:結合詩句內容或表達技巧具體分析形象特點。


3、形象意義:揭示形象表現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類題目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描述時一忠實於原詩,二語言力求優美。


②用兩個雙音節詞概括景物的特點。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怎樣“感傷”。


★★經典例題★★


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溼,亭午氣始散。

冬溫蚊蚋在,人遠鳧鴨亂。

登頓生曾陰,欹傾出高岸。

驛樓衰柳側,縣郭輕煙畔。

一川何綺麗,盡目窮壯觀。

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

傷時愧孔父②,去國同王粲③。

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


[注]①此詩作於公元762年。通泉縣在今四川境內。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東漢末年詩人,曾為躲避戰亂離開長安,往荊州依附劉表。


“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答案】描繪了一幅山色蒼茫,空曠遠寂,夕照增輝,江水滿溢的寥席壯美的畫面。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鑑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看是鑑賞景象、物象還是人物形象。本題是鑑賞景物,要找出用到來的意象,想象整個畫面,概括出意境特點。本題問“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山色遠寂寞”描繪夕陽照射之下,遠遠望去,群山蒼茫,籠罩著夕陽的餘暉,給人寂寞空曠之感;“江光夕滋漫”寫滿溢的江水在夕陽餘暉中閃耀著特有的光澤;整個畫面境界闊大壯美,而又給人寂寥孤獨之感。


二、【2018年高考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節選)

陸 遊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詩中前後兩次出現“酒”,各有什麼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個“酒”出現在作書之前,詩人把它比喻成戰場上的旗鼓,起到醞釀情緒、積蓄氣勢的作用;②第二個“酒”則用來表現創作完成之後詩人的心理狀態,他“如見萬里煙塵清”,似乎贏得了一場戰役的勝利,心滿意足、躊躇滿志。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詩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詩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準確解讀就必須讀懂原句“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和“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這兩聯包含作者書法創作之前借酒壯勢,趁酒濃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後作者志得意滿的躊躇。


三、【2018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東晉]陶淵明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注】。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注】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


(2)“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答案】(2)平曠的田野上,從遠處吹來的微風,輕輕拂過禾苗。長勢良好的禾苗,煥發出勃勃生機。


【解析】(2)題幹要求描繪“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的畫面,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天津高考題多年在這方面設題,如2015年“詩中描寫了春雨後的哪些景象”,2017年“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只是提問方式略有不同,而2018年完全延續了2017年的提問方式。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時,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回答本題抓住“平疇”“遠風”“良苗”“懷新”幾個意象,然後把“平、遠、良、新”等幾個修飾詞展開聯想,描繪畫面即可。


四、【2017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宋詩,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檻臨溪上綠陰圍,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斷橋人獨立,水涵幽樹鳥相依。

清遊始覺心無累,靜處誰知世有機。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風斜月釣舟歸。

[注]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1)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2分)


【答案】(1)人景相融的寧靜畫面:斷橋邊夕陽西下,樹影倒映水中,鳥雀在枝頭相互依偎,詩人獨自欣賞美景。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理解。題幹要求描繪第二聯的畫面,從關鍵詞(名詞:日、斷橋、人、水、幽樹、鳥)入手分析即可。該題可以形成三個步驟:一、找出描繪性句子,判斷哪是敘述,哪是寫景,從詩中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二、細讀,從哪些修飾語看出它是在描繪,如形容詞、修辭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進行補充。題幹要求描繪第二聯的畫面,“日落斷橋人獨立”為敘述,“水涵幽樹鳥相依”為寫景,答題時應用概括性詞語總述,從“幽”“人獨立”“鳥相依”可以判斷為“寧靜”,其次再聯繫詩句,運用聯想和想象具體描繪畫面。


五、(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2019屆高三最後一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各題。

浣溪沙

韋 莊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杆,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浣溪沙

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裡,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注】①寫作此詩時作者漫遊在長江下游一帶。②襄水,古屬楚國。


1.薛詞上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試簡析其寫景藝術特色。


【答案】①薛詞上片描繪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②選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風、秋雨、紅蓼、鷗跡等渲染氛圍,烘托人物形象。③視聽嗅多感官結合描寫環境。聽覺上的是風雨聲,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實戰演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裡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注】耒陽,湖南省耒陽縣;張處父,詞人好友;推官,官職名。


3.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敘述。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3.詞的上闋寫了燈火、雲、鷓鴣、村等景物。構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時分寂靜寥落的生活畫面。


【解析】鑑賞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①對找出意象題,直接答出即可,注意採用名詞或名詞化答法。②對畫面描述題,答案一般包括這幾個部分: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說明畫面+具體描述的內容+營造的意境。(還可直接分析蘊涵的思想感情)


二、 閱讀下面的這首清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唐多令 感懷

徐 燦①

玉笛②清秋,紅蕉露未收。晚香殘、莫倚危樓。寒月多情憐遠客,長伴我,滯幽州。


小苑入邊愁,金戈滿舊遊。問五湖、那有扁舟③?夢裡江聲和淚咽,頻灑向,故園流。


【注】 ①徐燦:明末清初著名女詞人,江南吳縣人。②:用手指按。③此句中“五湖”“扁舟”系范蠡的故事:勾踐滅吳,范蠡乃辭勾踐,泛舟五湖。

本詞上片的景物描寫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6分)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①點明季節特徵,突出深秋的特點:露水打蕉,寒月在天。②寒月等冷色調的景物營造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③“玉笛、倚樓”等體現了思鄉懷人的主題。


【解析】首先要熟悉詩歌中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如點明季節、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萸定情感基調等;此處,一定要聯繫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如“玉笛”“危樓”“塞月”等景象,分析其代表的意義需特別注意情與景之間的聯繫。


三、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分)


考試畢登銓[注]樓

梅堯臣


春雲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

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注】 銓:量才授官,選拔官吏。


(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特點的。(5分)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一是選擇恰當的形容詞準確地寫出初春景物的特點,如“濃淡”寫出初春雲彩時厚時薄的特點;“微”字,準確地寫出從雲層中漏出陽光的景象;“黃”字,寫出二月柳條吐出嫩芽時充滿生機的景色。二是用動詞“聳”,化靜景為動景,給畫面增添了活力。


【解析】這首詩語言平淡,描寫景物沒有運用修辭手法,這就必須從用詞的角度去思考。一是詩中選擇了“濃淡”“微”“黃”等形容詞,準確地描寫初春景物的特點;二是動詞“聳”的運用,化靜景為動景。答題時,對此進行分析即可。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泗州東城晚望

秦 觀


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美麗畫卷?請用自己的語言把詩的意境呈現出來。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煙靄籠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條蜿蜒的白帶,繞過屹立的泗州城,靜靜地流向遠方;河上白帆點點,船上人語依稀,稍遠處是一片叢林,而林梢的盡頭,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轉彎處的山巒,好一幅美麗的淮河水鄉晚景圖。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鑑賞詩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這是一首即景抒情詩,全詩圍繞“晚望”來寫,考生在賞析時,要抓住詩中描繪的“孤城”“白水”“舳艫”“青山”“淮水”等詩人“晚望”時所見之景,對這些意象的特點進行概括,然後結合意象整體感知意境即可。


五、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後回答問題。


海上吊吳野人①墓

【清】於震


日落平原海氣昏,一墳蕭瑟對空村。

縱教大業留天壤,到底虛名誤子孫。

岸拆蛟龍移墓道,潮來風雨吊詩魂。

當年冠蓋應俱在,獨認殘碑剔蘚痕。


【注】①吳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嘉紀,號野人。明朝覆亡後,即隱居故里泰州,自甘寂寞。卒後葬於海濱。


詩歌首聯營造了怎樣的意境?首聯有何作用?


向上滑動閱覽


【答案】意境:詩歌通過描摹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蕭瑟孤墳、寂寞村落等,營造了一種蒼茫、迷濛、孤寂、傷感的氛圍。

作用:(1)點明吊吳野人墓的具體時間、地點。(2)“墳”照應題目中的“墓”。(3)為全詩定下悲涼的情調。


【解析】回答詩句營造的意境要注重分析其中的具體意象,然後根據意象的特點把握詩句的意境,首聯中描寫了日落、孤墳等,營造了一種孤寂、傷感的氛圍。回答首聯的作用要注重分析其具體內容以及它與題目、後文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